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高考来了,14年前被顶替的王娜娜打算再冲刺一次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5-27 09:2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距离2017年高考已经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在今年的河南考生中,有一个被大众所熟知的名字,王娜娜。2003年,也就是14年前,由于被人冒名顶替,王娜娜与大学失之交臂,因此有人将她称为河南版的“罗彩霞”。14年后,她决定再次走进高考考场,重圆自己上大学的梦想。尽管被“顶替”的人生无法重来,但王娜娜还是执拗地要再试一次。



点击音频  更多精彩


王娜娜:我看到高考真的很重要,是一个人上升的渠道吧。所有孩子只有通过这个渠道,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像我们老家农村的孩子,就是觉得上学才有出路。不上大学就没有出路。所以我说高考真是能改变人的命运。


在记者昨晚接通王娜娜之前,她刚刚挂断来自母亲的电话。尽管王娜娜身处洛阳,但透过电话的听筒,她似乎能感受到来自300公里以外、母亲所在的周口农村,左邻右舍些许异样的眼光。


王娜娜:刚才我妈妈还给我打电话在说,你又怎么了,听说你又上电视了,我说我哪上电视了,我在家里呢。她说你上手机了,我说可能有新闻吧,你不要太在意,我就是高考嘛,一点事情都没有。



王娜娜还依稀记得,“冒名顶替”自从被曝光后便热度不减,但她最近一次上电视、上新闻是在去年9月。当时出现了一个节点性的事件,她得到了河南省教育厅的回复:“你若想圆大学梦,应当参加高考或成人高招考试,此致祝好。”


王娜娜:所以在去年高考报名的时候,我就报了,16年12月份报的名。


或许是对重回大学校园还怀有一丝期待,王娜娜在此时展现了自己金牛座的固执本性,要和“上大学”死磕到底。


王娜娜:不管结果怎么样,我一定要尝试一下。我可以接受这次失败,但是我不能接受我连试一下的勇气都没有。



于是,在母亲、妻子、印刷店老板这样的三重身份以外,现在的王娜娜还是一名即将走上高考考场的学生。她曾经向媒体表示,自己最喜欢英语,最抗拒数学。但在电话里,王娜娜在谈及这些学科的时候,却是高度一致的焦虑。


王娜娜:都难,都难,不能说不难,对于我来说都难,可能我的基础当初也比较薄弱,然后这些年我又真正地把课本扔远了。


王娜娜深知,现在的自己再也回不去当年。所以对于今年高考成绩的期待,她也有所保留。


王娜娜:我觉得我再怎么努力,当年的专注度都达不到了。我觉得慢慢地考吧,今年考不了,明年考,后年考,一直考。就是最坏的打算,我女儿十年之后参加高考,我也可以参加高考嘛。那个时候我才40来岁。应该还行!我觉得人应该是往前看的。



在采访进行过程中,王娜娜小儿子的嬉笑声始终在电话那头伴随。当被问及如果考上了大学,可能要面临到异地求学、和家人短暂分离的艰难抉择时,王娜娜的的回答似乎在暗示,她还没有想的那么远。


王娜娜:再说吧。我觉得如果有结果的话,车到山前必有路,有结果的话我会做出一些新的选择,没有结果的时候,选择也是白选择。



远的不想,但是近的已经就在眼前。再过几天,王娜娜又得重复14年的轨迹,到学校领取准考证、提前查看考场。但与14年前不一样的是,再次走上考场的她在报考的一路上,时刻感受到严格与严谨。


王娜娜:现在的高考制度现在挺规范的啊,在我的世界观里,如果按这样的制度就是那么严格、那么规范,就是冒名顶替不会那么容易再有了。我觉得王娜娜也是最后一个了。



除了等待上大学,王娜娜还在等待一声道歉。


王娜娜:我这冒名顶替事件,对于你们来说,是十三亿分之一,但是对我娜娜来说,就是百分之百啊。一定程度上,顶替我的人也是一个受害人,我能理解她,但是道德上,她应该跟我说对不起,道歉。毕竟上了我的大学,顶替了我的人生。





央广记者:刘柏煊

微信编辑:周文超

来源: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