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提问:
请问如何提高对数字的敏感度。怎样进行刻意练习或者训练?
王盐:
数字要结合业务才有用:
1、每天早上看一遍数据。
2、尽量背下来。
3、要明白每项数据指标的定义。
4、要知道数据波动的意义,高了是怎样,低了是怎样。
我建议每天看,这种事也是熟能生巧。
你天天看数据,突然有一天数据异常,你肯定一眼就能发现,因为你对这些太熟悉了。
这就是敏感性的一个体现。
02.
提问:
我是男孩,发现我取向也是男……现在纠结要不要和女孩在一起,毕竟同性未来面对的压力很大。但我对女孩子没感觉,喜欢和男孩子在一起。不知道您对同性有什么看法?
王盐:
1、性取向这种事不需要强行扭转,否则只能害人害己。
2、你要是担心外界压力,我比较建议你生活在大城市,大城市对取向更宽容。
3、既然不喜欢女孩,别强行在一起,没必要,何况还伤害人家女孩。
4、我有很多朋友是同,男女都有,我觉得没什么。我个人的观念是,只要你不影响他人,不对社会有危害,不违法,那做什么都是你的自由,我不支持也不反对——专注自我,不管闲事。
03.
提问:
请问你平时用那个笔记软件记录东西?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onenote,这三个笔记软件,你推荐用哪个呢?
王盐:
这三款我都试过。
有道云的UI不喜欢。
OneNote多端同步是个问题,也pass了。
印象笔记用的最多,不过现在印象笔记也变得臃肿起来。
目前来说还没有找到最完美的个人笔记软件。
次优解就是印象笔记了。
04.
提问:
老师您好,对于一个问题,一个人有一个看法,那么作为信息接受者的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吸收学习呢?
王盐:
我一直强调的一个观点。
就是不要追求「有道理」,多追求「有用」。
别人的观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能从中学习到有价值的东西,能用来帮助你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学到的东西,一定要去用。
例如说你遇到了工作上的问题,我告诉你答案,你第二天按照我的方法去做了,这个工作问题就解决了,那这就是有效的,值得你去学习的。
反过来,有些人讲的东西,你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你在现实中根本用不上,或是用了发现没效果,那这些就不值得你学习。
05.
提问:
什么样的进步是真正的而不是虚假的进步呢?
王盐:
你钱包里的钱越来越多,你能找到优秀的伴侣,你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你的身体越好越强壮,你变得越来越成熟,你的生活越来越好。
钱不是万能的,但钱可以用来衡量你的进步程度。
那么,你现在赚多少钱?你希望一年后赚多少钱?
这就是你进步的体现。
06.
提问:
应届生,目前对第一份工作有了一些困惑。我实习经历以运营为主,自认为能力还行:海外硕,大厂实习,意向互联网大厂运营,但秋招情况不是很好。
因为一开始意向产品岗所以1/2的大厂投了产品岗,但是产品门槛好高虽然提前做了准备但大部分还是被刷,意识到问题后赶紧转投了运营(9月底),可是没有回应,不知道是能力不行还是时间过晚。
由于现在互联网大厂已经基本结束了秋招,在纠结是等到春招以应届生的身份进入大厂,还是看向中小厂的运营岗入职在实践中学习逐渐向大厂过渡?如果是中小厂的运营岗,想请教您,如何从岗位JD判断这是不是一个能让人获得成长的好岗位?
王盐:
1、看jd判断不了。
2、看岗位工作内容也判断不了。
3、看上司,上司能力强,你总能学到一些东西。
4、尽量选有名气的公司,就是你说出来大家有印象的那种,有名气的能给履历加分。
5、这个世界上热爱工作的人很少,站在这个角度上,你能碰到的80%的人水平都那么回事。我见过的大厂水货多了去
了,所以不要把进大厂工作这事神话,没那么夸张。又不是考清华北大,刚毕业进不去也没什么的。
6、你现在还没经验,对很多事不了解,所以最重要的是多投简历多面试。就像学开车一样,光是听别人讲,你永远学不会,先把车练起来再说。多练,然后哪有问题,就针对性的解决好了。
7、当然,能进大厂还是优先进大厂的。进大厂其实不一定能获得多少能力提升,更多的是大厂光环,有个履历背书。
8、近年来,大厂招聘门槛越来越高。很多同学进不去,就很痛苦,怀疑人生。但实际上,真的不要太纠结、在意这件事。现在互联网招聘投行化很明显,也是一种规律的体现。
投行化怎么理解呢?
一个高中毕业生能做的事情,一堆清北毕业生跪求。
既然不愁招人,那我为什么不把门槛放到top 2呢?985、211我都不要,我就要清北。
所有你能不能进大厂,其实并不直接等于你的能力如何。
不要把进大厂和优秀划等号。
没必要因为这个焦虑。
07.
北京这个城市有多大呢?平时出门单程20公里算近的,通勤单程一小时算快的。
一对情侣,如果男的在海淀区,女的在通州。那么他们每次见面,大概要花两个小时以上的路程。加上北京的快节奏生活,就只能周末见面了,名副其实的异地恋。
08.
家政这块乱象丛生不是一天两天了。你多花钱不一定能得到合格的服务。月嫂、保洁、灭虫、管道维修等等,想找个靠谱的真是劳心劳力。这块领域目前还没有做的很好的品牌出现,未来还是很有商机的。
09.
提问:
为了避免信息茧房,我在网上面关注了许多和我看法不一的博主。但我也没感觉到吸收了什么,只感觉“竟然还有这种观点”,在一些比较激进的问题上还会生气。所以网络是不是不应该承担‘学习’这种功能,只关注自己喜欢的人,拿来放松比较好?
王盐:
网络上真正厉害的人,有三种:
1、纯粹图个乐,人家娱乐用的。
这类人本身很厉害,但你关注他学不到什么。
2、工作需要
这类人本身很厉害,说的东西似乎也会厉害,但实际上他的目的,是为了宣传自己、企业、或其他工作任务。
让你变厉害不是他的首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