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行业需要工匠精神,要加强投后服务和行业研究
第二,我想跟创投朋友也说两句,现在也是所谓的资本寒冬,也是这个行业大家感到特别困难的时候,整个行业募资也难、投资也难、退出也难,什么都难。我看到有一个数据,今年到现在整个行业的募资规模比去年减少60%到70%,这里面美元基金并没有减少,美元基金募资还在增加,对人民币基金来说可能减少的还不止60%到70%,这个对大家的影响特别大。
现在有些人还在坚持投资,可能是因为去年和前年还募了一些钱,等这些钱投完后,明年和后年没什么钱投到市场,大家都感到紧张,募不到钱行业就会萎缩下来。从退出来说,IPO也比较少,虽然也没有停,但是有时一周一家,有时一家也没有,今年就几十家,去年是几百家。这个大家也比较痛苦,行业相对比较悲观。
怎么看待这个行业呢?我们觉得创投行业还是要坚定信心,我们在深圳最开始从事这个行业的时候,那个的时候困难远远超过现在。2000年到2006年,股改全流通、创业板之前,我们整个行业基金规模是非常少的,达晨管理的基金是比较少的,可能还不到一个亿,也没有退出渠道。
现在的困难是暂时性的,相信周期会再起来。现在我们要干什么?我们要比较清醒的做好我们的投资,宁愿放慢节奏,做一些精品,像工匠一样的,这个行业需要工匠精神,把项目做好,一个行业的成功率提高,项目的水平提高,投到未来五年以后能成为明星企业的项目中,这样的项目还是挺多的。所以投资放慢的同时要把质量提高。
另外我们的投后服务要加强,更多的跟被投企业在一起,共同度过比较困难的经济周期。另外要加强行业研究,我们的行业还是比较浮躁的,行业研究的能力还是比较弱,离真正的高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现在也不是大家放假的时候,也不是大家应该能放松的时候,还是要抓紧时间紧张起来,在我们的主业上坚持下来,明天肯定会更美好。
希望政府可以解决行业募资难和税收优惠问题
最后我也想和政府说几句。创投行业是支持中国创新最核心的动力,也是支持民营中小企业最强大的力量了。我们中国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的金融机构是以银行主导,以间接融资主导,每次说到支持中小企业就是银监会会采取各种措施,逼着银行给中小企业借钱。但实际效果不理想,钱还是出不来。
银行天生就是风险业务型的,银行的钱就没有长期的钱,但企业借的钱都是短贷长投的,银行就不愿意给有风险的企业借钱。但早期、创新的企业都有巨大的风险,所以美国是以创投为主导投资创新企业,投资中小企业。但中国是特别弱小的创投在这里。我也呼吁政府在这个时候采取一些措施,更大力度来支持创投行业。
支持至少有几个方面可以做。第一,解决行业募资难的问题。国外的创投行业资金主要来源于养老金、保险,包括学校的慈善基金。但中国这方面的钱几乎没投到这个行业,或是极少投到这个行业,我觉得可以推动社保基金、保险基金投到创投行业,成为我们长期的资金来源,这个应该是政府强有力的推动。
再有就是税收的方面,应该大比例、更大规模的给予我们税收优惠。创投行业并不是暴利行业,可能是税务部门总有一种印象,觉得我们个别项目的回报比较高,就觉得这个行业是暴利行业,总想给我们加税。
实际上从长周期、全行业来看,我们是利润非常薄的行业,少数的机构可能回报不错,但大部分的机构回报是一般的,甚至有的机构基金本是回不来的。甚至全行业不怎么赚钱,美国也是这样,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差不多整个行业的回报是一九定律,百分之十的机构占了百分之九十的钱,百分之九十是不怎么挣钱的。这个行业确实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
何况大家不要想着创投行业交多少税,要想到我们支持了多少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他们交了多少税。要更多的支持行业往前走。
总之现在是比较关键的时刻,中国好像每个人都是政治家,经济学家,讲宏观的特别多,还有很多是历史学家。宏观的东西我们改变不了,大家听一听、想一想也可以,但不要想太多。我们还是发挥真正的精神,还是相信市场的力量,相信自己内部的力量,相信创新的力量,把每个企业每一天的工作做好,把每个创新点做好,把我们的客户服务好,把我们的产品品质提高。创投来说,就是把每个被投企业管好,让他们发展壮大,做长期的价值型企业和做一个长期的价值型的投资人。经过这一轮调整以后,未来的春天肯定是特别的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