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为西方人士,立场不同,观点仅供参考借鉴,请注意甄别。)
欧洲一家公司因破产而迫使业内重新思考,如何在电动车供应链中与中国展开竞争,特别是贸易壁垒是否有效。
位于瑞典的电池制造商Northvolt曾被视为欧洲新能源技术复兴的希望,并且是欧洲汽车制造商电动车梦想的基石。它不仅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做出了有力反击,展示了欧洲在吸引投资方面能够与美国竞争,也试图在电池技术上与中国较量。Northvolt作为欧洲首家本土电动车电池制造商,获得了近150亿美元的投资,手握超过500亿美元的电池订单,并正准备进行约200亿美元的股票上市。
然而,事情并未按计划发展。由于多次安全事故、生产缺口以及未按时交货,公司最后仅剩3000万美元现金,约为一个星期的运营资金,而负债已接近60亿美元。Northvolt最终申请了第11章破产保护,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Peter Carlsson也宣布辞职。背后投资方如大众汽车表示其在Northvolt的14亿欧元股份价值缩水至不足一半,而高盛也将面临9亿美元的损失。
Northvolt的倒闭证明,即使拥有政府的大量补贴——例如公司从德国获得了近10亿美元——以及旺盛的客户需求,依然无法突破中国在电动车技术上的垄断,暴露出应对中国挑战的全新战略迫在眉睫。
电池行业的竞争,关键在于规模。Northvolt唯一能够击败宁德时代等中国巨头的希望,就是尽可能加速扩张,这一策略使得公司在其第一座工厂还未完工时,就着手在多个国家开设超级工厂。同时,公司还在试图从传统锂电池领域扩展到如电池回收和钠电池等新兴领域,这些领域或许能给它带来突破,摆脱对中国原材料供应的依赖。
然而,这一策略的缺陷也很明显。公司迅速消耗掉大量资金,新能源技术投资公司Generate Capital总裁Bill Sonneborn表示:
“这并非明智之举,
他们在多个工厂和技术之间分散了太多精力。”同时,Sonneborn还指出,新能源技术领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过度关注知识产权的开发,却忽视了建设和运营大规模工业设施所必需的关键人力资源。
但Northvolt的垮台更大原因在于,它虽然着力避免依赖中国原材料,却依然大量进口中国制造设备,并依赖来自中国和韩国的工人来操作这些设备。这种做法导致了文化冲突、沟通不畅以及设备不兼容问题,最终使得瑞典的旗舰工厂仅能以1%的产能运营,无法通过营收抵消其庞大的开支。
Northvolt的教训表明,贸易壁垒和补贴无法支撑起与中国竞争的电池生产基地,因为这些措施并未解决根本问题——中国企业掌控着大部分关键技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研究高级学院的政治经济学家Jonas Nahm指出,如果Northvolt拥有更多自主制造经验,而非过于依赖中国供应商,可能会有更好的表现。
Nahm强调,美国和欧洲的政策制定者需要采取务实的方式,不仅仅是封闭市场,而是复制并改进中国的制造技术,以便国内企业更快进入市场。他认为,通过交换中国对西方市场的需求与研发资源的提供,或许能为新的制造商铺平道路。这可能意味着打开对中国投资的通道,而非封锁,或与中国公司建立西方工程师的培训合作关系。
周一,特朗普威胁对所有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10%的额外关税,这一举措更多是为限制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角色,而非支持美国企业。然而,Nahm认为,这些关税可能会降低美国新能源技术制造商的竞争力。
他表示:
“政策制定者往往低估了替代供应链的成熟时间,特朗普的关税将严重扰乱这一进程。
”
尽管如此,
Sonneborn认为
Northvolt并未彻底失败,破产或许是公司目前最有利的决定,因为这将减少其资本成本并清理一部分债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拜登政府周一向电动车制造商Rivian提供了60亿美元贷款,作为其支持新能源技术企业的最后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