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夏能源网
碳中和第一财经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海省商务厅  ·  青海省已发放2025年首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 ... ·  18 小时前  
网信黑龙江  ·  官宣:三大运营商全面接入DeepSeek ·  昨天  
网信黑龙江  ·  官宣:三大运营商全面接入DeepSeek ·  昨天  
涵江时讯  ·  “如何用DeepSeek赚到100万” ? ... ·  3 天前  
涵江时讯  ·  “如何用DeepSeek赚到100万” ? ... ·  3 天前  
南京广播电视台  ·  “非常抱歉要扫大家的兴了” 小米最新发声 ·  4 天前  
南京广播电视台  ·  “非常抱歉要扫大家的兴了” 小米最新发声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夏能源网

光伏“卖铲人”,困在追债路上

华夏能源网  · 公众号  · 互联网短视频 科技自媒体  · 2024-10-29 19:19

主要观点总结

光伏行业设备企业面临讨债困境,行业内出现多起合同纠纷引发的诉讼。设备企业的业绩普遍受到行业寒冬影响,出现应收账款增长、回款风险加剧等问题。随着技术迭代加速和产能过剩风险加剧,设备企业面临生存压力。业内呼吁行业自律,协同应对风险。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光伏行业设备企业面临讨债困境

设备企业催收货款成为重要任务,行业内流传多种催债方式,包括扣住电池片存货抵债、远程关断设备锁死产线等。

关键观点2: 行业内多起合同纠纷引发的诉讼

今年以来,光伏行业设备合同纠纷引起的诉讼有13起,涉及多家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

关键观点3: 设备企业业绩受行业寒冬影响

设备企业普遍承受着回款风险,应收账款大幅增长,业绩压力显现。亮眼的业绩掩盖不住潜藏的危机。

关键观点4: 技术迭代和产能过剩带来的风险

设备企业面临技术迭代带来的老问题,同时行业产能过剩引起的风险正加速传导至设备企业,设备企业新增订单或将难以维持增长。

关键观点5: 业内呼吁行业自律

业内人士认为,设备企业需与全产业链协同实现行业自律,合理调整产能,才能度过寒冬。


正文

作者 | 韩成功
编辑 | 杨亦

覆巢之下无完卵,光伏产业链的寒意终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环节。曾被业内认为吃尽新能源增长红利、又稳赚的光伏设备企业们,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了。

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注意到,近期,光伏设备企业的“讨债”纠纷频发,仅在一个月内就有两起诉讼引发行业关注。

10月16日,跨界制造电池片的企业中科云网发布公告称,旗下核心子公司中科高邮因买卖合同纠纷被起诉,原告方为设备厂商先导智能,涉案金额高达1248.722万元。

10月21日,另一跨界电池片制造商ST聆达公告称,子公司金寨嘉悦此前支付给设备商捷佳伟创超过1亿元的定金,现因金寨嘉悦违约,定金将被捷佳伟创没收。

光伏“卖铲人”以设备销售或租赁为主要商业模式,在此前光伏加速扩产的需求拉动下,订单拿到手软,上半年业绩普遍不错,相比普遍亏损的主链企业,亏损压力要小的多。但现在,光伏行业的寒冬迟迟不结束,“卖铲人”的货款都成问题了,设备企业的好日子还能继续吗?

设备企业“花式”催债

今年以来,催收货款便成了光伏“卖铲人”的最重要任务之一。行业内流传着各种版本的设备企业催债故事,可谓五花八门。

有的“卖铲人”扣住企业的电池片存货用来抵债,还有的“卖铲人”采取远程关断的方式锁死正在运行的设备,导致产线瘫痪,逼迫企业付款。

此前有一张“卖铲人”讨债照片在业内流传,其中涉及的欠债企业泰川新能源,来自四川宜宾。

因泰川未支付设备尾款,导致多家设备厂商上门讨要欠款。在讨要欠款无果之后,“卖铲人”选择的“止损”方式是将他们所供应的设备拉走。不过,业内传言称,在“卖铲人”准备拉走设备时,与同样想要“止损”的泰川新能源的投资方发生了纠纷.....也就有了这张照片:多家设备厂商在泰川新能源公司门口拉起横幅,上书 “还我设备,泰川”。

上述“催债”只是一个市场侧影,部分消息未经证实。而去年捷佳伟创向ST聆达的“催债”却有公告为证。

公告显示,2022年10月,双方签订了《购销合同书》。2023年6月,双方又签订了《补充协议一》,对《购销合同书》进行变更,变更后合同总价近8亿元。但直到2023年9月,ST聆达只支付了1.7亿元。

应该是从此时开始,捷佳伟创开始着手一边催款,一边准备“止损”了。

2023年12月,捷佳伟创和ST聆达再次签订《补充协议二》。ST聆达已支付的1.7亿元预付款,在扣除已交付的设备货款后,余下的近1亿元全部转为了定金。由预付款转为定金,意味着如果ST聆达一旦违约,捷佳伟创可以直接没收定金。

事情后续不幸如捷佳伟创所担心的——2024年,ST聆达“暴雷”,产线停产、业绩暴跌、股票“戴帽”。近日, 捷佳伟创已发出《提货催告函》。当然,ST聆达是不可能提货付款了。下一步,捷佳伟创没收1亿元的定金已成必然。

能够催到货款或者能及时止损,已是万幸。对于另一些设备企业来说,最终只能无奈地选择与曾经的甲方对簿公堂。

据华夏能源网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光伏行业设备合同纠纷引起的诉讼有13起。

除前文提到的先导智能与中科云网的纠纷,卷入此类诉讼的还有金辰股份、微导纳米、江松科技、大全电气,而被告方中不乏无锡尚德这样的知名光伏企业。

设备企业买卖合同诉讼(不完全统计)

值得注意的是, 仅金辰股份一家,今年的买卖合同纠纷就有6起。 其中涉及无锡尚德、宝馨科技、嘉寓股份等上市公司,以及已经退市的爱康科技。

业绩压力显现

今年以来的行业寒冬中,光伏全线亏损。但设备企业却成为例外,此前一直被认为“赚麻了”。

今年上半年,多家设备商实现利润大幅增长,如捷佳伟创(SZ:300724)、奥特维(SH:688516)、福莱特(SH:601865)、帝尔激光(SZ:300776)、京山轻机(SZ:000821)等, 净利润同比增幅63%-11%。在净利润额方面,晶盛机电、捷佳伟创更是超越了晶科、天合、晶澳等光伏组件龙头名列行业前十。

第三季度,设备企业的业绩也表现较好。

已发布三季度财报的主要设备企业中,晶盛机电虽然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但仍有8.64亿元;捷佳伟创第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7.97亿元,同比增长69.10%;迈为股份第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2.97亿元,同比增长2.87%;奥特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97亿元,同比增长20.58%。

业绩最抢眼的当属京山轻机,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70亿元,同比增长72.65%;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200.74%。

不过,亮眼的业绩掩盖不住潜藏的危机。

光伏设备 的交付验收周期普遍较长, 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就达629天。 在当前行业洗牌加剧的背景下,设备厂商普遍承受着回款风险。

据企业三季报,截至9月30日,晶盛机电的应收账款近40亿元,相比去年底增长了73.23%。

捷佳伟创的应收账款超过36亿元,较去年底增长约25%。迈为股份的应收账款也超过了36亿元,较去年底增长了约53%。奥特维应收账款26亿元,较去年底增长61%。京山轻机应收账款近30亿元,相比去年底,增长了30.88%。

关于应收账款增长的原因,晶盛机电和京山轻机在财报中做出了解释。 晶盛机电称,“主要系销售规模增加及回款节奏有所放缓。”京山轻机称,“主要是本期销售规模扩大,回款存在账期所致”。

这也就是说,订单签了,但钱一时收不到。而现在,行业风声鹤唳,时不时出现“暴雷”企业。无奈之下,对设备企业来说,为了不让应收账款成为坏账,“催收”和“止损”就成为重中之重。

上述金辰股份,或也是由于巨大的经营压力,迫不得已才选择走上诉讼途径。日前发布的财报显示,金辰股份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6826.94万元,同比下降8.50%。

金辰股份是一家老牌光伏“卖铲人”,2003年,金辰股份便从铝材设备领域跨界进入光伏行业,主要为光伏组件企业提供自动化生产线。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金辰股份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为2.25(次/年),公司收账压力大。存货周转率平均为0.67(次/年),存货变现能力较差。

不过,或许是由于催债有效果,金辰股份的应收账款已由去年底的11.38亿,降至9月30日的9.76亿元。

好日子到头了吗?

近几年光伏产业经历了狂飙式发展、市场需求逐年增长,设备企业吃足了行业扩产和技术迭代的红利。

一方面拉动了设备企业的业绩。另一方面,在资本市场,设备企业更是颇受投资者青睐。

在一个月前开始的这一轮A股上涨中, 连城数控(BJ:835368)、捷佳伟创、迈为股份(SZ:300751)、奥特维等设备企业充当了光伏板块的“急先锋”。 而10月29日正式上市的拉普拉斯,上市首日股票即大幅高开468.83%。

不过,设备企业的好日子恐怕也难以持续了。

一方面,设备制造要投入大量资金,回本周期相对较长,但光伏行业技术迭代也在加快,设备企业将继续面临设备换代带来的老问题。有设备企业高管对华夏能源网表示, 希望技术迭代的节奏能慢一点,让他们有时间收回一些成本后,再投资制造下一代技术需要的设备。

但市场不会等人。TOPCon对PERC的迭代尚未完全结束,光伏行业就要集体迎接下一场技术迭代了。

另一方面,行业产能过剩引起的风险正加速传导至设备企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