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
关注行业前沿信息 解读行业发展动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冬日里能让你愉悦小清单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城市里的“免费生活”,有多少种可能性?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

以音乐的名义过节 音乐节为何渐成风潮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  · 公众号  ·  · 2017-07-10 17:00

正文

目前,音乐节已脱离了小众文化的范畴,逐渐演变成一种公共文化活动和大众娱乐产品,甚至成为城市的名片。近年来,从迷笛音乐节到草莓音乐节,从北山音乐节到张北草原音乐节,从上海风暴音乐节到长城电子音乐节,各种音乐节在全国各地轮番上演。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上半年已举办及公布的音乐节就有80个。

但随着竞争加剧,品质不高、形式单一、特色不明显、大面积亏损等问题也开始出现。中国的音乐节尚处于起步阶段,要走向成熟该做出哪些努力?



从乐迷的狂欢到大众的节日

创办于1998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是中国较早的音乐节。每年秋天,北京国际音乐节组委会都会邀请国内外著名的音乐家、音乐团体来北京共襄音乐盛事。该音乐节包括交响乐音乐会、歌剧、室内乐音乐会、经典爵士乐音乐会等多种颇为专业的艺术演出活动。

由我国摇滚乐队的发源地北京迷笛音乐学校于2000年创办的迷笛音乐节(Midi Festival),也是我国较早的原创音乐节。每年的迷笛音乐节都有一个主题,比如“向劳动者致敬”“摇滚支持动物保护”“拯救中国河流”,希望“通过音乐节的主题和口号,启迪、鼓舞中国年轻人的思想和行动”。

近年来,随着音乐节的大量涌现,音乐节不再仅是乐迷们的狂欢,而成为大众的节日。比如6月上旬举办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夏季音乐季面向的就是最普通的群众,演出中夹杂着对音乐作品内容与创作背景的介绍,以对大众进行艺术普及。而在另外一些音乐节中,很多观众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他们一边在一周甚至数周的时间里欣赏音乐,一边慢慢体味音乐节举办地的风土人情。 


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关

“大量音乐节纷纷涌现,从根本上讲,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关。”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指挥家谭利华说,除了巨大的需求,音乐节的兴起还与地方政府的扶持和推动有关。

“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已举办多年,凭借该音乐会积累的人气和知名度,2010年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都”称号,成为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除了哈夏音乐会,上海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广州的花城音乐会、北京国际音乐节,都已成为城市标志性的文化活动。

很多城市希望通过举办音乐节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自己举办不了的,也试图把别的音乐节请进来。北京迷笛音乐节2009年之前基本都在发源地北京举办,但从2009年开始移师外地,先后在上海浦东、山东日照、贵州贵阳、广东深圳、江苏苏州等地举办,并且似乎有些“供不应求”,由一年举办一次变为一年举办数次。不仅如此,迷笛音乐节还根据各地的需要,开始了各种“冠名”,如太湖迷笛音乐节等。

不仅是政府,企业也对赞助音乐节表现出极大兴趣,成为音乐节迅猛发展的背后推手。据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夏季音乐季总导演周涛介绍,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夏季音乐季就是在北汽集团的强力支持下创办的,而且签了5年的赞助合同,“北汽之所以愿意赞助这个音乐活动,是因为能够提升其品牌的美誉度,而现在的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的文化建设”。 


音乐公司将目光转到音乐节市场

近些年,传统唱片衰落,在线音乐陷入版权纠纷,越来越多的音乐公司将目光转到了现场音乐领域,特别是音乐节市场。

在美国,大概有3200万人一年至少去一次音乐节,占到美国人口的十分之一。若按此比例,中国的音乐节将是一个拥有1.3亿消费者的巨大市场。虽然音乐节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且目前音乐节多以亏损为主,但任何音乐公司都无法忽视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所以“尽管目前不赚钱,但要提前布局”的心理,让不少机构对投资音乐节十分上心。事实上,大部分音乐节的背后都有资本的影子,比如草莓音乐节的主办方摩登天空就已完成了5轮融资。

随着竞争的加剧,音乐节的问题也开始显现。迷笛音乐节CEO单蔚说,一个音乐节一般需要两到三年才能建立起品牌,培育出市场,然后才能逐渐建立起运营体系。可很多演出公司以为音乐节是一个可以赚快钱的地方,盲目投入其中而又缺乏长期规划,所以往往会铩羽而归。在她看来,现在音乐节出现种种问题,除了急功近利外,缺乏专业的运营团队是比较核心的一个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越来越多机构参与举办音乐节,国内的专业人才培养、国民音乐消费理念的升级、市场化发展等都会进一步加速。只要国内的音乐人和音乐机构用更踏实、更务实、更理性的态度对待音乐节,音乐节就能成长起来并带来回报。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