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1953
年到
2020
年,中国共进行了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本世纪的三次人口普查来说:
2000
年的五普、
2010
年的六普和
2020
年的七普,哪次普查数据比较准确?我认为,七普数据比五普和六普更准确,原因是:五普和六普时,还没放开二胎政策,很多不符合计生政策生了二胎的家庭,为了避免计生处罚,瞒报二孩。但小孩不可能长期瞒报,因为小孩到
6
岁以后要上小学,所以
0
岁和
1
岁瞒报的小孩,到了
6
岁或
7
岁以后就会被纳入人口统计(包括上户口)。而在七普时,早已放开二孩政策,没有必要瞒报二孩。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五普和六普的低年龄人口瞒报漏报比较严重
怎样知道五普和六普的低年龄人口存在瞒报漏报呢?我们知道,
2000
年的
0
岁人口,到
2010
年是
10
岁;
2000
年的
1
岁人口,到
2010
年是
11
岁;同理,
2010
年的
0
岁人口,到
2020
年是
10
岁;
2010
年的
1
岁人口,到
2020
年是
11
岁,依此类推。
根据五普、六普和七普数据,
2000
年
0-5
岁、
2010
年
10-15
岁、
2020
年
20-25
岁人口如下表
1
所示:
可以看出,
2000
年
0-5
岁人口合计为
8591
万人;
2010
年
10-15
岁人口合计为
9293
万人。如果六普
10-15
岁人口数据是准确的,这意味着,
2000
年五普的
0-5
岁人口至少瞒报漏报了
702
万人。
有人可能会提出质疑:你怎么知道六普
10-15
岁人口数据比五普
0-5
岁人口数据更准确呢?原因是,六普
10-15
岁人口,对应七普
20-25
岁人口。从表
1
可以看出,
2020
年
20-25
岁人口为
9209
万人,与
2010
年
10-15
岁人口
9293
万人基本吻合(考虑到
10-15
岁人口活到
20-25
岁时有少量死亡)。需要指出的是,
2010
年
10
岁人口为
1445
万人,
2020
年
20
岁人口为
1456
万人,这并不合常理,不过这个差异并不大;而
2000
年
0
岁人口
1379
万与
2010
年
10
岁人口
1445
万相比,则差异较大。
根据六普和七普数据,
2010
年
0-5
岁人口和
2020
年
10-15
岁人口如下表
2
所示:
可以看出,
2010
年
0-5
岁人口合计为
9026
万人,
2020
年
10-15
岁人口合计为
10058
万人。
按理来说,
2010
年的
0-5
岁人口活到
2020
年时,由于有小部分人会死亡,所以
2020
年的
10-15
岁人口应该少于
2010
年的
0-5
岁人口。但从表
2
可以看出,
2020
年的
10-15
岁人口反而比
2010
年的
0-5
岁人口还要多。如果七普的
10-15
岁人口数据是准确的,这意味着,
2010
年六普的
0-5
岁人口至少瞒报漏报了
1031
万人。
国家统计局已经根据七普数据修订了
2011-2019
年出生人口数据,其实也是考虑到过去年份(尤其是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低年龄组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瞒报漏报问题。
出生人口与对应年份的小学入学数对比
我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从上述规定可以推测,我国绝大部分儿童是在
6
周岁上小学,少数儿童是
7
周岁上小学。下表是根据七普修订的出生人口与对应年份的小学入学数(招生数)对比:
2015
年出生人口为
1655
万人,可见,
2016
年出生人口比上一年增加
228
万人。为何
2016
年出生人口增加这么多呢?原因是,
2016
年元旦开始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但从怀孕到生孩子,通常需要
9
个月时间。所以,可以推测,二孩政策带来的二孩生育堆积,至少要到
2016
年
9
月之后才会发生。而在
2016
年
9
月至
12
月出生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在
2022
年上小学,而是到
2023
年才上小学。所以,虽然
2016
年出生人口多于
2017
年,但
2023
年的小学入学数比
2022
年更多。
总体来看,近年来的小学入学数与七普修订的出生人口数基本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