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讲述了温州一位李医生因医患纠纷被行凶者误伤致死的事件,引发全网哀悼。文章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事件原因,并提出在医患关系中预期管理的重要性。同时,文章还通过经济问题的例子,阐述了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两种视角下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认知,从而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李医生因医患纠纷被误伤致死,事件引发全网哀悼。分析事件原因,包括行凶者误伤、李医生无私救人以及医患关系紧张等。
通过实例分析,阐述了在医患关系中预期管理的重要性。如同经济问题一样,我们不能改变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但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预期来适应现实,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
文章强调在工作和生活两种视角下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认知。在工作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在生活上要学会享受当下的优势和生活体验。
温州一名姓李的医生,被人捅伤,抢救无效,已离开了人世。
这名行凶者捅人后,跳楼,也在该医院抢救中。
全网对李医生的去世哀悼一片,原因有很多。
首先行凶者捅错人了,李医生和他没有交集,只是当天医生们都出去吃饭,只有李医生没有吃饭,一直在门诊加班,结果他作为唯一留守的,成了受害者。
他临终前一直在喊,你找错人了,可是凶手并不听。
其次,李医生德才兼备,有口皆碑,很多昔日被他救助过的患者,站出来表示太不值了。
这真的是无妄之灾。
有人说,是因为戾气无处发泄,好人遭了殃。
也有医学大V说,从美国归来后,他一直都在私立医院为富人服务,原因不仅仅是图待遇也是图安全。
毕竟富人比他要脸比他怕死。
所以他一直很佩服那些理想主义的同行,要知道没钱的患者可是没啥好失去的,一旦治疗结果不如预期,这种小概率事件从理论上讲,就是存在的。
你一生看那么多病患,再小的概率乘以庞大的基数,也会使得你处于危险之中。
话有点糙,但这个医生数学学挺好。
观点有很多,我不想引用了,我今天想提供给大家一个新的视角。
为什么呢?
因为那些观点不是对不对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用的问题。
美国的枪击案年年讲年年讲,来年不照样发生么?
我们的医患案年年上热搜,来年不照样还会上热搜么?
成年人心知肚明,李医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倒下的,来年必有,年年有。
就像那个医学大V讲的,这是个数学问题。
所以数学问题我们就要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这种数学的方式是什么?
是预期管理。
人的行为是受预期主导的。
王阳明讲心即理,心的本体就是天理,所谓心外无理,“理”是每个人的主观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每个人心里的想法,没有心也就没有“理”。
一个人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大脑里的全部就构成了他的全部世界。除此之外,对他来说,不存在另外一个世界;或者说,另外一个所谓的客观世界,对他来说不存在任何意义。
我们不可能让天底下所有的人,都产生一样的三观,这是做不到的。
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原理,来引导他人预期。
这可不是王阳明发明的,朝三暮四这个典故,人类在养猴子的过程中,就已经发现了。
你早上给猴子三颗桃子下午给四颗,它就愤怒;你早上给四颗下午给三颗,它就欢喜。
成本没有增加,但是预期管理的效果达到了。
全世界干这件事干最出彩的就是美联储,他们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掏出真金白银的,全靠管理着全世界的投资人的预期,用投资人的钱,来按照他们的意愿左右市场。
这一点,我们的市场管理者的段位相去甚远。
大部分时候,我们是相反的,我们的市场管理者一直都是被投资人看破,被投资人套利的,而不是反过来能够驾驭投资人。
所以我说,在预期管理这件事上,我们真的要向美联储学习。
预期管理这件事用最简单的话去表达,就是你比他更早知道未来的结果,所以你有机会,通过左右对方的预期,来影响对方迎接结果时的心态。
好比,你要给他涨薪了,你不要告诉他,否则他预期过高,等你涨的时候,他觉得没有达到他的心理预期,反而失去了激励的效果。
你要压低他的预期,跟他说今年没有涨薪,他很失望,你回头再给他个惊喜。
再好比,你知道今年没有年终奖,但是你不想让大家没了士气。
于是怎么做?于是放消息出来说,要裁员。
等大家都很紧张的时候,到了年底,忽然说,经过你拼命争取,虽然没了年终奖,但是今年不裁员,我们不抛弃也不放弃。
于是大家被你感动了。
这些套路,都是美联储玩剩下的。
说到底就是你不要平日里许诺那么高,回头你做不到,大家就很失望,你平日里渣一点,回头稍微做了一点成绩,反而有出奇的效果。
其实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唯一负责人,每个人是自己前途的唯一负责人,每个人是自己命运的唯一负责人。
这应该作为常识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
你讲多了,人们的预期就降下去了,也许生活依然不如意,但他有了心理准备,他没啥期待,于是也就没那么大戾气了。
但如果你不讲,大家就对社会充满了幻想。
觉得自己病了,医生就一定要给自己治好;觉得自己成绩上不去,老师就一定要负责;觉得自己生活中不如意,那必定是社会不完善。
但实际上,很多病都是治不好的,很多人都是教不出的,社会真要是能完善,杨过也不会说出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懂王也不会说出,大概,这就是人生吧。
其实我们都活在同一个烂糟糟的星球上,唯一不同的是预期。
有人觉得,一定有人踏着七彩祥云来娶自己,有人觉得,没人欠自己一朵七彩祥云。
我前天讲十个重大的经济问题,看到了很多读者留言,关于投资类的问题。
看多了,我忽然发现自己和媒婆这个角色是相似的。
媒婆给人介绍了一个经济适用男。
对方听了之后不满意,希望有更好的,媒婆实话实说,好的门槛也高。
你要是泰国公主,我就给你介绍中东王子了,但你是不是呢。
姑娘不满意,过了一阵子,想通了,来找媒婆。
但发现,昔日那个经济适用男已经被她闺蜜定走了。
而此刻,市面上能找出来的,都还不如上一个。
诸位看官,我讲的是媒婆么?不,我讲的是投资。
总有读者每时每刻都来要完美的投资机会,问题是,如果你把投资机会分成几个等次,等次越高,什么越高?门槛越高。
就像媒婆说的那句话,你想要中东王子,那你是不是泰国公主呢?
最好的投资机会属于那些有权有钱有经验的,次好的属于有钱有经验的,再次的属于有经验的。
你有什么?如果你什么都没有,你本来就只能在那些第四等的里面挑呀。
即便是这些,也是疯抢的,我讲第一遍时你没下单,转眼也就被别人都占了。
东亚一直这样,人多资源少,别说机会,哪怕地上有个空瓶子,我刚指出来转眼就被人捡走了。
这才是现实中大多数人面对的人生。
如果你无法接受这一点,只能说明,平日里你的预期被抬得太高了。
你打小就觉得自己是接班人这个level的,对照过去就是中东王子。
所有你的问题都应该由社会来解决,机会是时刻守候在那里,你想起来,它就必须出现。
那你觉得,这是媒婆能满足的么?
这是神婆才能满足的,你得去找个阿拉丁神灯。
其实我这个人,非常实在,在我的价值观里面人生无非两种视角。
工作与生活。
站在工作视角下,那就是我能够得着啥,我就做啥,做好它就可以了。
够不着那就说明我自己的竞争力还不够强,我还不够脱颖而出。
站在生活视角下,我会寻找自己所处环境里的相对优势,让我的生活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