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爱范儿
关注这个时代最好的产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消息称#微软XGP有望登陆Steam#,扩 ... ·  昨天  
新浪科技  ·  【#飞天茅台散飞价格涨至2250元#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爱范儿

噪音变交响乐,所有人都在说这是在谱写城市之歌

爱范儿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3-01 07:49

正文

在编辑室里骨折了的一条腿在走路、转角处的妇女在河边洗衣服、轮船驶过后压起来水花。收音师游走在城市各处,收集这些声音,让孩子猜这些都是什么,发生在哪里。要说这是电影《里斯本的故事》里的情节,但它已经走到现实里来了。

在底特律,编曲家 Tod Machover 把收集到的城市声音融合成一曲 Symphony in D。类似的尝试不是头一回,2010 年他就已经创作了一曲名为 Death and the Powers 的歌剧,因为当时用到了机器人和声,歌剧一下就被人记住了。
之后的 Tod Machover 便一发不可收拾,他开始各种收集每个地方的声音以及人们的对话。对他来说,声音代表了这座城市的精神,是超越音乐的表达。
他在混曲中了采用 MIT 实验室一款声音可视化软件 Hyperscore,也收获了不少经验,目前他的脚步已经涉及迈阿密和费城,正在创作名称叫 Project 305 的新曲目。
而每到一个地方、每一次和交响乐团的碰撞,对 Machover 来说都是一次接触城市内核的机会。
音乐在重构现实方面的一次试验
虽然在我们听来,城市中汽车引擎声、单车车铃声,还有摩肩接踵的马路上每天产出的声音,都无异于噪音。但在没有任何干扰下,它们是属于这座城市独有的声音,反射了现实。
就拿 Machover 创作过和正在创作的曲目来说,底特律是美国的摩托生产中心,Symphony in D 则充满了各类机动车引擎启动时发出的声音。

到了迈阿密,大多数声音都是稳定的环境声,人们在沙滩上玩耍,在餐桌上交谈,充满活力。因为来自古巴、委内瑞拉、哥伦比亚一些移民占据了大部分人口,居民的口音在他们的影响下很有地域特色。

而在费城,声音会不自觉的引导我们感受:这座民主发源地的政治气候发生了什么变化。

让噪声变成交响曲还是一次跨越专业的试验。音乐背景在其中没有享受任何优势,平凡人都可能加入到这场城市交响乐的创作中来。在 Symphony in D 现场演出时,Machover 邀请了孩子说出他们在底特律的梦想,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吉他手和非洲鼓手同时出现在现场。现场创作和提前录下的声音片段,让全部的人都有参与到创作中来。
Machover 和现场表演的孩子
科技是交响乐的另一大亮点
本来是健康杀手的噪音变成了可以欣赏的一曲交响乐,不知道每个人在听成曲时是什么感受?不过,如果期待它很和谐,可能还是要降低一下心理预期。
收集的声音有的窸窸窣窣,但更多的还是仓促。我们应该这样理解 Symphony in D ,这不是意味着城市自发形成一场交响乐,而是在其中的人和现场演出的乐手在配合,协奏了一曲带有画面感且生猛鲜活的城市之声。而这得多益于收音设备、编辑器以及一些电脑合成音效。
我们也可以对比二十多年前《里斯本的故事》里发生的场景。主人公在收录了无污染的声音后,对影像作出了补充,在含有目的性的无目的的行为中,展现了里斯本的光芒。

只不过,里斯本的故事更像是对影像的反思和对声音的探讨,充满了时间性和意识。Machover 做得则更具科技感,他正在对所处环境进行理解和试验。不变的是,更加遵从《里斯本的故事》中的逻辑“音乐和市区的河不分彼此”,言下之意即——音乐代表城市。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citylab、operaofthefuture、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