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法人微信:瞭望军事风云,关注国家安全。
51好读  ›  专栏  ›  解放军报

不想放却又留不下,基层高级士官人才为何难保留?

解放军报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4-24 11:56

正文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多次强调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基层是军队的基础。基层人才方阵“水涨”,部队建设才能“船高”。当下,因为诸多因素,基层人才“留不住、用不长”等流失和浪费现象不容忽视。特别是“脖子以下”改革已经启动,如何盘活人才资源、优化人才结构、防止人才流失,是一道现实而紧迫的课题。碧梧栖凤凰,深水养蛟龙。基层留才靠什么?连日来,军报记者深入基层调研,从各个方面剖析“基层部队人才保留难”的现象及原因。敬请关注。


——编辑部 

▲北部战区陆军某旅士官教练员训练场上传帮带。


“顶尖高手”为何不想放却又留不下

——基层部队高级士官人才保留难现象扫描

  “太‘残酷’了!”谈起基层“高级士官人才保留”的话题,某团领导颇为感慨:前年底团队选取三级军士长,修理连军械修理技师于志东和装甲车场坦克技师田野,经过激烈角逐后“入围”。然而,名额只有一个!


  谁走谁留?团党委一时难做决断。“卡”条件俩人全都符合,论实力俩人不分伯仲。“PK”到最后,田野因参加过抗战胜利日阅兵略胜一筹。


  尽管于志东一千个舍不得,可还是不得不含泪告别军营。他前脚刚走,后脚团队就遇到问题:好几种装备出现故障没人会修,不得不屡屡打电话请他“远程支援”。


  “这样的人才‘不想放’,却又‘留不下’!”团领导告诉记者,当年憾别军营的,何止于志东一员“大将”,像修理连四级军士长何贤亮因学历问题、警侦连四级军士长郑攀登因岗位不满8年的“硬伤”,在第一轮筛选中就被“卡”了下来。


  “这些‘宝贝疙瘩’,哪一个离开都是部队的损失!”某工兵团政委王兴海对此感触颇深:因名额限制或不符合高级士官选取条件,好多专业“大拿”不得不痛别军营。


▲空军某旅三级军士长杜洪强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走访基层,很多官兵告诉记者:基层人才难保留,最难保留的当数高级士官。以选取三级军士长为例,必须符合“连续从事本专业工作8年以上”“经过相应培训,其中拟选专业岗位已列入全军院校士官学员培训目录的,须经院校2年以上正规培训”“须具备技师以上技能等级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等条件。这些硬杠杠,把绝大多数四级军士长卡在了“线”外。


  一名今年底面临选晋三级军士长的老兵坦言:这些标准看似公平,实则苛刻。仅拿“连续从事本专业工作8年以上”这一条件来说,看起来不难,但近年来部队换装转型步伐大大加快,很多岗位不断变化调整,能在一个岗位上干满8年实属不易。前不久,他们团梳理发现,能选取高级士官的岗位中,竟找不出一人符合这个标准。


  “其他条件就更难满足了!”这名老兵告诉记者,他通过政工网对集团军50名四级军士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经院校2年以上正规培训的仅6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也只有12人。


  满足这些条件咋这么难?不少老士官都说:越是有名的专业“大拿”、技术骨干,平时越容易被任务“绑架”,越难有去院校培训的机会。某团去年就出现“顶尖高手没留下,二流选手却上榜”的尴尬:按照选拔标准一“卡”,结果3个技术“大拿”都不符合条件,反而是一个技术比不上他们的“二流选手”符合标准。


  职业资格考试也不简单!某团修理连士官刘强是远近闻名的“修理大拿”,修理起坦克来那是“三指捏田螺——手拿把掐”的事,曾出色完成10多次大型演习保障任务。可面对高级职业资格考试,他却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中部战区空军导弹某营四级军士长 郝旭明


  面对官兵感叹,一位师领导看得更深:政策制订的初衷尽管是好的,但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这是客观规律。当然,各级党委和领导也要注重帮助有发展潜质的士官科学规划成长之路,不能光使用不培养。试想,一个打仗急需、基层想留的士官,却因没有《职业资格证书》或学历不够而留不下,那得多可惜。


  “也可以尝试打破平均主义。”不少领导都说,一些单位受指标限制,关键岗位留不下人,而有的单位有指标却没有人才,建议打破平均,跨建制选取,使技术大拿能够顺利留队。


  不少基层官兵建议:随着改革推进,能否将那些技术精湛、献身国防意志强烈,但又因选取名额有限留不下来的士官转为文职人员,这样既不违反政策又能留住人才!


  “保留人才就是保战斗力。”听着一个个建议,记者心潮起伏: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不断深化,士官队伍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相关链接


提升士官发展的“天花板”

北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兵员和文职人员处处长 刘平

  作为部队各个领域的翘楚,高级士官是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人才。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用二三十年的坚守,把兵当到了极致,为部队战斗力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按照我军现行政策,很多士官到上士或四级军士长时,就触到了个人发展的“天花板”。能够选改高级士官的,可谓凤毛麟角。基层部队一些宝贵的士官人才,因为服役年限、编制员额、专业资格等因素制约,在正值壮年之时不得不脱下军装。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岗位的士官人才,本身培养周期较长,本人想留队却留不下来。这对部队来说是一种损失,对个人来讲也是一种遗憾。


  据不完全统计,我军师、团级作战单位能够干到高级士官的寥寥无几,而外军通常一个营级单位就有20多个高级士官(35岁左右)。


  人才保留难,难就难在如何提升士官发展的“天花板”。这其中,科学合理解决体制编制与客观现实的矛盾,是留住士官人才的重要一环。


尽快完善士官长制度

西部战区陆军某旅政治部副主任 吴永杰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些在不同岗位坚守至少16年以上的高级士官,个个都是本专业的“大拿”,对我们基层部队来说可比大熊猫还稀缺,每次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宝贝疙瘩”流走,心里真是痛苦万分。


  去年我们单位一名四级军士长王锡清准备晋升高级士官,他个人不仅精通炮兵6个专业近百个课目,还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任的3名连长和1名营长都是他一手送到了干部岗位上。就是这么一个单位急需的人才却因为没有“技术职称”而晋升失败。


  每年士官选退的时候,都是我最痛苦的时候。我们单位士官比例超过40%,其中四级军士长常年保持在100名左右,但高级士官却始终仅有1名。按规定,我们可以编制7名左右的高级士官,但99%的人却被一道道“硬杠杠”拒之门外。


  目前,“士官长”制度已经在基层部队逐步实行,这让不少人看到了成长的希望。真心希望随着改革深入推进,能够尽快完善一些符合基层实际的政策措施,让高级士官人才多一些,让想留不能留的痛苦少一些。


改进机制“按需留人”

中部战区空军导弹某营指导员 李闯

  拿我们单位来说吧,退伍士官周满鸿,当初由于工作出色被任命为发射班班长,铆在岗位一干就是9年,既精通专业技术又擅长管理工作,却因高级士官没有发射班长这一岗位,无奈脱下军装。


  制导雷达计算机是全营武器系统的核心,我们连四级军士长马文泉,用了十几年时间理顺了这个“大脑”的每一条“神经”,今年也面临走留抉择。兄弟营也有同型装备,而同一专业高级士官岗位两个营加起来却仅有一个名额。老马走了,营里就少了技术“大拿”,可老马留下了,难受的不就是兄弟营?


  不设岗位留不下,满足不了条件也留不下,“择优录取”无可厚非,可部队需要大量中高级士官人才,每一个岗位名额的减少,对基层来讲都是巨大损失。真心希望部队在保证合理人员结构的同时,健全和改进士官考评退出机制,增加中高级士官的服役周期弹性,唯能力用人,按需要留人,让更多想干事的人拥有岗位,为更多有本事的人提供战位。

后记

▲火箭军51名新晋一级军士长

  采访中,关于高级士官“保留难”问题,引起了从基层旅团主官、一线带兵人、到班长骨干甚至新兵的一致关注。无论是建议也好,“吐槽”也好,都体现了部队对这个问题的高度关注。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很多,解决起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将持续关注基层高级士官人才队伍的保留与建设问题,期待您的投稿与建议。

刊于4月24日《解放军报》“基层传真”专版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