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重庆市树人小学
教学研讨、校园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重庆市树人小学

对外交流丨真正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角

重庆市树人小学  · 公众号  ·  · 2019-04-19 14:1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对外





2019

04/14-

04/15





芬兰教育树人行

交流

让孩子成为学习的真正主角

培训专家


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2019年4月14日——4月15日,树人小学迎来了尊贵的客人——远道而来的芬兰教育专家。在为期一天半的培训时间里,树人教育集团所有教师齐聚树人凤天小学学术报告厅,聆听专家引领,近距离接触芬兰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特色。此次莅临树人小学的专家有中芬教育创新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芬兰国际教育创新研究院专家李栋教授,芬兰国际教育创新研究院高级课程发展顾问,知名科学教育专家、课程设计专家马蒂·罗西先生。


第一场


4月14日上午,树人小学的何秀灿老师为在场的专家和老师上了一堂科学课《用水测量时钟》,何老师作为“引导者”,带领孩子们自己探索、发现、总结科学规律。接着,树人凤天小学的王永燕老师带来了一堂数学文化课《田忌赛马》,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有序排列的方法,渗透以不变应万变的数学思想。

两节常态课后,两位专家分别对两堂课进行了点评,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同时与在座的老师们进行了互动研讨和交流。

针对数学文化课《田忌赛马》,两位专家引领着在现场的老师们一同反思,反思这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

树人的两位老师会根据专家给出的建议,对自己的课做出进一步修改,再次为大家做精彩呈现。


第二场


4月14日下午,首先由树人小学孙磊老师为大家带来的语文课《画风》,这节课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从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探究汉字背后的意义。接着,树人小学五年级的孩子进行了《纸箱大变脸》的小课题研究汇报。他们从研究缘起、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以及研究成果几个方面进行了展示。

芬兰教育专家马蒂先生首先对树人学生的优秀素养赞不绝口,肯定了他们在小课题研究中彰显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艺术创作中的审美力。他想孩子们提了问题,孩子们一一做了回答。李栋教授则引导课题组的孩子们深入思考:如何继续深入研究纸箱的用途,此次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在哪里,在研究的过程中,有没有使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课题研究如何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针对孙磊老师的语文课《画风》,两位专家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们认为这堂课孙老师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李栋教授在评课中提到了母语教学中不能忽略的重要问题,就是语文课的逻辑性问题,以及语言的准确性问题。他还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离不开学生的自评和他评环节。马蒂先生在和老师们的互动交流中,也向大家介绍了芬兰母语教学的真实状况。



第三场


4月15日下午1点,在树人凤天小学学术厅,李栋先生、马丁·罗西(matti rossi)先生、芬兰国家课程教材作者(英语课程)安娜·劳卡瑞宁(Anna Laukkarinen)女士、芬兰国家教育创新研究院教育课程专家米娜·罗迪-利萨宁(Minna Loytty-Rissanen)女士、芬兰莫西奥小学副校长卡迪娅·萨维奈宁(Katja Savinainen)女士,以及他们的教育团队莅临树人小学,继续开展深入课堂的诊断与研讨,进一步提升树人教师对学生中心教学思想的理解,并在课堂实践与对比中,更加深入的领会芬兰教育的精髓。

4月15日,全体树人集团教师加班一整天,认真学习聆听树人四位教师带来的优质课例展示,并深入与李栋先生、马丁·罗西(matti rossi)先生探讨这四节课的利与弊。经过专家的引领后,4月15日下午,何秀灿老师的科学课《水为什么可以计时?》和王永燕老师的数学文化课《田忌赛马的策略》进行了课堂重构展示,专家们和教师们在课后展开现场研讨。来自芬兰的马丁老师还亲自上场,为所有教师现场展示了一堂“带有芬兰味的”中国科学活动课《怎么让火箭飞起来呢?》

在何秀灿老师的科学课上,他带领四年级的孩子探索“水为什么能计时?”的问题。他从古人“漏刻”计时的发明,引导学生发现背后的规律与原理。与第一次课不同的是,何老师这一次不仅停留在纸面设计上,而是让学生通过猜想、试验、改进、再试验,亲自动手反复实践,最后得出结论。课堂层层递进,由现象及原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悟,学生在课堂与合作中完成了真问题、真学习。

王永燕老师的数学文化课《田忌赛马的策略》,从中国古代“田忌赛马”的故事引出,让学生自己去玩一玩、算一算、想一想,从中去发现并理解数学统计学中的概率、统筹优化等概念。对比第一次课,第二次课的重构很明显更加尊重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视角去设计课堂,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紧扣学生的思维方式训练。

最后,马丁老师和助教米娜老师一起,给树人娃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学活动课《怎么让火箭飞起来呢?》。课堂形式上更加自由与开放,没有中国传统的课桌椅,学生随意地坐在木地板上,与地面的接触,肢体的放松,没有课桌的间隔,孩子们的状态十分轻松自然,思维相当活跃,师生间的交互也十分亲切无间。虽然语言不通,但在同声翻译老师的精准传达下,二年级的树人娃们和马丁老师达成了令人惊喜的默契,整堂课学生的学习是主动而充满兴趣的,教师的教学引导是生动而浑然天成的。最后,孩子们与马丁老师、米娜老师亲密合影,不舍的说着“see you again”( 希望再次见到你们) 。

课例结束后,献课教师和与会专家们围坐一堂,展开热烈的现场研讨,从教学思想到教学设计,从学生预设到放手让学生做主,树人的每一位教师都深受启发,不少老师会后发表感慨,朋友圈里已被树人老师的观后感刷屏:发现自己对教育的理解“颠覆了,芬兰不愧是优质教育国家,值得我们学习。”、“与芬兰教育团队的合作给了树人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期待继续深入合作。”“触及到最深处的教育理念。”、“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是学生。”、“课堂,学生才应该是主角。”老师们的思考不断在深入。

芬兰教育专家团队对树人教育集团为期两天的交流培训虽然已告一段落,但给树人教育的启发与影响是深远的。我们期待着,优质的芬兰教育再次走进树人,为树人教育的未来更添一份光彩。



撰稿丨郭灵巧

荆仙玉

编辑丨张    真

审核丨杨荣涛

长按识别二维码

了解树人新资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