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点击上方蓝字关注“kk汽车金融行业研究”或者添加微信号:kkqichejinrong
。这是一个专业而温暖的账号,因为账号后面有一群专业而温暖的人,“
汽车金融大全APP
”做10万汽车金融人的百宝箱。
作为曾在金融机构催收部门服务多年的小兵,小小SP今天聊聊催收那些事。如有不妥之处,欢迎百家争鸣。
机构(银行、汽车金融、融资租赁公司这里简称“机构”)通常会根据逾期客户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催收手段,比如电话催收、上门催收、委外催收、诉讼催收等。大多数情况下,机构的上门催收会委托经销商或外包催收公司完成。
笔者发现接触过的很多机构在委外催收中都存在着合规风险,甚至有的被委托催收公司已经游走在监管法规红线的边缘。
客户若正常还款能享受文明之服务,可是一旦逾期成为被催收对象,就会遭遇野蛮对待,“服务”两个字自此和逾期客户再无关系。
金链子、板寸头、纹身已经是一些催收公司外勤员工的标配。
客户若出现逾期,第一次上门催收时还客气点,之后客户就可能遭遇讽刺挖苦、训斥谩骂,乃至人身威胁。语言上的暴力还算是有“职业素养”的,有客户在遭遇语言暴力和威胁后反抗:你们简直就是黑社会!这样很快就会面对更加激烈的暴力对待,肢体冲突,甚至可能发生治安案件。
暴力催收将会给客户及家庭造成难以愈合的伤害。
一些催收公司员工严重缺乏法律意识和职业素质,我曾听闻过一些催收员聊天时说:“文明催收那一套对客户不管用,野路子才能让他们害怕,因为客户贱.......”。我也曾亲历过逾期客户被暴力催收逼得家破人亡。
暴力催收显然已经违反了法律之相关规定,
机构在委外催收中的不当行为,也将导致机构面临声誉和法律上的风险。
对于经常出现逾期的客户,有些人想到了谋财的好点子。
对逾期客户表面怀柔催收,实则暗藏欺诈。
假借机构名义,私自加收各种名目的不当收费,长期将客户当做“肥肉”搜刮。如果涉及逾期拖车,一些催收公司收费更是离谱,一次拖车收费数以万计。
还有更狠的,有些人与有些催收公司合谋,有意引导客户不按时还款。一旦客户信以为真并产生逾期,客户的车会被立马拖走。想要拿回车,客户不交出一大笔钱是万万不可能的。
客户在正常月供之外还要偿还数额巨大的不合理费用,导致一些逾期客户难堪重负。
客户普遍缺少法律常识,往往投诉无门(其中太多的客户手里是没有合同的)。机构通常只看最终催收结果,催收中发生的那些事可以选择性不知道。即使面对一些客户投诉,也会相互配合搪塞过去。
我国虽然目前还没有实质意义和形式意义上专门的债务催收法律规范,但在《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中明确保护公民(自然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侵犯上述公民权利有可能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例如:催收过程中未经允许传播债务人信息、强闯民宅、侮辱诽谤、非法拘禁,都会涉嫌违法、犯罪。
催收不仅要讲流程、讲方法,还要讲法律、讲人性。不乏有些客户生意有了起色,将逾期欠款结清,过段时间会再换辆车。客户回想起上一次买车过程所有接触的人,包括销售、售后,还有上门催收的那个家伙。嗯,想想人都还不错,还要选他们!催收应该属于大的售后服务体系。
催收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客户就此流失,催收也必将回归“服务”属性。
在行业强监管的趋势下,合法催收、文明催收更是催收服务必由之路!
作者介绍:
熊伟,网名:熊出没,国内不多的汽车金融行业研究者和践行者。11年汽车金融行业经验,在经销商管理、风险控制等领域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曾撰写
真实经历“小小SP历险记”
。作者微信:xiongwei0108,欢迎交流。
全全点评:
“催收是黑社会”、谈催收色变是大部分圈外人给予催收行业的标签。当前催收行业确实也存在行业规范缺失、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暴力催收的问题。此外,这篇文章还指出了暴“利”催收的问题,值得业内注意和警惕。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催收公司和人员还是“和气生财
”
的,不少人对催收的认识存在误解。
关于我们及“12月8日-9日的北京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