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中读
三联中读是著名杂志《三联生活周刊》打造的新一代内容发布和付费知识阅读社交平台,是安静、舒适、深度阅读与表达的知识家园。中读有最好的专栏作者,意见领袖,知识红人,我们希望把用户、粉丝、和内容创作者聚拢在一起,让最好的故事、思想与知识得到讲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亚洲顶流表情包女孩20岁了,最新近照惊艳曝光 ... ·  20 小时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视频退出键在哪里?!水果版定格动画,越看越魔性! ·  昨天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笑得停不下来!艺术家给小动物们P上长长的小手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中读

买这些诺奖作品的钱,可以先省省

三联中读  · 公众号  ·  · 2020-10-15 17:56

正文


读书这件事,很像一场旅行。有人说走就走,并且很享受沿途的风景,但也有人(比如我)明明做足了心理建设,走了两步还是觉得前路太过艰难,于是回家修整,能拖几天是几天。

当我们捧着诺奖的作家作品时,拖延症状会尤其严重。因为它们往往写得太高深太宏大,读起来费时费力,并不轻松。

如果你也对诺奖作品充满向往,又畏惧翻书,不如先省下这笔买书的钱,用“听”的方式徐徐图之。以往年获奖的作家作品为例,通过声音的演绎认识经典,说不定会更加轻松。



01 辛克莱·刘易斯,《巴比特》

🏵 获奖年: 1922

🏆 成就: 美国第一个诺奖作家,19世纪西方版“清明上河图”

🤦🏻‍♂️ 翻书阻力: 年代太久远,古早的作品里能有什么共鸣?

🎧 换个方式: 你听,那个中年美国男人,也被消费主义洗脑了


谁说当代女性更容易掉进消费主义的陷阱?君不见,早在将近100年前,这个美国中年男人就被金钱绑架了。在那个时代,精神已被物质所取代,每天一睁眼,身边就是高楼大厦,男人也会煞费苦心地打扮,以展现自己殷实的公民身份。这就是一个普通中产阶级的普通生活,但听着他的故事,怎么感觉有点扎心呢?


02 赫尔曼·黑塞,《荒原狼》

🏵 获奖年: 1946
🏆 成就: 在美国取代海明威成为大众偶像、掀起“狼潮”的德国诗人
🤦🏻‍♂️ 翻书阻力: 都说幻想色彩很重,看标题也觉迷惑,能读懂吗?
🎧 换个方式: 听其中的孤独,不要试图理解,去感受

荒原与狼都是隐喻,书里其实在讲一个离群索居、对什么都不满足的人,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主人公身上既有狼性,又有人性,既高尚,又阴暗,让人觉得有点同病相怜,黑塞还因此成了一代欧洲和美国文艺青年的偶像。

原著的文本句子很长,故事线并不清晰,读着很容易云里雾里,但用听的体验会好不少—— 有主播负责断句,有情感起伏来提示情节走向,听众只去感受就行了。


03 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

🏵 获奖年: 1949
🏆 成就: 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
🤦🏻‍♂️ 翻书阻力: 读意识流小说,意识真集中不了
🎧 换个方式: 闭上眼睛,和讲述人一起,像“盲人在他的命运与他的责任之间摸索着前进”

相比其它几部小说,《我弥留之际》是意识流技法运用相对少的一部,很适合入门。故事讲述美国南方的农民本德伦信守对妻子的承诺,率全家把妻子遗体运回家乡的苦难历程。

另一位诺奖得主加缪评价福克纳的作品,是“盲人在他的命运与他的责任之间摸索着前进”, 听有声书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条思路,把意识代入15个人物里,不纠结文字和情节,顺着他们的自白听下去就行。


04 阿尔贝·加缪,《局外人》

🏵 获奖年: 1954
🏆 成就: 世界报20世纪百大书籍中排名第一,两代人的精神导师
🤦🏻‍♂️ 翻书阻力: 荒诞+存在主义,文学+哲学,能读懂吗?
🎧 换个方式: 从两个部分中,体验两种荒诞的情绪

《局外人》整本书都在体现加缪的“荒诞”哲学思想。主人公是个冷漠寡言、和社会格格不入的“局外人”。 音频版里第一人称的讲述中,情绪也是随着两块内容变化的,从最初的淡漠,到后来的克制又疑惑,直到最后莫尔索情绪的小爆发, 你也会跟着他一样,做出“局外人”的反抗。


05 肖霍洛夫,《静静的顿河》


🏵 获奖年: 1965
🏆 成就: 人民生活史诗,乡村版的《战争与和平》
🤦🏻‍♂️ 翻书阻力: 140多万字,比2部《三国演义》还多。
🎧 换个方式: 每天听2集,不到100天就听完了。

这部作品时间跨度极大,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直到苏联国内战争结束,总共有4部。虽然这是鲁迅先生都赞赏不已的作品,但对更多人来说,它的体量还是“不能承受之重”。 翻书虽难,听书却能轻松一些 ,书里还有不少优美细腻的环境描写和情节设计,是只看讲解梗概体会不到的。


06石黑一雄,《远山淡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