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钱二两
投资未来 | 物联网,新能源,新消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光伏們  ·  山西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突破千万千瓦 ·  昨天  
光伏們  ·  山西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突破千万千瓦 ·  昨天  
申妈的妹子圈  ·  阿里第三季度营收2801亿,超市场预期 ·  2 天前  
申妈的妹子圈  ·  阿里第三季度营收2801亿,超市场预期 ·  2 天前  
南京市场监管  ·  在菜场碰到这个“码”,记得扫! ·  2 天前  
南京市场监管  ·  在菜场碰到这个“码”,记得扫! ·  2 天前  
九章算法  ·  「九章快讯」美国禁止TikTok的真相曝光!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钱二两

为什么2018年会是晶科能源的业绩反转之年?

三钱二两  · 公众号  ·  · 2018-02-04 20:46

正文

我之前写过一篇, 谁会是下一个千亿光伏公司? ,里面提到了我最看好的三家光伏公司,分别是晶科,隆基和通威。


如果我们去对比一下,2017年这三家的收入和利润:



可能很多人会说,为什么晶科和隆基,通威一比,利润如此之差?在如火如荼的光伏大年里面,为什么利润还同比下降80%,而隆基,通威利润都是同比增加100%以上?


这里,就需要大家理解这三家的商业模式以及回到2016年630之后的时候,来思考这个问题。


对于三家的商业模式,在之前的文章里面,我已经写过:



基本可以概括为,隆基股份的盈利来源是在硅片,晶科的 盈利来源 在组件,而通威的 盈利来源 是在多晶硅和电池片。


对于隆基来说,其商业模式便是,向电池厂出售硅片,所以其利润取决于其硅片的数量,硅片的利润(即硅片的价格 - 硅片的成本)。而对于通威来说,其多晶硅与电池片的利润也和隆基的商业模式相似,即都是根据当期的数量和价格,成本相匹配。这样的商业模式,更像是“现货”的交易。


而对于晶科来说,其商业模式是,向电站业主出售组件“期货”。为什么说是期货呢?因为晶科一般会在组件交付的3-6个月前,就和电站业主签订合同,组件的销售价格和数量。这就意味着,晶科和电站业主签订的价格是几个月后的价格,即类似于“期货”的交易。


“期货”交易就意味着晶科将会预判3-6个月后组件的价格,同时,晶科也将承担在未来3-6个月上游上涨的风险。


如果我们理解到了这一点,让我们回到2016年6月30日,也就是国内630抢装的最后时刻。这会让 我们去理解为什么晶科2017年的利润会如此的薄(1%的净利润率都不到)


由于补贴在2016年6月30日之后,将会大幅下调,这使得,国内市场在2016年6月30日之后,便进入了“冰冻期”。


从数据上来看,2016年上半年,由于抢装潮,半年国内的新增光伏装机数量就达到了22Gw,而在抢装潮之后的2016年第三季度,新增装机量仅为4.9Gw。


我们从组件价格的走势同样可以看出:



在2016年上半年,当时的光伏组件价格是缓慢下跌,由0.552美金/W下跌约9%到0.5 美金/W, 这也是符合光伏组件的“摩尔定律";但在2016年630之后,光伏组件便大幅跳水,从0.5美金/W下跌约30%到0.36美金/W。


而当时,整个上游价格也波动十分剧烈,我以多晶硅价格为例:



2016年630之后,多晶硅价格有一段时间的急跌(2016年8月至2016年10月),随后又快速反弹回到高位。这样的价格走势,这会造成晶科与下游电站业主商定组件“期货价格”的时候,存在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大家可以去看看,2016年底光伏行业分析师们对2017年的展望,当时整个行业充满了悲观,与2017年底整行业分析师极其乐观的看法截然相反。


这里,我以一向对新能源很乐观的彭博新能源为例,其在2016年11月预测,中国2017年,最乐观的情况下,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25Gw。



在这样的悲观与不确定性的市场里面,晶科为了能够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就在2016年年末签订了2017年较低的组件价格。


然而,就像我在 2017年光伏行业十大事件 里总结的那样,2017年的光伏行业火爆到让所有行业参与者与分析师都目瞪口呆:


2017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首次超过100Gw,同比增加35%左右。



而中国2017年新增装机量为53Gw,是之前分析师预测的一倍还多:



这样火爆的光伏市场,使得整个光伏产业链的价格纷纷上涨:多晶硅从17年低点上涨50%,并且在17年下半年一直维持在13-15万/吨的高位;而组件的直接上游,电池片的价格从2017年的低点,1.55元/W上涨到最高时候的1.85元/W,上涨幅度达20%。



这样,由于之前晶科所签2017年组件价格较低,加上上游涨价,便吞噬了晶科的利润。


如果我们理解了晶科为什么2017年利润如此之差,那为什么我说2018年会是晶科的利润反转之年呢?


其实,核心逻辑就是我认为,2018年将会发生与2017年正好相反的情况:


  • 晶科将以较高的组件价格与下游电站客户提前锁定价格

  • 上游的价格将会回落


晶科将以较高的组件价格签订2018年的组件价格,这是因为2017年下半年,整体组件价格并没有出现大幅度下跌,同时,上游价格较高,使得晶科可以以较好的价格与下游签订价格。


同时,上游的价格回落,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上游的高毛利导致了“大跃进”式的扩产,而更为重要的是,目前上游的价格已经开始回落,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电池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