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命季刊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 ·  16 小时前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 ·  2 天前  
Python爱好者社区  ·  刚刚,DeepSeek放出重磅论文!梁文锋亲 ... ·  3 天前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关注】低至200元!价格“大跳水”! ·  2 天前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明确】减免!名单公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命季刊

人是神创造的吗?从DNA看亚当、夏娃长的什么样子

生命季刊  · 公众号  ·  · 2017-07-22 14:00

正文

(请击点图片上方蓝色的 生命季刊 ,选择 关注 ,您就会每天收到生命季刊播发的文章)

亚当、夏娃长的什么样子? DNA告诉你!

——“ DNA 见证了神的创造”系列之四

文/维克

《生命与信仰》第32期

一.生命的遗传信息

1. 什么是人之初?

一本“三字经”已经读了几百年,“人之初,性本善”是这本书的第一句。那么什么是“人之初”呢?也许,您会认为,那是指每一个人离开母腹的时候。如果是这样,母腹中的胎儿就不是人了吗?

即使是认为在母腹中的胎儿已经是人的开始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胎儿多大时,可以看作“初”?从 DNA 的最新科学来看,当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结合成一个受精卵时,一个新的生命就正式开始了。这个受精卵形成的时刻,就是“人之初”。因为受精卵中,已经有了生命的全部信息。


2. 生命的遗传信息

信息这个词汇可能是近百年来使用最为广泛的词汇之一。而近几十年来,一个使我们生活发生巨大改变的角色,就是计算机数码信息。这简单的‘ 0 ’和‘ 1 ’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礼物:计算机、无人飞机、机器人、数码照相机、手机以及卫星通讯、互联网等等,它们都是基于这两个数码组成并传递各式各样的信息在工作。被人称作第 3 次工业革命,也叫数码化革命。数码世界由‘ 0 ’和‘ 1 ’承载全部的信息,绝对的精准。

您知道吗?生命也是靠信息来承载和遗传的。本世纪,生命科学最重要的一个结论,应该是“ DNA 是生命遗传信息的唯一载体”这一个结论了。人们意想不到的是:一切生命的信息和计算机信息十分类似,是 4 个基本编码在承载、传递和运行着。这 4 个编码就是 DNA 4 个碱基——用四个字母 A T C G 代表着。什么样的 DNA 编码就有什么样的生命。由于生物 DNA 编码的恒定性,决定了一切物种不可能进化,连微进化也不会发生。 DNA 编码的恒定是基于数码化(编码与数学)的运行方式,因此和计算机数码信息的传递一样,保证了绝对的精准。


3. 人类的遗传信息

人类的遗传信息就是从父母双方来的DNA遗传信息,分别包含在精子和卵子中。精子的细胞核只有 PM2.5 的一个雾霾颗粒大小,卵子细胞核也只有 3 个雾霾颗粒大小。就是在这样小的体积内,居然各包含了 30 亿 DNA 编码。而且,正是这些编码,编制出了你和我。

是这些DNA信息确定了我们的外貌,也包含了我们的性格、智慧、天性和情感等看不见的非物质性信息。全世界人的 DNA 遗传信息,无论种族和居住的地域,差别仅仅只有千分之一左右。因此,不同民族的情感并没有差别,也都能够相互输血、器官移植,相互结婚生子、生孙。

受精卵包含了一个人全部的DNA遗传信息,其中 46 条染色体有 23 条来自父亲,包含 30 亿 DNA 编码; 23 条来自母亲,也包含 30 亿 DNA 编码;总共包含 60 亿 DNA 编码。还有来自母亲的线粒体 DNA ,里面包含了 16569 DNA 编码。一个针尖大小的受精卵居然包含这样多的信息,实在令人震惊。

为什么说受精卵就是“人之初”呢?因为在这个卵细胞开始分裂以后, 1 2 2 4 4 8 等等,直到发展成几十万亿的细胞、变成一个成人时,所有细胞里面的 DNA 编码,都是和受精卵细胞中的 DNA 编码几乎完全一样。不同细胞中的 DNA 编码,由于 DNA 复制产生突变的差异十分微小。因此说我们都是 DNA “编织”出的人,一点也不夸张。例如, 3 个同卵双胞胎有着几乎完全相同的 DNA 编码,因此有着几乎相同的外貌。当他们长大以后,也会发现他们有着非常相近的性格。

二.男女遗传信息的差别

这里,我们还要摘要一些在前3篇《生命与信仰》刊登的内容。

1. 染色体是 DNA 编码的序列

DNA的化学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它由 4 种碱基组成。我们可以称它们是 4 DNA 编码,即 A T C G 。这四种编码的序列,构成了人类 24 条染色体。男人细胞中有 22 对常染色体和一条 Y 染色体再加上一条 X 染色体;女人和男人不同的是有两条 X 染色体,没有 Y 染色体。另外,男人和女人都有由 16569 DNA 编码构成的环状线粒体。其中 22 条常染色体、 X 染色体和线粒体的 DNA 编码序列,男女都一样,它们占一个人的 DNA 编码数量的 98%

2. 人类的基因组?

人类“基因组”是指人类全套染色体(包含 22 条常染色体、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再加上线粒体。基因组包含有大约 31 亿 DNA 编码,男人和女人因为有双倍( 22 条)的常染色体,因此总共有约 60 亿 DNA 编码。

3. 女人出自男人

从人类基因组展现的事实——“男人和女人的常染色体、 X 染色体编码序列”的 29 亿 DNA 编码没有区别,归结出一个结论:人类的第一个祖先是男人,而且第一个女人出自男人。

三.生命信息遗传的减半定律

1. 从该隐、亚伯和塞特谈起

在本系列前3篇内容中,已经详述了为什么全世界人染色体的 DNA 编码都是出自最早的一位男人——科学亚当,而且最早的一位女人——科学夏娃染色体的DNA编码也是出自科学亚当。那么他们孩子们的 DNA 编码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现在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还是使用圣经中的名字,由此来看科学亚当和科学夏娃3个儿子——科学该隐、亚伯和塞特的DNA编码。他们 3 人在成为受精卵时候,各人的 DNA 编码都是从父母那里来的,应该是一样的。然而,当他们出生时,由于已经从一个细胞复制成几万亿的细胞,经历了这几十次的复制后,他们的 DNA 编码就有了一定的差异。这个差异,就是在复制中,由于 DNA 复制中“出错”所产生的。这种出错,通常叫着 DNA 突变。


那么这些突变有多少呢?目前的研究结果是:“ DNA 复制过程中,复制速度可高达每秒复制100个碱基—DNA编码,并能达到每复制 10 亿对 DNA 编码才出错一对的准确率。” [ 1]

卵细胞中有60亿的 DNA 编码,每复制一次,就有 6 个突变。成长为少年时,大约有 50 次的复制,因此,突变量大约是 300 DNA 编码。科学该隐、亚伯和塞特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分别有 300 DNA 编码的差异。如果没有这些 DNA 突变,三个孩子就完全没有区别了。而且以后的人类,都会是一个样子。由此看来, DNA 突变就不是“出错”,而是一个预先设定的、“创造生物”必须包含的规律,真是奇妙无比。

2. DNA编码遗传差异减半定律

从受精卵到成人,细胞大约经历了50次的分裂, DNA 编码也就经历了 50 次的复制。人类细胞中的 60 亿编码,每复制一次,会有 6 个突变, 50 次的复制,将带来 300 DNA 编码的突变。

由于人类细胞核包含多达60亿的 DNA 编码,孩子们的 DNA 随机突变点,不可能发生在相同位置上。就如将 300 个小球,随机地撒向 60 亿个球洞,当这么多球洞都有均等的进球机会时, 3 次抛撒的 300 个球,进入同一个球洞的机会微乎其微。因此,孩子们的 300 个突变点,也基本不会都发生在同一个位点上。这样,该隐、亚伯和塞特之间的 DNA 差异,就是 600 个点。而他们与爸爸、妈妈的 DNA 差异仍然都是 300 个点。


我们和自己的父母的DNA差异也是这样。由这里可以得出一个定律:孩子和父母之间 DNA 编码的差异,是孩子之间差异的一半。可以称这个定律为: DNA 编码遗传差异减半定律。

四.亚当、夏娃长得什么样子?

1.千分之 0.5 的差异

科学亚当、夏娃的DNA编码与我们相比会有多大差异呢?这里首先要确定我们这些子孙间的 DNA 编码差异有多少?

2006年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发布报告说:“ 2003 4 月,当研究人员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最后分析,他们确认,人类基因组的三十亿个碱基对的遗传字母,在每个人身上都是 99.9 %的相同。这也意味着在这个星球上的个人的 DNA 差异,平均只有 0.1 %(千分之一)。”以后对世界各地一千多人(男女各半)基因组的测试结果,都证实了这个结论。

依据上述的DNA编码遗传差异减半定律,我们可以满有信心地回答:科学亚当、夏娃的 DNA 编码与我们的差异,是 0.05%( 千分之 0.5)


2. 科学亚当、夏娃的形象和我们的差别

以夏娃和公众人物米歇尔(又译蜜雪儿)、希拉里的DNA差异为例,可以认为米歇尔和希拉里的差异是由两条承传母线发展积累而来。她们之间积累的 DNA 差异是千分之一,那么,每条母线上的差异就应该大约是千分之一的一半。也就是说,她们分别与科学夏娃的 DNA 差异,仅仅是千分之 0.5


从DNA上来看,科学夏娃比米歇尔更像希拉里,或者说她比希拉里更像米歇尔。也许,由于营养没有米歇尔和希拉里那样好,她要瘦一些。这样,我们就可以推论出科学夏娃的形象了:她的样子应该介于米歇尔和希拉里的样子之间,肤色可能略偏于米歇尔。

3.非物质遗传信息的差别

人类细胞中的DNA编码,也是存储非物质遗传信息的载体。人类学习听说读写的能力、喜怒哀乐的情感,这些“非物质的遗传信息”,也必然是承载于 DNA 编码之上,代代相传。从这里可以看到,米歇尔或者希拉里,她们与科学夏娃的“非物质的遗传信息”差异,也应该仅仅是千分之 0.5

科学夏娃一定和她们同样的美丽、同样的聪明,所欠缺的只是没有像她们那样,分享了人类多年来积累的科学知识。简而言之,她就是一个和你我相同的人。事实上,她就像一位住在深山里的小姑娘,只要给她机会,她——科学夏娃,同样会成为普林斯顿或者耶鲁大学的优秀毕业生。

关于我们与科学亚当的差别,也应该是如此。还必须注意,减半定律是建立在我们全部人类,有一对共同的老老祖先——科学亚当科学夏娃这个前提之下。

五.没有所谓的微进化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人类没有发生进化,连微进化也没有发生。这些是否十分出于您的意料之外呢?我们再来看看其它的一些证据。

1. 付巧妹的发现

最近,有一个新的古人DNA编码资料发表在“自然”期刊上。这是华裔女科学家付巧妹领衔发表的科学报告。他们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一块 4 5 千年的古人遗骨上,得到了最古老人类的完整基因组。对比现代人的 DNA 样本进行的测算,结论是:常染色体的突变率是 10 亿分之 0.4 0.6( 每点 - 每年 ) Y 染色体的突变率是 10 亿分之 0.7 0.9( 每点 - 每年 )

依上述数据推算,4万 5 千年来,常染色体 DNA 的突变量,即与现代人 DNA 样本的差异,大约是千分之 0.027 。而现代人之间 DNA 的差异是千分之一,因此可以确定,这个古人与现代人 DNA 编码几乎没有区别。也说明 4 5 千年来,人类根本没有发生任何进化。

2. 化石的证据

1967年,埃塞俄比亚东非奥莫( Omo )河附近,发现了两个古人类的头骨化石。这两个被称为 Omo 人化石,经氩同位素测定法确定他们生活在距今 19.6 万年前,是迄今发现的最为古老现代人化石。

科学家依据头骨化石,制作出Omo人的面貌复原模型。头骨的面貌复原工艺技术,在现代的法医学、人类学、和电脑三 D 等技术的支援下,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目前采用的泥塑面貌法是首先制作一个头骨的石膏模型,根据解剖学参数,在石膏模型上打下许多孔,在每个孔中插入一根木条,使木条向外突出的长度等于该处的软组织厚度。再在眼窝处用塑胶眼球填充,面部的肌肉则用一层层堆积起来的陶土表现,直到所有的木条被覆盖,最后加上五官,进行整体修饰。

对这种技术的验证,是让这方面的专家不看头骨原人的照片,制作出其人的面貌复原模型,再与此人的照片进行对照,技术精湛的专家能够制作出非常逼真的面貌复原模型。所以,专家们制作出的Omo人的面貌复原模型 ( 见下图 ) ,应该是可信的。

此外,2002年,在罗马尼亚的山洞中,又发现了 3.4 万年前古人化石。法医学艺术家理查尼夫重建了他的复原像。他说 : “实际上这个头像看起来是欧洲人、亚洲人和非洲人三者的混合体,这大概就是最早来到欧洲的现代人”。


对照这两个复原像 (上图 ) ,可以看出,它与现代人几乎没有区别。

3.为什么不相信微进化

有人不相信宏观进化论,但是相信有“科、属、种”内的进化,即微进化论。持这种观点认为人就是由“能人和直立人”进化而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