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陈海贤
动机在杭州(陈海贤)的个人公众号,主要用来发我自己原创的关于幸福和成长的活动、问答、文章和书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刀法研究所  ·  亲历《哪吒2》联名,这是我们的复盘和建议|A ... ·  7 小时前  
TGB湖南人  ·  【2.13复盘】指数调整,DeepSeek是 ... ·  9 小时前  
西藏发布  ·  恭喜次仁占堆!中国队金牌+1! ·  昨天  
西藏发布  ·  恭喜次仁占堆!中国队金牌+1!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陈海贤

帮你改变的五个问题

陈海贤  · 公众号  ·  · 2024-04-20 17:49

正文




预约直播,听海贤老师亲自讲解




按:


前段时间,我和李松蔚老师、钱炜老师一起在得到开了一个为期一年的产品:心理成长圈。这个产品的介绍,我附在后面了。


我的主要任务,是读书,以及和大家的互动。也是因为这个产品,我自己又读了一些很不错的书。其中读的第一本,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而我用这本书的咨询片段,来告诉大家。心理咨询师是帮助人改变的。其中第二节心理咨询师帮助人改变的5个问题。很多朋友说,这5个问题很有效,在此把它放到这边,分享给大家。



最开始蛤蟆先生去咨询的时候,心理咨询师苍鹭问了他一个问题:“你的感觉怎么样?”蛤蟆先生很难回答。


苍鹭说,不只是蛤蟆先生, 其实很多人都从未有意识地看待、理解自己的情绪,所以很难形容出我们的感觉怎么样。我很认同,尤其是那些不愉快的情绪和感觉,我们经常会用各种方式去回避它。而一旦回避了它,它就会被隔离,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更大的问题,比如情绪积攒到一定程度,会爆发。


所以,觉察情绪是一个基本的能力和必要的手段。觉察能促成一段有效的心理咨询或者来访者的改变。


那怎么觉察我们的情绪呢?苍鹭用了一个简单的工具, 就是情绪刻度表


我们用1和 10 来表达心理感受,像温度计一样,1代表非常糟糕,10代表非常愉悦。这种情绪刻度表在我们的心理咨询里有时也会使用,它能够培养我们自我觉察的能力,让我们面对现状,同时还能设置一些目标。


我举个例子:当你持续记录自己的情绪,发现情绪从原来的1很糟糕,到现在的2,慢慢地到 4 和5,然后到 6 和7比较开心。来访者自己就能感觉到进步,咨询师也能知道咨询是不是有效。


回到书里面,蛤蟆先生经过苍鹭的引导,觉察了自己的情绪,说:“我感觉自己没有价值,把生活搞得一团糟。”


那问题来了, 一个人发现自己的情绪出了问题,想做出改变,怎么办呢?


书里面,苍鹭问了蛤蟆先生五个问题。


这五个问题的基本逻辑是从回顾具体的事开始,再到感受,再到应对方式和效果。它不仅帮助蛤蟆先生觉察自己的情绪,蛤蟆先生还了解到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哪里有效,哪里需要改变。 苍鹭先生在咨询中的提问策略,也有助于帮助我们自己走出困境。


接下来,我们就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看,一起体会一下这个改变的过程。



开启改变的五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不是在聊感受和情绪吗,为什么先问这个问题呢?心理咨询是处理经验的,所以咨询师要帮助来访者去重新经验他遇到的痛苦,这需要来访者能够讲出来。


而人能讲出来的不是很抽象的感受,不是很抽象的道理,而是发生了什么事。在特定的情境里,你才能讲出你的经验,讲出你的感觉,讲出你的痛苦。


回到书里,蛤蟆开始跟苍鹭讲了一些具体的事情,比如说自己差点被淹死,另一个角色河鼠,把他捞出来后,还骂了他一顿,说你这样的人就是邋遢,丢人现眼。这就是河鼠的作风,一方面帮助人,一方面贬低人。这时候蛤蟆先生虽然不舒服,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紧接着,苍鹭先生提出了 第二个问题:你的感受是什么?


你看,只有你身上发生了一些事,你才会有感受。这个感受是我们跟自我的链接,是我们的一种自我觉察。比如说,你为什么觉得不快乐?当时的情形下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蛤蟆说当时一开始很生气,可是又觉得他帮助过自己,所以就很矛盾,这是人际困境中真实的感受。


这个感受只是因为事情引起的吗?当然不是。所以有了第三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那时,你做了什么?


做了什么,就是我们的应对方式。心理咨询没有办法改变事情,因为事情是外在的,它要改变的核心就是应对方式。当你遇到这个事情的时候,你是怎么应对的?这种应对常常是我们无意识的反应,你自己都不知道。


书里蛤蟆先生是怎么应对的呢?蛤蟆先生一般会先道歉。在别人发火的时候,蛤蟆先生就向他道歉,去安抚他,把怒气转移发泄。


然后 第四个问题:这样做起效吗?


“起效吗”是对我们应对方式的一种反思。其实我们所有的应对方式,都没有好或者坏、应该不应该之分。我们只是看它有没有效果,这是一种很客观的反思方式。


蛤蟆先生的应对当然没有效果。因为越是这样,大家越觉得他软弱无力,然后越觉得他是个坏东西,所以越不会尊重他。他虽然觉得自己被羞辱了,可是却从来没有真正地表达过,而只是觉得自己很悲惨。蛤蟆先生越讲他的痛苦,就越痛苦。听到这,大家就能理解,蛤蟆的抑郁、无力是怎么来的了。


最后,就有了第五个问题。


第五个问题是,你能从中学到什么?


如果说,前一个问题是对已有的应对方式的反思,那这个问题,就是对改变的反思。也许我要改变我的思考方式、改变我的应对方式。“从中学到什么”,让我们进入了反思的循环,从而促进了改变的发生。


所以,这五个问题是一套的,我再来给大家重复一遍。


第一个问题,发生了什么?带到情境中,让你有真的有经验和体验。


第二个问题,在这个事情里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让事情和你有链接。


第三个问题,你做了什么?你的应对方式是怎么样的?你怎么应对的?是对“应对”的反思。


第四个问题,这个应对起效吗?我们是从效果的角度来看应对方式合不合适。


第五个问题,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改变的过程


我们刚刚的视角是咨询师的视角,知道了如何让改变发生。现在,让我们带入蛤蟆先生的视角,来看看这5个问题,如何让改变发生。


蛤蟆先生在刚刚五个提问下的反应也很特别。蛤蟆的问题就在于朋友们又是帮助他,可是又在有意无意地贬低他。他的办法就是承认我错了,去道歉、保证,然后不停地去安抚另一个人对他有意见的人。


这本书里说应对模式的形容叫“儿童自我状态”。那儿童自我状态指的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你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小孩子,用小孩子的方式来处理这种人际关系的冲突,只会去讨好和道歉,但是把自己真实的感觉给藏起来。


那这种儿童自我状态好不好呢?问题不在于好不好,而在于有没有效。


在我们形容一种应对方式的时候,没有经验的咨询师常常评判说,你可千万不能这样啊,这个可不行啊,你一定要改啊,这是没有效的等。


有经验的咨询师会怎么做呢?


他会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探索这个应对方式是怎么来的,这样才能让他讲更多的经验。这个应对方式跟我们的童年经历,跟我们重要的人际关系有什么样的联系?那你才会慢慢知道,原来我是经历了一些事情、很具体的事情才变成这样。如果你自己试着探索应对方式是怎么来的时,就会经历刚才我们讲的这五个问题的循环。


第二件事,当蛤蟆先生问苍鹭先生这样的应对方式是不是很不好的时候,他说重点不是好不好,而是有没有效。我觉得这个是心理咨询中一种很特别的思考方式, 其实也是我们要思考自己的行为,不是好不好,也不是别人对不对、我对不对、别人是不是很坏、我是不是受害者等,而是有没有效。


更具体地说,是:我要去哪里?以及我现在的办法,能否帮我去那里?


至于你要去哪里,那是你的选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