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商务部副部长俞建华在第八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上表示,当前,全球基础设施的融资瓶颈始终存在,一方面是每年高达上万亿美元的资金缺口,另一方面是巨额的社会资本缺乏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政策环境和渠道。因此,他建议,大力推动BOT/PPP模式发展,以政府投资作为种子资金,给予必要的配套政策支持,吸引和带动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进入。
俞建华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基础设施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目前,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已经建成或正在推进,更多的铁路、公路、港口、电力、通信等项目将陆续启动。
他同时还指出,当前,世界各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旺盛,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首先,基础设施的融资瓶颈始终存在,一方面是每年高达上万亿美元的资金缺口,另一方面是巨额的社会资本缺乏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政策环境和渠道。
其次,基础设施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一些国家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彼此间交通建设规划、政策、标准衔接不畅,互联互通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不足与运营效率不高同时并存。
此外,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但许多地区基础设施项目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因此,俞建华建议,加强融资模式创新,解决资金缺口。
“以制度建设为先导,大力推动BOT/PPP模式发展,以政府投资作为种子资金,给予必要的配套政策支持,吸引和带动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进入。”他说。
他还表示,要优化融资模式,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探讨灵活高效、丰富多样的融资产品,通过银团贷款、项目融资、股权融资等方式支持基础设施项目,增加企业融资渠道、提升融资能力,降低基础设施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