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东西越来越多,那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我们在不断用「收入」换「东西」。要是只进不出,东西当然会多起来。
杂物就跟赘肉一样,一年比一年多,把我们牢牢困住,害得我们动弹不得......
「为什么不扔呢?」其实问题就出在「有没有快感」上。
人只会做「有快感」的事。
「得到东西」,就能带来一定的快感,让人高兴起来。这种快感具有极大的威力,很多时候,我们就是为了享受这种快感,才会去买不必要的东西。
反之,「扔东西」常会带来一定的「痛感」。这种痛感的根源,就是对未来的担忧(「也许哪天会用到......」),或是对过往的执着(「好容易买回来的......」)。
说白了就是「对失去的恐惧」。
我这种怕麻烦的人啊,通常会选择最省事的活法。好容易提起劲来收拾房间,动机也带有负面的情绪——「我不想待在不舒服的房间里」。
但是我在不知不觉中,品尝到了「扔」这个行为带来的「快感」。
扔吧,解放你的心灵
「扔」,怎么会带来快感呢?因为我意识到,「扔」就等于「我不用再为这个东西操心了」。
打开衣橱,把不穿的衣服统统拿出来。把名字跟长相已经对不上号的人请出名片本。把一大摞书搬出家门。在完成这些动作的瞬间,我总能体会到一种难以名状的爽快感。
当你拒绝一场你并不想去的应酬时,也会产生类似的安心感与爽快感:「对不起,我今天去不了!」
把多余的东西扔掉之后,你的心情一定会轻松许多。
有人曾做过一项问卷调查。「如果你只能再活几个月,你想在死前做些什么?」——很多人回答,「我会拜访帮助过我的人,亲口向他们道谢」「我想去旅行」「我想吃很多好吃的」......也有不少人回答,「我想把生活‘收拾干净’。」
此处的「收拾干净」,并不是「整理房间」的意思,而是「把自己的东西清零」。要是把这些事丢给亲朋好友去做,会让他们产生莫大的痛苦。毕竟,谁都不舍得扔掉至亲的遗物。
世事难料。想做什么,就立刻动手。真到了最后关头,就把一切都收拾干净吧。为了应对人生的种种变故,确保自己「身轻如燕」也是相当必要的。
A. 「丢弃」三原则
如何判断一样东西该不该扔呢?我的判断标准可以总结成一句话——「现在不需要的东西立刻就扔」。
要享受「当下」,就不能把太多的精力耗费在属于「过去」与「未来」的东西上。
大家不妨按照下面介绍的三大原则,甩掉心中的焦虑与纠结,果断挑出「现在需要的东西」吧。
▌「现在不需要」的东西要立刻扔掉
「不舍得扔」的原因总是五花八门:「这东西可贵了(价格)」「这是我从小用到大的(感情)」「这东西还能用(状态)」......而我的判断标准则建立在时间轴上,简单明了—现在需要的东西就留着,其他的统统扔掉。
不过「需要」和「使用频率」之间不能完全画上等号。有些东西的使用频率很低,但「在不远的未来一定会用到」,比如运动用品、旅行用品、消耗品的囤货等等。还有一些则是「需要永久保留的东西」,好比宝贵的照片、合同、防灾用品等等。如果你能确定某件物品属于这两个类别,那就把它留下来吧。其实这两类也可以归入「现在需要的东西」。
拿不准主意的时候,不妨开动脑筋想一想,「这个东西有什么用」。
▌「属于过去的东西」要扔掉
长时间不使用的东西,就是「属于过去的东西」。
很多人之所以保留没有用武之地的东西,是因为他们觉得「我以后说不定会用」。无奈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除非你痛下决心要改变自己,否则你的行为模式绝不会有任何变化。
我们可以给自己定一个处理旧物的期限,比如衣服一年没穿过就扔掉,保健器械一个月不用就处理掉。礼物和书信是回忆的载体,所以这类物品基本都属于「过去」。如果它们没有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那就怀着感激之情送它们「上路」吧。
「不舍得扔」,换个角度看就是「抓着过去不放」。常有人担心丢弃物品就是变相抛弃自己的价值。殊不知它们带来的经验与回忆,早已成为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经验和回忆都到手了,夫复何求啊?
▌「属于遥远未来的东西」也要扔掉
「等我有时间了,就能看这本书了」「等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可以用这个大盘子」「等我出门旅游的时候,这些化妆品小样就能派上用场了」......其实啊,我们永远都「等」不到这样的时刻。
也许有人会想:「要是现在扔了,万一哪天要用,不得后悔死啊!」别担心,要不了多久,你就会忘记这些东西的存在。坐视「未来」占领「现在」的空间,才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对未来的担忧,其实是「对自己想象出来的假定状态的担忧」。
我们无须为未来忧心忡忡。只要脚踏实地过好「现在」,「未来」就一定会以最佳的状态呈现在你面前。到时候,再根据实际情况准备合适的物品就行了。
属于「过去」与「未来」的东西,还是痛痛快快丢进垃圾桶吧!
B.养成「丢弃」习惯的三步骤
明明想扔,却坚持不下来......这是因为你没有养成「丢弃」的习惯。
要养成「丢弃」的习惯,关键在于「约法三章」。只要尝到了扔东西的甜头,就能自然而然地养成不拖拉、大胆扔的习惯了。
▌邮件要在 5 分钟内整理分类
不舍得扔,东西越堆越多的人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他们明知道杂物没用,可就是下不了决心,没有勇气采取行动。
随手往桌上一放,随手往抽屉里一塞......杂物就是这么攒起来的。
从「不需要(决定)」到「立刻扔掉(执行)」,要一鼓作气,没有丝毫犹豫。这是养成「丢弃」习惯的基础。我们要多多练习,尽量在 3 秒内完成这个过程。
把邮件带回家之后,最好在 5 分钟之内把它们打开,分门别类,而不是丢在桌上不管。如果是需要回信的,那就立刻写好寄出去。要是想慢慢写回信,就把邮件放进自己能看到的「处理盒」里。
广告传单之类的东西,当然要立刻丢进垃圾桶啦。
▌超过一定数量了就扔掉
人能管理的物品数量是有限的。除非你是收藏家,否则太多的东西只会占地方,让你晕头转向。
「东西」存在的意义并不是「放着积灰」,而是「被人使用」。
书架、名片夹、CD 盒、DVD 盒、毛巾架......这些地方尤其需要我们多加小心。添置了一样新的,就得处理掉一样旧的。装文具的抽屉变得拥挤了,就把用不上的处理掉。总而言之,我们要提前给收纳的地方制定一个明确的「收纳量」。
要是有小恶魔在你耳边说道:「放着又不会少一块肉......」你就得义正词严地告诉自己:「不,囤没用的东西有百害而无一利!」
▌设定「整理日」
就算养成了「一发现杂物就扔」的习惯,家里的东西还是会越来越多。
所以我们需要定期给家里的东西「分门别类」,只保留「有用的」,把「没用的」请出门去。
实在不好判断的东西,就丢进写有「待定」字样的袋子里。要是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打开那个袋子,那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把它们丢掉了。
把「整理日」定在休息日是最方便的,我一般会在休息日的早上做这件事,顺便给家里做个大扫除。如此一来,就算整理东西的时候在地上摊了很多东西,弄出了很多灰尘,也能顺手清扫干净,省去了不少麻烦。
整理的步骤和打扫卫生基本相同。以「房间」为单位,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要是家里有装满了旧物的橱柜或箱子,不妨提前定好计划(比如「用 4 个周末处理掉」),这样就不会手忙脚乱了。
C.如何对待「实在不舍得扔的东西」
「虽然它没什么用,但我就是不舍得扔」——这样的东西,人人都有。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开动脑筋想一想「让它发挥余热」的方法。
我们千万不能忘了,东西的存在价值在于它如何被使用。
▌送人
开始在中国生活之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和朋友以物换物」。
「哎,这个给 S 小姐正合适!」——一发现这样的衣服、书本、盘子或消耗品,我就会把它装进纸袋,下次见面的时候送给对方。
当然,我们不能随随便便把自己不需要的东西送给人家。送人前,要充分考虑对方的喜好,以及对方是不是需要这个东西。
关键在于要和朋友构筑起能交心的关系。「唔......这个我好像用不着哎」—只要关系够亲密,就能拒绝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了。被朋友拒绝的时候,心里也不会有疙瘩。除了送朋友,我们还可以把书送去图书馆,把衣服捐给慈善机构,参加小区的跳蚤市场,把没用的小摆设卖掉。
没用过几次的东西还很新,不舍得扔也是在所难免。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让「东西」循环起来的好方法。
▌拍照
承载着回忆的东西、别人送的礼物、纪念品、家人的遗物、心血来潮搜送人集的东西......我们对这些东西有很多感情,自然就不舍得扔了。
不仅如此,我们内心深处还有「对失去的恐惧」。
最近常有人「把遗物拍成照片留念」,再把实物处理掉。其实其他东西也可以这么处理。想时不时看一眼的话,就拍成数码照片存在电脑里吧。如此一来,就能放心大胆地扔了。
如果你连照片都不会经常看,那甚至可以在一段时间过后把照片也删掉。毕竟,真正值得记住的东西,一定会留在我们的回忆中。
▌废物利用
「留着碍事,扔了吧,又舍不得......」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保留一部分」,或是「废物利用」。
我的好友小 T 的母亲把她的母亲留下的大岛绸腰带改造成了门帘,还把和服的一部分裱了起来,变成了非常漂亮的家居装饰,在客厅陪伴大家。
小 O 给老家的老家具上了一层白色的新漆。差点就要进垃圾站的破家具就此获得第二次生命,摆在刚装修好的新家也毫不突兀。
我也会经常改造旧饰品,让它们变得更适合现在的我。把废物利用起来,兴许能想到相当不错的点子!
- 本文节选自豆瓣阅读电子书 -
极简生活:简而美地活
〔日〕有川真由美
¥12.00
¥1.00 限时特价
截止至:2017-06-09 02:00:00
人生要懂得取舍。只有把生活变得简单一点,才会有精力去发现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享受只此一回的人生,创造出精彩的价值和属于自己的幸福?你有这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吗?本书教给你!
《极简生活》从生活空间、时尚、健康、人际关系、财务计划、时间管理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出发,教会你「断舍离」的同时,帮你找到真正值得去珍惜,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在上面的东西,为你量身定制一套切实可行的「简而美」的生活提案。
↙ 点击阅读原文,周四超值秒杀,截至今晚 24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