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岭南大学研究小组一项研究表明,酸奶摄入量与糖尿病风险呈负相关,即摄入越多,风险越低,在按照摄入量多少所分的四个组中。摄取量最多的组比最少的组糖尿病风险降低27%。而酸奶对于已患糖尿病的患者也有好处。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左小霞告诉记者,糖友通常有不同程度的肠道微生态紊乱。肠道产生的丁酸、丙酸等有益短链脂肪酸水平较低,结果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糖升高,糖脂代谢失调。食用酸奶能够有效改善糖友的肠道菌群,而相比补充益生菌,喝酸奶的方式比较简单。益生菌饮料中虽有更多益生菌,但是糖分相应也很多,因此这类饮品并不适合糖友饮用。
左小霞建议糖友最好在餐后喝酸奶,因为餐前胃酸酸性强,会消灭大部分乳酸菌,降低酸奶的效果。很多糖友认为酸奶糖分高,但其中的乳糖发酵后生成乳酸,能够延缓胃排空,帮助控制餐后血糖;即使剩余少部分乳糖,也在小肠中分解吸收,并不会引起血糖波动。在我国,酸奶产品的最小份包装是100克,每天2勺或一杯即可。对于超重和肥胖糖友,则最好选择超市里的低糖或脱脂酸奶。对于加入大量果酱等进行调味的酸奶,则不建议选择。
它们都是发酵后的乳品,有可能用来发酵的菌种不同,组合形式不同,但都是酸奶。之所以会被叫作优酪乳,是因为它跟酸奶的英文名“yogurt”发音很相似,但并不是有个“优”字就表示更好。
酸奶是乳(一般是牛乳或羊乳)经过乳酸菌发酵而成,发酵过程中牛奶会自然变黏,并不需要增稠剂。乳酸发酵会使得牛奶变酸,在酸性条件下,蛋白质分子间的疏水基团会连接起来,形成巨大的网络,并且把乳糖、水、脂肪都网在一起,也就形成了酸奶的黏稠。有的酸奶加了淡奶油、乳清蛋白粉,这样也会让酸奶质地更浓稠,口味更香醇。市场上的大部分酸奶为了改善口感或保证每个发酵批次质量均一性,会添加一些增稠剂,如明胶、黄原胶等。不过,正规厂家都是在国家食品安全法规允许的种类和剂量范围内添加,大家可以放心喝,但不要买三无产品。
比如想减少进食量的人,可选择饭前喝,代替食物提供饱腹感。消化能力较弱的人,最好饭后喝,以免酸奶中残存的乳糖增加额外的消化负担。服用抗生素时,建议隔开2个小时喝酸奶,对缓解抗生素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有一定帮助。
冷藏的活菌酸奶怕热,加热易导致乳酸菌失活。若怕凉,可把酸奶整瓶泡在温水里热一下,水温要控制在40℃以下,即热度最好不超过体温。酸奶切忌用微波炉加热,微波辐射会杀死酸奶中的活菌,从而达不到“益肠”效果。
夜间人体不能从食物中补充钙,所以血钙浓度会下降,喝酸奶可减少身体动用骨骼中的钙。同时,钙能够帮助我们调节神经系统,在睡前使人的神经放松下来,更好进入睡眠状态。
空腹时胃酸分泌少,这时胃中的酸度不高,所以酸奶中的益生菌通过胃到达肠道的几率随之增大。早晨是一天中基础胃酸分泌最少的时候。此外,两餐之间,胃酸分泌也比吃饭时少,可以喝些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