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的编者按:
前几天在地铁站等车时,因为内在欢欣雀跃,便顺应着内在的感受,在地铁站小小舞动了一下,看了看周围,地铁里没有人留意我,大家要么看手机,要么急着赶路,都活在各自的自我意识中,和他人擦肩而过,却又像彼此毫无关联一样。
回忆起来,七八年前,我还是个完全不敢跳舞,连在live house听歌也会僵硬着身子,自我紧绷的姑娘。我对思想、精神、艺术、文化感兴趣,却忽略了和自己身体、感受以及内在直觉的连接。当然,后来的时间中,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与和它们重新连接,有了非常丰富的收获与发现,所以才有了
身心此在
的出现。
薄薄就是这个过程中我遇到的老师、朋友以及合作伙伴之一。
薄薄
薄薄是北京姑娘,从小习舞,30岁之前,把芭蕾、现代、爵士、踢踏、拉丁,音乐剧舞台、行为艺术都尝试了遍,硕士在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学了舞动治疗。但直到2在2016年偶遇源泉舞动(Amerta Movement),她才觉得自己终于真正打开了身体本能的门,毅然将之前所学全部卸载,赴印尼爪哇拜访其创始人普拉多(Suprapto)深入学习,开启了自我转化,从动中觉悟,以及和印尼的深刻缘分。
薄薄曾跟着普拉多在神庙舞动
源泉舞动是爪哇自由舞动宗师普拉多(Suprapto Suryodarmo, 1945-2019)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创建的舞动流派,其脱胎于爪哇本土的苏马拉冥想和小乘佛教教义,它没有既定形式、风格,
核心理念是“动态中的自我”,强调在生命中,在舞动中,松弛我们的欲望,看到不断变幻的自我的实相。
在深入爪哇、巴厘岛、英格兰等多样的地区、 文化、自然情境,她切身感受到身体在不同时空中的更新、变化,逐渐褪去小我的诸多习性,灵性浮现,生命也由此转向全新的方向。
2018年,她创立“动悟花园”舞动社群,开始独立带领源泉舞动工作坊,借助能量场域——荒原、海洋、神庙,开启人的意识潜能,打通舞动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路径。我便是与她在这个阶段相识。
这次想要推荐的就是她创建的
动悟花园
在8月即将开启的爪哇舞动游学项目。
2019年,普拉多去世,2023年初,在疫情放开后,她便前往爪哇纪念恩师,巧合般地遇见法加——
法加是印尼乃至国际上知名的舞蹈编导,
在9岁开始学习爪哇传统舞蹈,大学期间,在达到技术顶峰的时候,他意识到只有技巧的舞蹈是不完整的,感知和灵魂才是赋予舞蹈生命的要素。于是他不断寻访瑜伽士、隐修者,连续数月浸泡在神庙和深山,把自己置放于极端的环境中,通过苦修理解生命的本质。
法加也曾是普拉多的学生。在普拉多的帮助下,法加在苏库神庙的一次舞动中收获了重大领悟,感应到身体和宇宙的关联。
法加在苏库神庙
“身体是小宇宙,呼应着大宇宙的运转和变化规律,心是主人。带着觉察舞动,用心感知身体的状态、念头的来去、能量的生灭,觉察到自己如何与空间对话,时刻回归临在,就进入了一个与大宇宙连接的、整体的空间。”
“小我总是要展示,总是聚焦在前方,当我们只有面前的180度视野,我们就丢失了全局。这是一种失衡状态。在舞动中,觉察背后的空间,回到360度。放下展示的欲望,你就进入至高的灵性。”
——法加·萨特里亚迪
在舞动中,法加发现,身体与整体、与空间不是割裂的,在人体周围有一个全息的球形场域。当人聚焦在正面和自身感受时(沉浸在小我的幻象中),视野是窄化、有偏好、不完整的,人格也是偏颇的;当感官扩展,不再过度聚焦自我,接收身后空间,就会来到360度的全息感知中,在时空、因缘的流转中找到当下最恰当的位置,调谐身心,回归稳态,对全局和事物运作规律也有更深刻的认知。
补充我听到过的另一个关于聚焦于前方还是看到整体的故事:
瑞士国会议员
菲尔茨
小时候曾是心理学家荣格的邻居,有一次荣格和他讲到在北美遇到的一位印第安部落酋长,酋长对荣格说:“白人的世界难逃厄运。”荣格问为什么,酋长将双手抬到眼前,伸出两个食指指向前方,说道:“因为白人只朝着一个方向看,而忽视了其他所有面向。”
多年以后,菲尔茨成为瑞士绿党的一位创始成员,当时环保运动最大的反对者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也是位亿万富翁。菲尔茨有一次和这位商人聊天,问他是什么使他能在商业上和政治上有如此的影响力,这时商人竟做了和酋长同样的动作——他缓缓把手抬起,放到眼前,伸出食指,指向前方,说到:“因为我能够只专注到一个目标上,不去理会其他所有的面向!”
毕业后,法加被印尼泰斗级艺术家萨尔多诺·库苏莫选中,成为其助理导演和独舞舞者,创作大量优秀作品,逐渐进入事业巅峰。独立之后,法加以演员和编舞的身份持续与印尼国内外的舞团合作,包括英国、荷兰、德国、美国、巴西、墨西哥、日本、韩国、菲律宾、卡塔尔等。
二十一世纪初期,法加将工作重心转向教学与传播。他在梭罗艺术学院教授爪哇主义生命哲学,同时慷慨分享自己毕生在舞动中获得的领悟。与此同时,他运转着一个汇集各行各业甚至是社会底层人员的舞动社群,通过给予普通人舞台,让每个独特的生命重新焕发出灵性之火。
因着普拉多的恩缘,薄薄联合法加在中国和爪哇开办舞动工作坊,在爪哇举办舞动游学工作坊,持续深耕身与心、人与自然、跨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过往工作坊回顾片段:
过往舞动游学照片
爪哇游学介绍
婆罗浮屠是举世闻名的佛教坛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与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地位不相上下,是印尼人最引以为傲的遗迹。
爪哇(Java)是
古老的人类文明发源地(在爪哇岛发现的类人猿颅骨距今约有一百万年历史)。这是一片神秘主义盛行的土壤,在这里,人与祖先,与自然,与宇宙、与灵性的连接没有割裂,万物的一体性是爪哇人无上的信仰。
在爪哇的传统中,人们对于万物的认知,并非源于概念、阅读、语言——“二手”的信息和知识,而是直接用身体、心和灵魂感知。
在这里,古老文明和现代生活浑然一体,到处弥漫着神秘主义气息,出租车司机讲着自己亲历的灵异故事,艺术家在舞蹈、唱诵、绘画、面具中,用夸张的线条、色彩和悠远的旋律,描绘着他们内在的精神世界和对进入终极实相的渴望。天人合一是印尼人生命的核心。
在爪哇,人们相信灵性的故事携带净化的能量,听到故事的人,若心中感动,即可当下获得解脱洞见。这种净化方法,在爪哇文化中,被称为“诗意的教导”。
这一个夏天,来爪哇——与这片神奇的异域土地相遇,在这里起舞,听它的故事。法加老师当然有更深厚的信息传递给我们,
关于身体与空间,生命与时间,关于我们与这个世界。
游学适合人群
对舞动、身心整合、异域文化、终极实相感兴趣;
想要从概念进入感官、感知的探索者、舞者、艺术家、疗愈者、实修者……
愿意打破精神桎梏,进行深度跨文化交流的生命旅行者;
不需要一定有舞动基础;
有一定的开放度和独立性,能够适应文化冲击和不同气候、饮食、生活环境;
具备基本英文沟通能力(课程全英文授课,有现场中英文翻译)。
游学时间&地点&核心内容
2024年8月8日-14日
印度尼西亚中爪哇日惹&梭罗
在神庙、遗迹等经典场域
沉浸式练习舞动,拓展身心
聆听空间,探讨生命本质
具体行程
此行七天经过数次实践打磨
路线成熟、经典、周全
放松参与,无需担忧
抵达
各自提前抵达日惹,可安排1-2天时间,自由参观这座颇具魅力的城市。8月7日晚,全体学生来到婆罗浮屠脚下入住,与伙伴和老师见面。
Day 1
清晨,前往世界文化遗产——婆罗浮屠神庙参观,跟随螺旋台阶逐级而上,观览石刻壁画,接收宏大的能量,理解这座佛教坛城所传达的关于宇宙终极智慧的隐喻。听法加老师讲解手印及其意义,并在代表色界与无色界的开阔平台稍作停留。
“从高处看,婆罗浮屠神庙像是一朵巨大的莲花。它的中心其实是一座巨大的佛塔,周围有很多小佛塔,簇拥、围绕着最大的一座。每座小佛塔都笔直地朝天伫立,就像周围环绕的绵延起伏的火山——也许火山的形状启发了佛塔的建造者?
“婆罗浮屠神庙在公元八百年前后,围绕着一个自然形成的山顶建成。它的地基是方形的,最顶层是圆形的,由此形成了一个曼陀罗。它的矩形地基象征着大地,圆形顶层象征着天堂。神庙的底层面积是123乘123平方米,高度有34.5米。在最顶端,7米高的主佛塔像一口大钟一样,为整个建筑加冕。
“在主佛塔周围,有三层下降的圆形阶梯,上有72尊小佛塔,构成神庙的顶层结构。每个佛塔里面都坐着一尊佛,透过格子状的孔隙就可以看到。他们大概代表着释伽牟尼的成佛之路。主佛塔里面可能含有一个未完成的佛像,但从外面是看不到的。三层下降的圆形阶梯坐落在方形的基座上,而基座又由六层方形阶梯组成,由上至下逐级扩大。最底层有一条环绕神庙的石路,为前来朝拜的宗教人士设立。这条路的一个角落上有一个小平台,清晨,源泉舞动的课程就在这里展开。六层阶梯结构中,有四层都被石墙包围着,上面刻有佛教的故事,十分壮观繁复。
“在神庙的四个方向,有四条台阶从最底层直通到顶,因此,神庙的四个方向都可以走,并没有主要的入口。神庙的最底层由一道墙来巩固建筑主体。这一层的石刻壁画故事在今天已经看不见了,只有东南角上的一部分能看到:这里的墙被移出来做特别展览,上面的石刻故事来自古老的西藏,探讨善行和恶行的后果。”(丽萨.拉维尔)
午餐后,带着婆罗浮屠的领悟,来到2.9公里外的门度神庙——它始建于9世纪,是源泉舞动重要的练习地点,普拉多生前曾无数次带学生来到这里练习。与婆罗浮屠只能绕行的佛塔结构不同,门度神庙可以进入,并能看到内部雕刻细腻的壁龛。在这里冥想、祈祷,随后,来到神庙侧面的榕树下继续舞动,用身体经验和转化两处遗迹的信息。
练习结束后,驱车前往梭罗,途径壮观的默拉皮火山。沿途观光,晚餐,抵达艺术家园后入住休息。
Day 2
全天在艺术家园的篷多破练习舞动,着陆,安住,融入爪哇的日常音——摩托车、虫鸣、歌者们的吟唱、穆斯林的祈祷...... 在360度的空间中,体会身体全息的绽放。在吃饭和休息时偶遇当地艺术家们,和他们交流。
晚间,一天的练习结束,可以转转梭罗的市中心,感受城市氛围,品尝街边美味的椰子饭(nasi liwet),也可以去看当地传统的wayang orang表演(晚间活动为学生自由安排)。
上午在艺术家园练习舞动,拓展身体对于空间的理解。
下午,参观匕首博物馆,了解当地神秘主义文化:在古代爪哇,每一把匕首在锻造时都被注入精神力量而成为活的生命,与主人的能量彼此呼应加持。匕首既是武器,也是权势和魔法的象征,如今则成为收藏者的挚爱。
如果时间许可,何不逛逛古董市场,寻找属于自己匕首或者人偶?
Day 4
上午在艺术家园继续练习舞动。
下午,来到音乐家瑞思南达的家里,体验爪哇传统乐器——甘美兰,透过甘美兰优美的音律,进一步了解万物和谐共生的生命哲学。学习爪哇唱诵。
Day 5
苏库神庙全天练习。
这是游学最为核心的一天,在艺术家园三天对于身体的铺垫,以及文化的铺垫之后,来到源泉舞动最为关键的练习地——苏库。跨过象征生命开始的灵迦-尤尼(男女生殖器)雕塑,进入恶魔卡拉把守的时间之门,并在神庙中经历生命的三个阶段:成长/学习,战争/困顿,预备死亡/解脱。
苏库的平顶金字塔酷似玛雅文化的平顶金字塔,人们并非从窄门进入金字塔内部、进入死亡,而是向上,来到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从物质身和形态中解脱,或者自由。
苏库的壁画讲述关于臣服、奉献的故事,也讲述丑陋凶残的女巨人杜尔迦如何被真诚打动,回归自己的女神身份。这个信息对于每一位女性至关重要。
神庙的子宫雕刻中藏着比玛和德瓦鲁奇——每个人的小小神:真正的知识,在每个人向内的聆听当中。
2023夏季爪哇游学项目,
法加老师在讲述苏库神庙的故事
Day 6
回到艺术家园,继续探讨苏库的领悟。全天舞动练习,深度打磨身体的内与外,时间与空间,让能量更加自由无碍地来去,在舞动中还原自己的骨骼与原貌,触碰内在更深层的世界。
Day 7
切朵神庙。
经过海拔居中的苏库的预备,在游学之旅的最后一天,来到陡峭的山顶——代表着“清澈”的切朵神庙。在这里感受飞翔:象征生命起始的巨大灵迦雕塑指向代表孕育的窄门——尤尼,射向无限宇宙。
这里的能量比苏库更为隐秘,只向灵魂宁静的人敞开。
下午,来到切朵后面的萨拉斯瓦蒂神庙,舞动,鲜花圣泉沐浴,净化仪式,结营,完成整个游学之旅。
带领团队
导师
法加·萨特里亚迪
印尼大艺术家,即兴舞蹈家,以舞证道者,爪哇灵性歌者,爪哇主义生命哲学研究者;“动态曼荼罗”舞动冥想体系创立者。
自2023年夏天,法加与动悟花园合作,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丽江等地开设工作坊,教授学生200余人,并成功举行两届在印尼的舞动游学活动。其中正的观点,深厚的灵性根基和文化储备,谦和包容的教学风格,深受广大中国舞动研习者喜爱。
法加的舞动社群:Mantra Gula Kelapa
法加在中国的工作坊
即兴音乐家
哈农·萨特里亚迪
即兴音乐家,舞动音乐作曲家,源泉舞动研究者,深通甘美兰音乐、颂钵与爪哇古老吟唱,用即兴音乐创造场域氛围、推动节奏,激发舞者内在的流动与灵性。
朱尼洛·西唐刚
来自苏门答腊的竹笛制作、演奏家,善于诵咒、吹管,与哈农和法加搭档多年,其音乐风格天然、原始、灵动,与哈农更为深邃的音乐风格互为阴阳,彼此托衬。
当地舞动社群
“
椰子糖魔咒
”,由法加老师亲自带领、训练多年的素人舞者们组成的舞动社群,将和中国到来的学生一起舞动。他们的身体原始、敏锐、极具能量,在舞动的行进中带有波澜壮阔的仪式感。“椰子糖魔咒”的舞者们与中国学生的无声对话,是本次课程中十分珍贵的一部分。
中文课程翻译
妮子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理学士毕业,在学期间因缘巧合走进瑜伽教室,由此踏上探索身体智慧之路。在一边做工程师一边练习的十年里,收获了RYT200瑜伽教练资格,并扩展舞动、费登奎斯等身心整合工具。为艺术家Tino Seghal的作品做演绎者的经历,开启了生命体验全新的维度,分享的力量和语言浮现。现在持续实践自然与为人之道,于生活、关系及分享中。自2023年底开始翻译法加老师课程,并独立带领舞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