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们对入住CICU患者的流行病学认识以及护理方面的创新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CICU特定诊断和治疗策略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人员配置与组织,以及诊疗护理流程等方面,仍存在重大知识空白。在心脏重症照护中中,许多常用的治疗策略,缺乏来自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来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开展随机对照试验面临诸多固有挑战,包括在CICU病情最危急的患者中获取知情同意,这就要求探索针对这些患者的新型研究方法。与此同时,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因心原性休克等综合征入住CICU的患者存在显著的异质性,这激发了人们对这类患者进行更深入表型分析的兴趣,以期改善诊断、风险分层和个性化治疗。
心脏重症监护多中心登记系统的建立,有助于明确流行病学趋势、了解实践模式,并推动开展临床试验,以改善心脏重症患者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结局。通过电子平台在各站点实现数据收集的标准化,能够促进系统的数据采集,为临床试验与登记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提供互操作性解决方案,并为质量保证提供途径。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此类网络,可能有助于增加评估急性心血管疾病新旧疗法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的入组人数,扩大用于转化研究的生物样本库,为心血管诊断、生物信息学、药物及设备研发提供创新平台。此外,强大的研究网络的出现,将使得对护理流程、方案和算法的研究成为可能,而非局限于药物或设备。近期一项跨国视角的研究确定了CCC研究的四个主要优先事项:明确CICU中的流行病学和实践差异,对现有的和新兴的CICU监测技术进行严格评估,改进对心脏危重症患者的表型分析,以及推进医疗和设备管理。此外,基础科学和转化研究工作将有助于重新定义我们对危重症的概念模型,并阐明对复杂异质性综合征的机制性见解。认识到重症护理有效性研究的局限性至关重要,尤其是考虑到对常规护理的错误描述可能导致的有害后果。
利用技术创新的机会可能有助于塑造CCC的未来。电子病历系统有助于进行全面的心脏评估、报告心血管质量指标以及临床数据的交换。将机器学习和预测分析应用于这些海量数据集,可能在改善护理流程方面发挥作用,包括在复杂的CICU环境中有效利用资源、减少药物给药错误和药物相互作用、引入并遵循循证医学治疗方法,以及优化服务分配和护理提供,最终实现健康结果的优化。此外,机器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处理在ICU作为临床照护一部分收集的大量 “特征”,并使用有监督或半监督的人工智能模型,加速心血管重症照护中的精准医疗。例如,收集血流动力学数据的连续特征,可能有助于提高心原性休克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并促进疾病表型分析。CICU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临床环境,充满了大量数据,机器学习和数据科学工具的成功应用,可能有助于有效实施临床决策工具,以帮助指导临床管理并改善治疗结果。
在CICU中,照顾老年人和患有终末期心脏病的患者,是一个迅速加剧的挑战。由于老年人受心血管疾病影响的比例过高,美国人口老龄化体现在急性心脏病的各个方面,包括心脏重症。老年医学和缓和医疗的理念正逐渐融入CICU患者的管理之中。研究重点应放在开发评估工具上,以确定哪些老年患者最可能从侵入性心血管治疗中获益。同时,在患者入院早期,让老年心脏病专家或缓和医疗临床医生参与确定治疗目标,具有重要价值。
对于患有严重老年综合征(如认知障碍、衰弱、多种疾病共存、多重用药)的老年患者,应在务实性试验中评估其治疗结果。这些试验旨在:(1)评估心血管药物和器械的有效性与安全性;(2)评估患者及其家属所感知到的治疗结果和生活质量;(3)审视对整个医疗系统的影响。因为这些患者通常被排除在临床试验之外,但却是入住CICU患者中的重要少数群体。观察性研究表明,CICU中缓和医疗服务的整合情况差异很大,68% 的病例在死亡前采取了舒适护理措施,但往往没有缓和医疗团队的参与。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优化CICU中缓和医疗团队的介入方式与整合策略。心脏重症医生需要越来越熟练地提供基础缓和医疗服务,同时在遇到更复杂的需求时咨询专科医生,以便在CICU中提供最符合治疗目标的护理。
还需要开展前瞻性观察研究和临床试验,以评估针对终末期疾病患者,或在急性心血管疾病期间出现不可逆病变(如心脏骤停后不可逆的缺氧性脑损伤)的患者的医疗流程,其中应纳入对治疗无效性的评估。随着心血管干预手段和机械支持设备的发展,在心脏重症护理中,治疗无效性的定义变得愈发模糊,因为这些手段和设备可以延长生命,但却无法合理预期患者功能或生活质量的改善。在CICU中,研究诸如CICU生存率等硬性临床终点指标仍然很重要,但临床试验也应优先研究患者报告的结局,包括生活质量、功能独立性、自我效能感,或随访期间对患者有意义的其他指标。危重病后的生存情况以及评估长期预后,也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重要领域。在CCC中,围绕基于价值的医疗和成本效益等更广泛的问题,仍存在尚未满足的临床和科学需求,这应成为未来十年CCC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