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办公室经验
在这里,阅社会人生,读职场百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旅拍誌  ·  大S早期写真!好美好鲜活! ·  昨天  
海西晨报  ·  DeepSeek官方声明 ·  2 天前  
海西晨报  ·  DeepSeek官方声明 ·  2 天前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自然资源部2025年生态文明大讲堂第一讲开讲 ·  3 天前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自然资源部2025年生态文明大讲堂第一讲开讲 ·  3 天前  
自然资源部  ·  自然资源部2025年生态文明大讲堂第一讲开讲 ·  3 天前  
自然资源部  ·  自然资源部2025年生态文明大讲堂第一讲开讲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办公室经验

年轻干部做好基层工作,要会说“四种话”

办公室经验  · 公众号  ·  · 2024-07-09 12:24

正文
















来源 领导文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近年来,在各级党组织的精心培养下,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80”后已挑起担子,有的已主政一方、一域,“90后”也已经崭露头角。

一般来说,年轻干部的特点是 学历高、视野宽、头脑活,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物快 ,但往往因为离开学校时间短,实际工作经验少,而给人以“书生气”重,不接“地气”的感觉。

因此,年轻干部在实践中,特别是在基层工作或与基层群众、干部打交道中,切记要学会“说话”,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走好群众路线,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一、会说“家常话”

年轻干部在工作中,面对基层群众或到群众家中走访,要学会说“家常话”。比如“家里几口人”“几亩责任田、是水浇地还是旱地”“孩子上什么学、在哪工作”等等, 与群众能拉家常,聊到一处,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也才能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从而做好调查研究,把党的方针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如果一推门、一进院,就硬生生地问“户主在没在家”,然后就提要求、讲号召,或者在讲话时卖弄学问“掉书袋”,就会使人感觉官气太重,产生反感甚至抵触。 点此加群

二、会说“贴心话”

面对基层群众、干部或下属,要多做换位思考,以己推人,学会说“贴心话”。特别是当面对一些一时无法满足的诉求时,要讲究说话的艺术, 做到“良言一句三冬暖”,使对方感到温暖从而获得理解,而不是感到寒心继而感到失望。

比如作为乡镇领导,当面对若干个村在同时申请有限的资金、项目时,要对无法入围的村把政策讲清楚——为什么无法入围,要站在村里的角度为村里“打打算盘理理账”,帮助村里用好可以用的政策和资金,使对方感到自己是真心实意在为他们考虑。

还有一种情况是面对下属时,要推心置腹地与其交流,深入了解、掌握他们为什么要提出反对意见或存在计较、攀比等心理的原因,使其感到能跟领导讲心里话,领导也听得进心里话,而不是简单地回绝、漠视其诉求和意见,要求他们无条件服从。

三、会说“本地话”

随着干部交流力度的增大,年轻干部也有很多异地任职的情况,想要更快、更深融入当地, 做到来了“某某地”,就变“某地人”,与当地群众、干部真正打成一片 ,就要学会说“本地话”。这里所说的“本地话”不仅是指当地的“方言”,还有一些惯用语和说法,也要掌握和习惯。 点此加群

比如在北京郊区惯用的“挑费”,就是花销、成本的意思,“归了包堆”就是总共、一共的意思,进城不说进城而说“上北京”,等等。

听得懂、说得出这些“本地话”,才会让人不觉“外道”,感到可亲,喜欢和你说话,听你说话。万不可觉得“本地话”太“土”,仍然我行我素地坚持用自己的话去和人交流,甚至去纠正本地人的说法,那样就会把自己与大家隔离开来,久而久之变成无水之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