专栏名称: 蓝落1014
我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我是我,无垠大海的一粒水滴 我是我,风中降落的一粒尘埃 我是我,偶尔文青,偶尔文艺 我是我,偶尔任性,偶尔放飞 我是我,一直真诚,一直努力 我是我,有着无数缺点却也唯一 我就是我,我也只是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蓝落1014

《谁的青春不迷茫》读书随感(二)

蓝落1014  · 简书  ·  · 2018-09-06 20:53

正文

2018年9月6日。 星期四。  晴

青春不是一个年纪,而是一种状态,一个人,一支笔,十年光阴,记录过往写给自己,再三整理送给读者,迷茫,只是一个状态,我们都在不停的发现自己,发现社会,都在不断成长,不断努力,看书不一定非要发人深思故事精彩,写文不一定非要辞藻华丽文采飞扬,只要我们用心能够有所启迪,有所感悟就好,哪怕只是会心一笑。

“成长有一瞬间给我的感觉并不是学会了避开危险,而是学会了不怕疼痛。” 何谓成长,何谓成熟,并不是年岁的增长,也不是在危险面前退避三舍,不是在困难面前绕道而行,不是去选择所谓的一帆风顺,一生平凡,无谓无求,而是,有能力承担所有,有勇气面对疼痛,无畏无惧,拼尽全力努力过后接受所有的结果,承受成长所带来的一切,包括痛楚。

“然后这种详聊同样掉进了生活的边缘,一忙乱便掉进了缝隙里,变成再也看不见的承诺。” QQ、电话、微信,通讯越来越发达,仿佛只要彼此是好友一个瞬间便能联系彼此,可是随着发达我们之间的联系却越来越少,有多少个我们下次再详说,有多少次我们下次见,然而又有多少成为了现实,又有多少从此消逝不见踪影,我们忙着工作,忙着生活,忙着休息,忙着忙着便忘记了某一个电话我们说好好好说这件事的,忘记了某一次见面我们约好去做一个什么事的,然而,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终究变成了看不见的承诺。所以,如果可以现在说的就现在说吧,可以现在约的便现在约吧,可以现在去做的便努力开始做吧,我们努力把下次、改天换成一个确定的时间,某年某月某日。

“在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我们都是我们想要成为的人,而不是曾经成为过的人。” 不记得从何时起总喜欢写下愿你成为想成为的人,愿你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样的祝福语,送给朋友也送给自己,大约是因为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一个像成为的样子,都有一个更好的模样,而在过往这些年岁以及未来的时光中我们都会为之而努力,只期待某一个瞬间,我们成为了想要成为的人,比原来成为的那个自己更好更适合舒适。

“所以,我便及时地把所有当下的幸福打上一个又一个标签,以便于为某天的沉沦做准备。那时,陷入苦海之中,双手在海面上挣扎,随手一根稻草、一个标签就是救命的偈语。 ”记录生活,抓住幸福,无关炫耀,无关见识,从来我们想表达的不是做了一件事情、到了一个地方、见了一个人、看了一步电影,我们想表达的只是当时的心情,那一刻最真的自己,简单、单纯。记录,写下,也从来不是为了让谁了解,为了让谁评价,而只是用来拯救自己,某一天,颓废时可以看到曾经拼搏大无能为力的自己,忧伤时可以看到曾经只因一件小事便开心的无以复加的自己,颓废时可以看到曾经那个充满悔恨的暗自发誓的自己;那些曾经的自己,就像一个鞭策,就像一个激励,就是一根稻草,抓住,便可重获新生。

“当一个人开始了解自己,为自己答疑解惑,为自己内心指清方向的时候,那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人,最大的敌人从来便是自己,最大的障碍也是自己,回首走过的路,哪一步是你了解自己后坚定迈出的,哪一个选择时你看透内心后果敢做出的,而对于自己,我们又了解多少,那个表象的,内在的,那个还未被挖掘的,那个已经被遗忘的,那些逐渐蒙上尘灰的,那些你想要接受的,那些你想要摒弃的,那些你努力想改变的,那些无论如何想要坚守的,每一次我们遇到疑难时,其实更该问问自己而不是咨询他人或跟随他人,那样只会让心中的小火苗经历风吹雨打,逐渐熄灭,再无重燃之可能,毕竟,时间是有限的,人生,没有回头路,最好的便是无愧于心,最难的便是从不不遗憾。

“迎不来第二天的清晨,扇不动第二天的翅膀,戛然而止的何止生命,还有妄想成为蛾子翱翔的梦。” 是呀,多少梦戛然而止,亲手埋葬,多杀梦被现实击碎,不愿在修复,多少梦被遗忘,从此枯萎心间,又有多少人从此只剩下柴米油盐的度日。这是一句文艺的表达,曾经年少,我们爱幻想,我们天真烂漫,我们不甘囿于俗世凡尘,我们愿意为了追梦付出所有,可是我们何时将这样的自己彻底遗弃,甚至埋葬。

“时间不是杀猪刀,不会刀刀割肉。时间不过是围墙上斑驳的阴影,因为日照而改变形状,最终,你依然是你。” 时间它只是时间,是杀猪刀还是助力器,是刀刀割肉还是充实自在,其实全看每个人如何度过,它是日光中的阴影,是月光下的身影,是每一阵行走而过的风,是每一个脑海中闪现念头,是每一条走过的路,是每一本度过的书,是每一件做过的事,是每一任相处的人……而这便是我们自己,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其实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职场是很现实的地方,你必须证明你有能力之后,才能让更多的人听你的意见,然后带领大家朝你认为正确的方向前进。” 其实,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每一个圈子里,能够引领众人的总是那个有能力的人,只有自身足够强大,只有自己拼尽全力,只有自己交出的每一张答卷都足够漂亮,只有做过的每一件事情都足够放心,别人才能够慢慢看得到你的存在,你才会在这个圈子里有存在感,才会在你发声时有人听,才会在你给出意见建议时有人采纳。除了校园,剩下的便是如此现实,你可以靠运气走一程,可以靠关系走一段,但最终你需要靠的还是你自身的强大和能力,以及你慢慢积累的人品和对待事情认真负责的态度。

“人与人的情感都是互相催化燃烧的,你敢尽兴、我就敢豁出去。” 比起一见钟情,我更相信日久生情,这句话我想不只适用于爱情,也适用于有友情,任何一种情感都需要悉心经营,都是相互催化发酵,都是彼此燃烧,尽心尽力,我们不需要用责任来绑架彼此,用虚假来应付彼此,只要你敢尽兴,我就敢豁出去,只要你愿努力,我便可以一直陪在左右,只要你是那个真的朋友,只要你是那个对的人,那么你便能看到一个最真的我,而我也愿意在你们面前展现各个样子的我,哪怕是最神经质的一面。

“孤独更像是一颗钻石——由于无数反射面组合而成的珍贵。它陪伴你走过很多不堪的岁月,也能反射光芒照亮你昏暗的呢新,让你心声剔透,不惧任何磨难。” 想起那本《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孤独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也不是什么可耻的,就像幸福一样,孤独只是一段旅程,一种内心的感受,不同的人对待这两个字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看法,而也许就是在最孤独的岁月里,你找到了不一样的自己,在别人看来你的孤独时期或许正好让你自我充实,而自己感到孤独的时间或许就是看清自己内心的时候,人生路而漫长,世界纷繁复杂,我们在前行时最需要的就是常常问问自己的内心,同哥在一篇文章中引用了许知远这样的一段话“人们不倾听内心的渴望,回避孤独与焦虑,身在通行的规则背后。但人们也终究会发现,这种生活其实不值得一过。你越回避自己的内心,越茫然无措。”而鲁迅先生也曾写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那么孤独又有何恐惧,心中存爱者,何惧忧与怖,心中存希望者,何惧孤单和迷茫,在孤独中发现自己的无知,在无知中自我更新。

“你说她当时瞧不起我是不是瞎了” 哈哈,只是单纯的觉得这个样子的他莫名的可爱,在脑海中幻想出一个故作镇定但内心却洋洋得意和故意引起关注成功而窃喜的少年,一个满脸不可思议转瞬即逝内心却佩服无比的少女,两人站在那间教室的场景。

“认真是一个好评价。” 一如既往的喜欢认真这个词汇,如同那句加油!每天问问自己是否拼劲全力,认真的生活才不负自己,每一天是否都认真的走过,每一件事是否都认真的做过,每一个人都是否认真的相处,世界上最具有魔法效力和最不会亏待失望的便是认真二字,因为最起码认真过后我们可以无愧于自己的内心,在支悦整理的每日早报的寄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件事情,努力过后等待结果才叫顺其自然,啥屁事都没做就在等结果那叫听天由命。”努力的背后便是认真的过程,我一直在努力做一个认真的人,即使有时会被人批评说太过较真。

“我不知道文章内容和阅读量的关系,只知道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看过的电影、书,听过的歌,以及突发的感慨。” 嗯,看到这句话便毫不犹豫的想借来用一用,这段时间每天都在日更,内容毫不却额定,我似乎一直没有考虑这个平台适合哪一类文章,自己写的东西阅读量高不高,也从来没有可以关注过写哪类文章是可以获得大量阅读量,写那些故事是可以符合专题征稿的,我只是来记录自己的生活,看过的话语,听过的歌,每一天经历的琐碎,每一个突发奇想的念头,每一段想要唠唠叨叨的话语,每一个听说过的故事,从此每一天的生活有一个目标,顺便试一试自己到底适不适合,看一看自己能写到哪一步,而这些的意外之喜,便是有小伙伴们来推荐更好更适合的软件,有一些公众号来约稿,有一些朋友愿意和我分享故事,有一些伙伴给与莫大的鼓励,你看,生活中,因为无欲无求的写作我又多了这么多的欣喜和快乐。

“人需要有一段好的感情,一份好的工作,一个自得其乐的爱好,三个占一个,生活就有盼头。” 曾有人用无聊两个字来评价我的生活,他们很是好奇我一个人在家里能做什么,觉得我过的有些可怜,因为不甚熟悉所以当时我呵呵一笑不置可否。三个占一个,我有家人,有工作,有属于自己的爱好,怎么会觉得无聊,甚至有的时候都会觉得时间不够用,一个人在家里也可以宅几天,那几天却也依旧怡然自得,因为即使暂时没有一段好的感情,但是至少我还有一个爱好,这个爱好,让我每一天都充满着动力。

“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关键是你敢不敢豁的出去。” 越长大,越害怕,于是我们有无数的担心和害怕,担心被摔疼,所以学不会骑自行车,担心被说刺耳,所以搁置了买来的尤克里里,担心被说笨,被嘲笑,担心自己做不好,担心最后以失败,担心浪费时间,所以便连尝试的勇气都不再有,不敢在轻易的去投入做一件事情,渐渐的,渐渐的,便真的什么也不会了,再回首,便只剩下抱怨自己的懒和对过去浪费的后悔。

“而我们常常因为想做好人,而失去原则,反而被人忽略了。” 在很小的时候就没有学会说不,不懂得拒绝,所以便只要是他人开口,便只有应承,即使为难,即使会带来不便,但还是想着要去尽力而为。可是后来发现,人心有时真的很难预测,你的帮忙渐渐的会变成他人的理所当然,在最开始开口说的谢谢到最后的习以为常,总是以一句你顺手或者随便来代替你背后的努力和付出,于是当某一天某一次你因客观原因没有帮到或者没有帮到位时,有人便会心生怨言,埋怨不断,从此,他并不记得从前你做过什么帮过什么,却只记得你这次没有帮好,没有帮忙。随着年岁成长,我不再想以所谓的情谊绑架自己,让自己越来越心累,于是开始慢慢的学着表达自己,表明态度,说明情况。我相信,懂的人自然懂,何况好心的人从来不为为难别人!

“为啥很多人在病床上喜欢看我的书” 加1,我也是这个样子,大约因为《谁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都是一些短的文章,随手翻开一篇,随时可进入状态,而这些短篇都是真实的故事真实的经历,是一个人在年岁成长中一年一年的真实感悟,大约就是这种真实给与了读者一种力量,让心慌、不安、烦躁的心突然变得安定,对于爱好文字的人则更是一种鼓励,在迷茫中获得一束光亮。从《谁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向着光亮那方》《我在未来等你》再到现在这本修订版,到公众号的更新阅读,那种心安和力量依旧存在,有人说有些内容看着矫情,有人说这是一蛊鸡汤,可无论是什么,对读者而言,读着舒服,能读进去,能从中获得力量,从中学会些什么,那这本书便是有意义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