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大经济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人大经济论坛”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同名认证新浪蓝V“人大经济论坛”。人大经济论坛感谢多年来用户的支持,新网址迁移至http://bbs.rdjjltorg ,欢迎新老会员不吝赐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  王者归来 ·  昨天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  王者归来 ·  昨天  
起点财经  ·  90后王兴兴,凭啥成为任正非“座上宾”? ·  2 天前  
首席商业评论  ·  坐在王传福和雷军中间的企业家,有多牛 ·  2 天前  
第一财经  ·  京东宣布: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大经济论坛

周华 戴德明 刘俊海 叶建明:国际会计准则的困境与财务报表的改进———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视角

人大经济论坛  · 公众号  · 财经  · 2018-10-09 21:49

正文

周华,管理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戴德明,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刘俊海,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叶建明,芝加哥大学统计学博士和哥伦比亚大学会计学博士,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一、国际会计准则的性质

国际会计准则并没有原创性的理论指南,它在具体规则和理论框架上一直效仿美国证券市场的公认会计原则(以下简称“公认会计原则”)。就其性质而论,国际会计准则和公认会计原则本身并非会计规则,而是适应资本市场交易的高流动性需要的,缺乏合理依据的金融分析规则。它们在理论框架和具体规则上都存在偏差和弊端,最终体现的是证券行业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利益。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权,实际上牢牢掌握在英美会计公司组成的小团体手中。大型会计公司与证券行业的结盟,不仅在规模和地域上扩展迅猛,其业务竟超越了会计和审计服务。在此影响下,会计规则越来越弹性化:资产减值会计和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权益法、资本化、套期会计等诸多会计规则,纷纷允许记账主体在缺乏法律事实的情况下记账,甚至出现了按“管理层意图”记账、公允价值选择权等规则。会计规则的弹性化,在事实上瓦解了对资本市场的会计监管,使得资本市场上的集体性欺诈合规化。这些缺乏逻辑自洽的会计规则给社会公众了解会计运行机制,以及政府对资本市场金融风险的监管和治理造成了较大障碍。实际上,国际会计准则仅仅是证券信息披露规则,其终极目标无非是形成证券交易所统一的信息披露规则。全球大型证券交易所之间的客户竞争和合并浪潮,才是国际会计趋同的真实背景。

二、对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分析

马克思关于虚拟资本的理论学说,为我们分析公允价值概念的实质提供了很好的指导。马克思指出,股票、债券等在二级市场买卖的证券“是幻想的虚拟的资本”。“作为纸制复本,这些证券只是幻想的,它们的价值额的涨落和它们有权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变动完全无关,尽管它们可以作为商品来买卖,因而可以作为资本价值来流通”。所谓的股票公允价值变动,也并不代表企业现实价值的变动。马克思指出,与实体经济中价值运动的规律不同,“这种虚拟资本有它的独特的运动”,仅仅取决于资本货币市场由供求状况决定的流动性,表现为利率的波动。因此,“它们所代表的资本的货币价值也完全是虚拟的,是不以它们至少部分地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为转移的,既然它们只是代表取得收益的要求权,并不是代表资本,那么,取得同一收益的要求权就会表现在不断变动的虚拟货币资本上”。“这种证券的市场价值部分地有投机的性质,因为它不是由现实的收入决定的,而是由预期得到的、预先计算的收入决定的。….. 它的价值始终只是资本化的收益,也就是一个幻想的资本按现有利息率计算可得的收益”。未来收入的资本化,历来是决定有价证券买卖价格即所谓公允价值的基本方法,即基于马克思所说的“一个幻想的资本按现有利息率计算可得的收益”。在证券出售之前,把公允价值波动计入利润表的做法具有潜在的严重误导性。

三、基于会计原理的抉择

如何在妥善处理历史成本信息和公允价值信息两者关系的基础上改进财务报表体系,是改进国际会计准则的核心问题。本文提出“历史成本会计+公允价值披露”的改进财务报表总体思路,建议方案的核心是,坚持“根据法律事实记账”的原则,以“公允价值披露”取代国际会计准则所推崇的“公允价值会计”。法律事实是指引起民事主体的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只有法律事实才能用于记账,其他事实只能用于补充披露,不得进入会计处理程序。

为兼顾公益性与私利性的信息诉求,公允价值、资产减值等信息完全可以在历史成本会计报表之外另行列报,而没有必要修改报表中的历史成本会计数据,“公允价值披露”既不会干扰企业的会计管理,也不会影响国民经济统计、资本充足率监管等指标体系,还可以兼容社会各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诉求。在立法实践中,立法机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披露规则,引导社会各界基于法律事实评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与“公允价值会计”的严重误导性形成鲜明对照。公允价值本身并不属于会计学的范畴,公允价值信息表达的只是金融预期而不是法律事实,它只适合用于信息披露而不应进入会计处理程序。

四、改进财务报表体系,基于本土原创理论的改进方案

关于资产负债表的改进,本文建议在会计报表中平行列示法律事实(历史成本信息)与金融预期(公允价值信息),而不是混合列报这两类信息。首先,我们把资产负债表区分为“实线表”和“虚线表”。实线表是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报表,它能够满足公益性的信息需求,其中所列示的数据是基于历史成本会计的会计程序生成的“会计数据”,具有法律证明力。虚线表属于金融分析表,所列示数据是市值或估值及其偏差等金融分析数据。本财务报表实际上是会计报表与金融分析表的合称。1.实线表实行纯粹的历史成本会计;2. 采用“公允价值披露”的形式来披露市值(或估值)及其相对变动的趋势信息;3.新的资产负债表区分实体经济活动和金融投资活动,单独列示金融性股权投资。

关于利润表的改进,纳税申报、利润分配、业绩评价等都要围绕利润表开展工作。1.实线表是会计报表,所列示数据为历史成本会计程序生成的“会计数据”,具有法律证明力。2. 隔离全部的金融预期因素,在虚线表中列示金融预期信息。

五、完善财务报表体系的可行性

从供给面来看负责编制财务报表的会计师和负责审计财务报表的审计师都会受益于实行“隔离设计”的财务报表,本方案使企业会计人员的日常会计处理得以极大简化。1.会计处理程序中全面地贯彻了历史成本会计,不再需要进行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和公允价值会计处理,虚线表中的市值或估值信息只需在资产负债表日按评估情况记录即可;2.纳税申报时,历史成本会计获得税务机关认可的把握很大,这就节约了以往繁重的纳税调整工作量;3.会计处理不再需要计算递延所得税费用可省去大量无谓劳动;4.利润表实线表所列示的税后利润数据为公司法所承认解决了如何确定可分配利润的难题。另外,由于财务报表实线表中的数据都具有法律证据支持,列报市值或估值信息时也履行了风险提示义务,会计人员的法律风险因此得到较好的控制。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审计复核程序被大大简化,其法律风险也大幅降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