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N朝鲜
靠谱的朝鲜资讯,最专业的朝鲜商务咨询,不一样的朝鲜深度旅行——我们在平壤有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内蒙古生态环境  ·  砥砺深耕 ... ·  昨天  
内蒙古生态环境  ·  砥砺深耕 ... ·  昨天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指南 | ... ·  昨天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指南 | ... ·  昨天  
文明内蒙古  ·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发生3.1级地震 ·  2 天前  
草原云 北方新报  ·  内蒙古满洲里市发生地震 ·  2 天前  
太格有物  ·  品牌故事|茶酔:推广清醒好奇文化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N朝鲜

金正恩“极大满意”!

IN朝鲜  · 公众号  ·  · 2024-11-20 15:48

正文


作者 / 林海东


先说几句题外话。

一、当地时间11月19日,普京签署了批准《俄罗斯联邦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的总统令。更新后的核威慑政策规定,如果敌方使用常规武器对俄罗斯及其盟国白俄罗斯进行侵略,对其主权和领土完整造成严重威胁,俄罗斯有权动用核武器。

简单讲,尽管新版政策仍然将核武器视为威慑和防御手段,但实际上 降低了使用核武器的门槛 。这与朝鲜的核武力政策有些相同之处。

这件事情的发生,缘于美国允许乌克兰纵深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俄军方当地时间11月19日表示,乌军当天使用6枚美制陆军战术导弹( ATACMS )攻击了俄境内布良斯克的某处目标。这大致意味着美国松绑了对乌克兰使用武器的限制。但问题是,美方的允许目前只是媒体报道的“匿名官员表示”,从白宫到五角大楼都不置可否,甚至持否认的态度。法国《费加罗报》官网日前报道称,法国和英国也已允许乌克兰使用SCALP和Storm Shadow ( 风暴阴影 )导弹对俄罗斯领土进行纵深打击,但随后该报又删除了该报道中的相关信息。

这又是一个罗生门,虽然美国态度暧昧,但俄罗斯却成功地更新了它的核武器使用学说。

二、入俄朝军在哪儿?韩国国情院11月20日发布了最新的情报信息——

  1. 在接受适应性训练之后,约1.1万朝军士兵10月底转至库尔斯克;目前分配到俄军空降旅或海步旅,正在接受战术和无人机相关训练,“据了解,部分朝军士兵已参加战斗”,但不确定具体行动状况。

  2. 国情院认为,参战朝军正在发生人员伤亡,但不确定伤亡规模。

  3. 针对媒体报道的朝军伤亡、被俘、投降等情况,国情院表示,相关信息“存在很多相互矛盾的情况”,目前正在进一步了解确切信息。

  4. 确认朝鲜向俄罗斯追加武器出口,追加部分包括170毫米自行榴弹炮和240毫米多管火箭炮等。

  5. 鉴于日前普京会见朝鲜外务相崔善姬的动向,国情院认为,双方“肯定进行了非常重要且敏感的对话”,并由此提出金正恩突访俄罗斯的可能性。

信息很新,但内容很老, 在朝军参战问题上仍然是“一切都不确定” 。从上述信息看,韩国国情院公开发布的这些所谓“情报”,绝大多数来自媒体或自媒体的开源信息,顺便给媒体或自媒体的消息做了个背书。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它手里真的有料,只是不方便公开出来。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玩得一手好“情报”!
归正传。



金正恩11月19日前 往平安南道,“亲临现场指导成川郡地方工业工厂建设工程”( 上图 ),对建设成果表示了“极大的满意”。

2月28日,历史性讲话

2月28日,奠基

2月28日,按下爆破按钮

2月28日,破土动工第一炮

怎么可能不满意?因为这里是今年2月“ 地方发展20×10政策 ”实施后开工建设的第一家地方工业工厂,是金正恩“出席奠基典礼并发表历史性讲话”的地方,是“在朝鲜式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工业革命的庄严炮声响彻大地”的第一炮。





金正恩将2020年定义为“地方发展20×10政策元年”。现在,2024年将尽,成果要交工了,从成川郡开始,由成川郡结尾,这显得很圆满;元帅这次甚至穿上了2·28开工典礼时穿的那 件黑皮夹克( 上图 ),首尾相顾,有始有终。若是在别的市郡,金正恩可能会横挑鼻子竖挑眼,找出一堆不足,提出一堆改进意见,但 在自己亲自奠基并发表“历史性讲话”的成川郡,必须“极大满意” 。找别人的茬儿容易,挑自己的毛病难,毕竟这是“自己的孩子”。

进一步说,尽管元帅坦承 建国近80年来没有搞好地方经济、让地方几代群众吃苦 ,但这毛病基本不在他身上; 虽然元帅深深自责,但问题的根源是爷爷和爸爸没搞好 ,而他以“地方发展20×10政策”掀起了一场从根本上解决地方经济民生问题的“地方工业革命”,尽管这场“革命”需要耗时10年,就像 他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也需要10年一样

平壤、地方两重天,这实际上是朝鲜国家经济与地方经济之间发展极不均衡的写照。我们之前曾经讲过, 朝鲜的国家经济与地方经济一直是两条线,国家不仅不扶持地方经济,还要从地方抽血 ;最典型的就是,不仅不管地方经济发展和地方收支,而且要求各地方将每年的财政结余上缴中央财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