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雇员离开工作了10年的岗位另谋高就,通常没有人大惊小怪。
但生物学家颜宁这样做就引起了争议。这位清华大学教授接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将于今年秋季到那里做地位尊崇的冠名讲席教授。对中国来说,这是极为罕见的消息。
颜宁很有可能是多年来第一位被全球顶尖学府挖去做讲席教授的中国大陆教授。一位在中国实现职业起步的科学家,有这样的机遇,是值得祝贺的事情。
此事本不足为奇。世界各高校的教授跳槽极为常见。一位学者从牛津跳到普林斯顿,不会有人说三道四,但颜宁的消息自普林斯顿传回国内后则褒贬不一。可以看出,一些人对此不太适应。
网上有人批评颜宁忘了自己的博士导师施一公教授的“爱国宣言”,施一公是从普林斯顿辞职回到清华;还有人猜测颜宁是连续两年拿不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而“负气出走”,连她3年前在博客上讲过的申请基金的经历都被挖出当作论据。
颜宁辟谣“负气出走”:无稽之谈
5月9日,颜宁在微博辟谣,“我去不去普林斯顿关基金委什么事?”颜宁写道:“被无数人问这文章是否属实,还属实呢,明明就是莫名其妙,无稽之谈。”
颜宁是谁?
1996年颜宁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在2000年获得学士学位后随即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施一公。2004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之后继续在该校分子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7年10月,受清华生物系老系主任、医学院常务副院长赵南明教授的邀请,颜宁回到清华大学,受聘为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设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当时她30岁,是全中国最年轻的女性正教授之一。
自2007年回清华独立领导实验室以来,颜宁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在《自然》、《科学》、《细胞》三大顶级学术期刊发表原创论文14篇,研究成果于2009年和2012年两次入选《科学》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进展”。速度之快、水平之高,令国内外同行刮目相看。
在清华大学的10年间,颜宁主要运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手段,致力于与重要疾病相关的跨膜运输蛋白的结构与机理的系统研究,带领其研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性基础科研成果,包括解析了国际上攻坚几十年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s)高分辨率晶体结构,以及具有重要生理和病理功能的电压门控钠离子和钙离子通道的三维结构,其中葡萄糖转运蛋白结构已经被国际经典的生物化学最新版教材收入。
2016年,颜宁被《自然》评价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之一。
“清华厚道、大气、稳重,普林斯顿优雅、淡定、高贵,这是我一生中最爱的两个地方。”颜宁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表示。
2016年9月颜宁演讲。
为何离开?
5月8日,颜宁通过文汇教育称,这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因为过去10年我在清华大学获得了极好的支持,有优秀的学生、给我动力和压力的优秀又友好的同事们、给我全力支持的学校和学院管理部门等等。在这些无与伦比的软硬件条件支持下,我取得的科研成果甚至超过了自己回清华之初的预期。
但同时,我生怕自己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可能故步自封而不自知;换一种环境,是为了给自己一些新的压力、刺激自己获得灵感,希望能够在科学上取得新的突破。
另一方面,清华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都是我的母校,能够在这两所让我骄傲的母校任教是我一直以来的理想。我很开心10年前清华大学向我伸出了橄榄枝,2年前普林斯顿大学也同样向我伸出了橄榄枝,让我得以梦想成真。我也会凭着对清华的热爱和熟悉,为促进普林斯顿等国外一流学府与清华的交流合作尽我所能,这也是我在这个阶段回报母校的一种方式。
颜宁不欠谁一个解释
关于颜宁事件,中国青年报评论称,颜宁不欠谁一个解释。
一所大学,一个国家,人的流动都极为重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已证明,人的迁徙将带来活力与繁荣。对“单位”从一而终、“单位”包办一切的时代已经结束了。颜宁无论去往哪里,无论出于何种考虑,都与他人无关。
其实,颜宁不欠谁一个解释。她多年前就公开表达过到普林斯顿从教的理想。一个人实现了一个理想,是美好的值得祝福的事情。今天大量中国家庭将子女送到国外,努力追求他们的理想。总不能说这些家庭都在“背叛”国家。
中国大学有今天的局面,得益于邓小平近40年前加大派遣留学生的表态。此后一直实施的是“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方针。颜宁当年从清华毕业后赴普林斯顿留学,学成回国,如今又出国,是“来去自由”的最好体现。
“来去自由”,真正体现的是开放的大国心态。
许多人经常引用法国化学家巴斯德的名言,“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某种程度上,这句话被滥用了,用于“绑架”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之前,就辗转多个国家,在瑞士、德国、荷兰的多所大学任教。在每一个国家,这位巨人都在用智慧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
巴斯德此语的背景是普法战争,德国强占了法国领土。德国波恩大学希望授予巴斯德荣誉学位,他在国难中拒绝,表现出了崇高气节。华人科学家也屡有此类举动。40多年前,在美国的华人精英陈省身、杨振宁、何炳棣、田长霖等组织了一次声势浩大的保卫钓鱼岛的运动。
在平常年月,身处海外的华人精英也以不同方式支持了中国的发展。如李政道提出的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使整个物理学界受惠。
遗憾的是,很多人牢牢记住了巴斯德的那句话,却对“科学无国界”视而不见。
中国持续加大了对科学的支持力度并且收到了效果,颜宁的出现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现在,仍在追赶的中国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在所有的吸引力当中,国内社会对个体职业选择所展现出的善意,是重要的因素。
我与颜宁素昧平生。对她,我能给的只有祝福。祝福是表达善意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