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六一儿童节
先祝各位乖宝宝节日快乐哦
乖宝宝,要抱抱
好吧
大家都这么这么乖巧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篇5分期刊上的文章
而且不是很多单位排斥的Sci Rep 、oncotarget期刊上的哦
最重要的是,它还挺符合临床医生构思的文章
开始
今天要聊的文章源自:Cell death & disease
Cell death & disease期刊现在的影响因子为5.3,杂志创刊时间不长,暂时没有Sci Rep 、oncotarget那样的发行量,所以对上述两个杂志比较排斥的小伙伴们可以琢磨一下这个期刊。
文章题目:
The novel long intergenic noncoding RNA UCC promotes colorectal cancer progression by sponging miR-143.Cell Death and Disease (2017) 8, e2778; doi:10.1038 .(IF=5.3)
看了题目是不是就有点心动的感觉了呢!
这篇文章通讯作者是广州中山二院消化内科主任张世能。
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者发现了一条lncRNA-UCC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细胞株中是高表达的。通过统计分析发现UCC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分期及预后相关。细胞实验表明,UCC能促进细胞的生长与浸润。通过生信预测、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以及RIP实验发现miR-143与UCC结合。实验表明UCC通过竞争性结合miR-143从而调控miR-143的靶基因表达。
看看张主任是怎么做的,我们能否借鉴呢?
毫无疑问,几年前单独的芯片数据就能发不错的文章了。而现在,只有芯片数据想发文章就已经比较艰难了。
而对于拥有大量临床样本的医生来说,基础科研的第一步很多人都是从芯片、测序入手,张主任团队也不例外:
a、通过lncRNA芯片检测到7419条lncRNAs,其中由124条lncRNAs在结直肠癌及癌旁中存在显著差异;
b、GO、pathway分析表明绝大数的差异基因与细胞的增殖及死亡调控相关;
c、上传芯片数据到GEO数据库;
d、选分子:作者认为上调表达的分子作为marker或靶标更容易(检测)些,所以作者就选择了上调表达变化倍数最高的lncRNA-UCC作为后续研究对象;
e、定位:实验确定UCC主要定位于胞核。
a、大样本验证:qRT-PCR检测了78例结直肠癌病人肿瘤及癌旁组织中UCC的丰度,确认有近2/3的病人肿瘤组织中UCC表达水平提升。
b、KM-生存分析:UCC的高表达与不良预后呈正相关
c、UCC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Duke分期相关
a、细胞实验:si-UCC后,细胞发生G1/S期抑制、促进细胞凋亡;划痕实验表明si-UCC后抑制了细胞的运动能力;Transwell实验表明敲除UCC后细胞侵袭能力也随之下降;
b、动物实验:相对于对照组来说,si-UCC后的结直肠癌细胞成瘤速度和体积均明显下降。
a、众所周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RNA可以结合到lncRNA上,引发两者的丰度变化。
作者通过miRCode、DIANA、LncBase预测到一些能与UCC结合的miRNAs,其中miR-143与UCC有两个结合位点。
这个组图是不是很熟悉?
没错,就是类似于上次梦熊的三分钟视频里面说到的:这些图在有些地方是可以用的(点我查看)。
这个图表明了UCC与miR-143呈负相关。
挽救实验表明,miR-143的抑制剂能消除因干扰UCC引发的细胞表型变化。
b、研究lncRNA、miRNA无疑就联想到最经典的ceRNA假说机制。
首先,通过萤光素酶报告基因以及RISC复合物(miRNA、Ago蛋白)验证了UCC与miR-143结合。
其次,已经报道miR-143的靶分子有KRAS等等,细胞实验表明干扰掉UCC后能降低了miR-143靶分子的水平,并且通过挽救实验来验证了这个结果。
本项目是从样本出发寻找目的分子,结合临床预后数据,分子的体内外实验功能实验,以及简单的机制研究,整个思路很清晰明了,基本都是临床医生能上手的内容,没有复杂的机制研究,轻轻松松上5分。
还很模糊吗?
没关系,小张手把手教你!!!
在“从零开始做医学基础科研,小张教你发3分SCI文章”课程中,小张详细地讲解了基于「临床样本出发的研究」、「细胞功能为主的研究」、「动物模型出发的研究」、「基于高通量组学数据的研究」的策略。即使是零基础,也能很快上手,发一篇自己的文章啊。(点击阅读原文进行查看)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小张聊科研”
关注后获取《科研修炼手册》1.0、2.0、3.0、4.0、基金篇精华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