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王开东
偶尔针砭教育,偶尔建设学科,偶尔戏说历史,偶尔吐槽现实……绝不偶尔的是——永远保持原创,做教育的盗火者,纵火者,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Linux就该这么学  ·  不止是操作系统!Linux ... ·  4 小时前  
Linux就该这么学  ·  开源装机工具 Ventoy 更新 ... ·  4 小时前  
Linux就该这么学  ·  官宣:这所高校禁用 DeepSeek ·  昨天  
Linux就该这么学  ·  Fedora即将登陆Win10/11 ... ·  2 天前  
Linux就该这么学  ·  网络工程师这样用,简直是要榨干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王开东

每一个爱里都有伤痕

王开东  · 公众号  ·  · 2025-02-07 00:01

正文


2024年,死了。

2025年,新生。


过去的时间,实质上就是死去的时间。死了就是死了,没法重来,只能够缅怀。


缅怀我的2024年,最大的感受是孤独。


你孤独吗?是的,我很孤独,因为太TM热闹了。


孤独是一杯醉人的酒,是人生的一种常态;但并没有多少人喜欢孤独。


人们喜欢聚会,本质上就是害怕孤独。高朋满座,抱团取暖,嘘寒问暖,似乎找到心灵的契合。放浪形骸之外,悟言一室之内,其喜洋洋者矣。


但曲终人散、礼花散尽、满地狼藉,未来的希冀被耗尽,每个人又要面临更大的孤独。


孤独,就是你放声呐喊,却无人听懂;就是你泪流满面,但却无人领会;就是你绝望抗争,但四周却是无物之阵,仿佛置身于无人的旷野。


古往今来,写孤独最好的人是陈子昂。“前不见古人,来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一种旷古的绝望和忧伤。


英格丽·褒曼说:“我希望在孤独的人群中我是清醒的,在清醒的人群中我是孤独的。”但要真正做到,何其难也?孤独不在于人的多少,而在于知音的匮乏。


不解和误会往往制造孤独。能够解释清楚的,那就不是孤独。但关键是没法解释。中国人最不喜欢听解释,他们只听取对自己有利的,否则就呵呵了。


有一次与我的朋友聊天。她说她们整个部门的工作,一般都是创造性的;但创造性的工作看不见,不声不响,人家都认为简单,没人看到你忙活,但每天都要加班,真能把人累死啊。


她说宁肯做一些不动脑筋的工作,苦累都没关系。但她害怕凭空创造,需要开拓,需要创意,需要自带体系,那太难了,太累了,也太让人心力憔悴了。


我之所以深有同感,因为我也是。2024年,我们构建了文化体系,疏理提练了两个教学成果……我们几乎耗尽了所有的心血,我们对得起天地良心。


这种创造性的工作,对人是无尽的折磨。就是你无论跑到哪里,跑得多快,后面都有一条狗在穷追不舍,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逃亡。


直到一切都做好,尘埃落定。还有可能赢来一些评论家的唧唧歪歪。真是岂有此理?


最大的感慨是坚持。


2024年,我坚持写公众号,坚持原创,坚持日更一文。我是悲观主义者,但我并不绝望,任何时代的火种都不会熄灭,这就是文明的力量。


尽管有时候很累,但我期待发声,严寒和坚冰并不能融化,但至少有些许的温暖。悲观并非一无是处,有时候悲观就是良知的觉醒。


电影《一代宗师》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宫二与叶问约战,宫二环顾辉煌的金楼,说:“可惜了这一屋子的精致。”


叶问当即表示:“功夫是纤毫之争,真要打坏了东西,就算你赢。”


果然这一场打下来,一屋子的精致都没有破损,这就是君子之争。


如果宫二抄起任何一个茶盅,往地上一砸,咣当一声。那叶问就输定了。


但叶问知道自己的对手,是等量的对手,是值得尊敬的对手。她可以失败,绝对不会下三滥。


这让我想起印度的甘地,他一生总共16次绝食,每次绝食都使英国人极为惶恐,步步退让。甘地用道义力量胁迫英国人遵守人类的文明准则。


所幸的是,他的对手恰恰是讲究基本游戏规则的人。比如甘地组织的“食盐长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让英国朝野觉得丢了脸,但问题是,假如他们根本不要脸呢?


在《曼德拉传》中,我又看到同样的场景。曼德拉,这个长期倡导武装斗争的“乱匪”,坐牢近30年,结果落到白人种族主义统治者手里之后,鬼才知道他竟然从来没挨过打。


有一次,曼德拉与监狱长普林斯发生了争执,曼德拉火冒三丈,步步紧逼,一度准备动手打人,而普林斯则在惊恐中“向后退去”。


刘瑜对此有过一个精彩的评价,她说,这些事情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第一,南非那些种族主义者是坏人,因为他们把一个反种族隔离的斗士给关进了监狱;第二,他们又坏得不成气候,因为他们还有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不随便打人。


当坏人在使坏但又坏得不成气候时,好人就有了机会。曼德拉就是在种族主义者的道德之下、底线之上的这块空地上施展身手,领导南非人民“站起来了”。


我们呢,我们根本找不到对手,我们的对手其实就是自身的懦弱。直接砸茶盅是容易的,珍惜那一屋子的精致才是困难的,我们珍惜美好,我们呼喊光明。尽管悲观难免,偶尔绝望。


再深入一步,人为什么会悲观,为什么会绝望?一是因为弱小,二是因为麻木。面对碾压你的车轮,弱小者自然化为齑粉,勇者也只是螳臂当车;面对空虚的无物之阵,任何人都会觉得窒息,感到未尝经验过的无聊。


于是,如同鲁迅一样,先是呐喊,但无人回应,接着就是彷徨,孤单至死。


在这种情况下,写作成了我的救命稻草,我用文字温暖自己,书写就是我的情人。


最大的失望是人性。


这不是他人问题,而是自我问题。


曾经有一位很好的朋友告诉我,不要在意结果。人在做,天在看,问心无愧即可。但我为什么还在意结果?我来了,选择了,做了也就够了。 得到并不可喜,失去也不可惜。


生命最大的价值不是完成,而是体验。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帆风顺反而是一种残缺,缺失的一角未尝不是对完美的填补。每一个爱里面都有着伤痕,没有受伤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