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多家明星企业,20 位著名投资机构顶级投资人共同参与!
「新智造成长榜」
致力于发掘 AI 领域有 “
三年十倍
” 成长潜力的创新公司,下一波 AI 独角兽,会有你么?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详情!
雷锋网按:
今年 7 月 7 日,第二届的 CCF-GAIR 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即将在深圳召开,2017 新智造成长榜届时也会在大会上揭晓,目前已经处于报名阶段。在这次成长榜开始之前,雷锋网「新智造」对去年上榜的企业做了一次回访,聊一下他们近一年来的发展状况,Minieye 就是其中一家。
几天前,雷锋网「新智造」在 Minieye 深圳办公室对面的一家川菜馆见到了公司 CEO 刘国清,见面刘国清坦言,最近太忙了,到处飞,没办法只能抽出临假日的晚饭时间一起聊一下,从他的话语中也能得知,过去这一年,Minieye 的成长也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团队的扩增
去年 CCF-GAIR 大会期间,Minieye 只有员工 30 人左右,而目前已经有了 60 人,除了深圳总部外,还在北京、南京设有分部。
北京分部今年年后才成立,当时北京我们要招的那个主管当时不愿意离开北京,所以我们直接在北京建了一个团队,现在刚刚起步还不到十个人。
新招的人员配置研发为主,另外还有一些营销人员,但是数量不多。
营销人员也有现在营销团队八人,对于我们公司今年来说,营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布局,因为生产出来的东西要卖出去才行。
在聊天中,雷锋网「新智造」在团队建设问题上只是询问了一下人数的增量,因为人数是最直观的体现,但在刘国清看来,人数并不重要。
人数多少说明不了什么,战斗力高才重要。比如营销人员,主要还是看质量,因为我们目前业务都是 To B,所以对员工要求要有资源、有能力才行。研发人员也一样,一个技术大拿顶十个初级水平的程序员,甚至还不止。我们在人员这块不会盲目扩张的,都是按需求来找最合适的人。
产品和客户
去年 12 月,Minieye 在北京举办了一场技术交流会,向外界宣布了两个消息:一个是在 11 月份,公司进行了一次长达 8900 公里的路试,产品对标 Mobileye;第二个是与汽车零部件公司万向集团旗下公司万向精工合作开发 AEB 产品,在 2018 年实现商业化。
路测方面,Minieye 把自己的设备和 Mobileye 的设备装到同一台车上去路测,一共有两辆车,一辆车从南京研发中心一路往北开,一直开到哈尔滨。另外一台车从深圳出发,往西南开,路过广东广西、云南、重庆、四川等地,绕一圈兜回来了。
这个路线都是之前经过精密设计的。因为路测需要检查机器不在不同工况下的水平,比如温度条件,南方当时最高温有三十多度,但是北方比如哈尔滨地区,最低温已经到零下 25 到 30 度左右。再有就是,路测的时候还需要对不同的天气状况进行分析,比如雨雪天,这些都要测,之所以开到重庆,就是因为重庆因为有雾,能够满足雾天的工况测试等等。
△去年 Minieye 路测视频,左为 Minieye,右为 Mobileye
在讲述的时候,刘国清还非常满意地告诉雷锋网「新智造」,在东北的乡村道路测试的时候还碰到了驴车,Minieye 的设备能够识别出这是一辆车,但是 Mobileye 就识别不出来了,非常有意思。
对于整个测试结果,刘国清说,相对 Mobileye 整体上来讲「略逊一点点」。
其中有些指标是比他好的,还有些指标是比他差的,但是差的话也许就差一点点。毕竟对方做的时间比较久,在有些方面可能做得更细致一些,比如碰到非常特殊的情况,Mobileye 可能处理的更到位,更完善一点,我们也在努力改善这些不足的地方。
除了路测,在此次技术交流会上,Minieye 还宣布,与万向精工合作开发 AEB(自动刹车系统),将 Minieye 的感知系统的产品与万象的 WBS 系统进行集成后,将在 2018 年提供给汽车厂商使用。
以上几乎是过去一年 Minieye 所有在公开场合宣布的大事件,他们也没有做其他的活动。
先把东西做得「硬」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在客户增量方面,刘国清说,目前的目标还是在偏商用车多一点,其他的还在考虑。
找上门求合作的客户也有不少,但是我们现在资源不够,不可能每样活都去干。
融资与估值
14 年 9 月,Minieye 获得了阿里巴巴合伙人吴泳铭的 1000 万投资,直至去年 4 月份,该公司又获得了中兴合创领投的 3000 万 Pre-A 轮融资,在资金方面一直都还比较顺利。
去年 CCF-GAIR 之后,都还没有流出 Minieye 再次融资的消息,在本次雷锋网「新智造」与刘国清会面时,刘国清透露,最近就在进行下一轮,融资窗口还没关闭,但是包括估值在内的一系列具体细节则不太方便透露。
在估值方面,据雷锋网「新智造」了解,Minieye 在过去一年内差不多有一倍的增量,但是具体方面刘国清并没有透露,他笑着告诉雷锋网「新智造」,估值这种东西比较飘忽,不太好讲。
只能说,去年一直在闷头做产品,这次融资完了之后,我们将会在国外做一个比较大的活动,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创业的感受
刘国清说,过去一年,创业对他来说,最大的感受主要有两点。
其中之一,也是过去一年最难的事情,就是做减法。
简单来说就是哪些买卖要做,那些买卖不要做。
刘国清告诉雷锋网「新智造」,之前,各种各样看起来是机会的买卖都会找上门来,如果都做的话公司就完了,所以只能从其中做出一些选择。
最开始的时候这个把控是很难的,因为你不知道你放弃的机会在未来几年之后会不会成为一个大买卖,或者一个风口。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刘国清也想通了。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这个市场很大,做选择是难免的事情,别人起来了是别人的事儿,我们只要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然后按照自己的路径走就行了。
另外一点,就是考虑事情的思维变了。
以前的时候团队比较小,二十来个人,考虑的东西可能相对简单一些,但伴随着公司上了一个台阶,整个业务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这个时候就得思考怎么样去做好 CEO 这样一个角色?说个简单点儿的,我现在较去年,感受最深的就是划分事情的技能比以前做得更好了,比如哪些事情是紧急而重要的?哪些事情是紧急不重要?哪些事情是重要的不紧急的?哪些事情是不重要不紧急的?这些事情在心里一扫就有数了,整体来说是把时间有效的利用起来的技能提升了不少。
公司的未来
之前,一提起 Minieye,业界人士就很难不把 Mobileye 拿出来对比一番,而对于去年底的路测,刘国清也表示,是 Minieye 产品能够对标 Mobileye 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但是,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刘国清说,Minieye 的目标并不是超越 Mobileye。
我们这一代的产品是能够对标他的,但是并不代表我们以后的整个发展路径就跟他完全一致。每个公司的战略和发展路径都是不太一样的。
我们一直都非常清楚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并不是说,就奔着无人驾驶我怎么怎么样?我们现在要做的就一个事情,就是减少事故。这也是我们创立这个公司的一个核心的诉求。
刘国清说,Minieye 之所以会对无人驾驶感兴趣,原因也在于他们认为无人驾驶是解决交通事故最根本、最终极的解决方案。所以他们本质上并没有要成为一个泛概念的无人驾驶公司,也没想着要自己做一个完整的无人驾驶系统,而是在这个演进过程中通过积累技术和交通累的数据等资源,为日后成为无人驾驶这个大的行业里面的一个重要玩家。在感知这方面成为一个非常牛的供应商,充分发挥公司本身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