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姜胡说
我姓姜,大家都管我叫大胡子。跨界疯人院院长。我是一名企业顾问,过去的十几年里我一直在帮助企业改进产品和团队。姜胡说是我去年开通的私人帐号。在这里,我们只关注两件事:第1.如何帮助个人成长,第2.如何通过成长赚到钱。就这些,别的没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姜胡说

深度好文 | TMD!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到底在说什么?

姜胡说  · 公众号  ·  · 2017-06-18 10:5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好吧,我承认,这篇文章多少有点标题党。

就价值而言,

实际内容所探讨的深度远远比标题有价值的多。


商机


找到了用户需求与现状之间的差距,

就找到了商机。


用户需求来源于两个方面:

1、人性的基本需求,

2、外在环境引发的欲望。


人性的基本需求在几百、上千年前就已经探索清楚了。


所有的社会形态,没有任何一种比宗教更了解人性。所有的宗教,都至少有一个被人传颂的神话故事。所有的神话故事,都至少有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所有的英雄,都有一个共同的成长历程。



约瑟夫.坎贝尔在《千面英雄》这本书里提道,从古到今,在人类文明中出现的各个神话故事,都有一个普遍存在的原型,他将其命名为『原神话』。


『原神话』里的所有英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成长过程: 启程——启蒙——考验——归来。



首先,所有的英雄人物都会出现在一个没有纷争而又安静的新手村。然后一个偶然的事件引发了剧情的改变,英雄走出新手村,开启了英雄之旅。一路上打怪升级,历经种种磨难,直至终极BOSS的出现。


无论如何,英雄都不会是反面人物的对手。直到它突破自我,完成剧情的反转。

比如《魔戒》,比如《阿甘正传》,比如《狮子王》,比如《西游记》…


想想看,还有比英雄一出场就把敌人踩在脚下更鸡肋的故事么?

相对4:0被横扫,在1:3落后的情况下实现惊天逆转更让人热血沸腾。



好吧,我承认,我是克里弗兰.骑士的忠实球迷。


也许你和我不太一样,但你一定有自己的理由。

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有它的动机


这个动机可以是:

愉悦(游戏、电影…)

痛苦(医院排队、春节回家…)

希望(约会、高考…)

恐惧(保险、疾病…)

社会认同(身份、排行榜…)


人们购买的不是你的产品,

而是更好的自己。


趋势创新


无论是史蒂夫.乔布斯,还是埃隆.马斯克,都会 竭尽所能地洞悉消费者未来的需求。从而通过触发引爆点来创造新的消费者期望 ,驱动下一轮经济时代的到来。


如何发现新的趋势呢?

研究消费者,或者观察那些优秀的企业。尤其是那些极具创新精神并且为用户带来更高价值的企业。

一旦体验过真正优质的产品或者服务,人们很难再降低自己的标准。


可以通过各种商业媒体、书刊,公司新闻,社交媒体,众筹网站,各种会议、活动,商业领袖发言以及日常生活,监测他们的信息。


你应该有针对性的获取信息,并分门别类。

哪些属于人性的基本需求?

哪些属于趋势研究?

哪些属于变革驱动力?

哪些属于灵感/案例?


什么是人性的基本需求?

消费趋势总是源于人性的最基本的需求和欲望。

理解趋势的核心就是识别这些需求和欲望。比如成就感、参与感、自我价值实现等等。

我在上一节提到了很多这方面的内容。


趋势研究包括哪些呢?


月初,玛丽.米克尔在Code大会上公布了一份长达365页的2017互联网趋势报告。

报告中称中国互联网公司很难再从数量上获得红利,正如马化腾和王兴在互联网下半场中提到的一样,每一个用户的时间、活跃度和购买力变得尤为重要。而很多中国的大公司,比如腾讯、阿里、小米、联想、华为正在试图将他们在中国获取成功的模式复制到印度。

过去一年,中国用户花在网上的时间占据了整体媒体时间的 55%,对着手机的时间也第一次超过了电视。

相比美国的在线娱乐消费,中国互联网用户更多地把钱花在了网络直播上。电商和游戏是目前中国赚钱效率最高的两类应用。

… …

与去年相比,今年报告的页数比去年整整多出了70%。我建议你至少认真读一下关于中国的章节。


我在上一篇文章也提到了 《未来消费者的三大趋势》

1、追求更高的品质

2、更加积极的价值取向

3、自我价值的实现



6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这一决定让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极为不满。他在给苹果内部员工的一封电子邮件中,重申公司对气候变化的立场,并抨击总统的决定。库克表示,苹果将继续致力于闭环供应链,并停止采矿相关活动,会更多地利用清洁能源。


与特斯拉使用锂电池替代汽油作为能量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一样。

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公司都 想对世界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使自己的行为远离那些可能对环境、社会、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让自己陷入消费罪恶感的漩涡



什么是变革驱动力?

趋势总是离不开改变。

它往往是由一些具体的公司或者产品推动的,从而产生的一系列市场变化。



去年一年 微信和支付宝给中国市场带来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了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性,即便是路边贩卖小吃的大妈,也知道如何通过二维码的扫一扫来收取费用。过去二十年信用卡没有搞定的事情,微信和支付宝仅仅用了两年。


移动终端的普及也成为了未来趋势创新的驱动力 。2016年末,中国手机网民占总体网民的比例已经高达95.1%,消费者的衣食住行正向移动端深度倾斜。



如果没有这两个驱动力,网红直播和知识变现经济就无从谈起。


什么是案例/灵感?

观察那些大企业和创新型公司,观察它们应用趋势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衡量现有产品对客户期望的提升。


这些案例经常会作为我们观察未来趋势的佐证。


比如5月26日,阿里巴巴从易果生鲜收购联华超市18%的股权,从而成为联华超市的第二大股东。结合之间阿里巴巴入股苏宁、收购银泰、控股三江购物。以及京东到家与达达合并、获得沃尔玛入股、入股永辉超市的一系列动作。



我们是否可以得出和马云一样的结论:不是零售业不行了,是你的零售业不行了。

就在顺丰丰巢和菜鸟物流相互切断对方数据接口不久。另外一家智能快递柜公司速递易宣布,将会获得来自菜鸟、中国邮政、复星三家公司的投资。

百货商店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像7-11、全家、丰巢、速递易这样的便利店和快递框却方兴未艾。

中国正式进入了『新零售』的时代。



将这四个方面结合在一起,以寻找到人们的现状与期望之间的矛盾点。

创新就产生了。


有些创新属于商业模式的创新,

比如滴滴的共享经济。


有些创新属于市场/活动的创新,

比如摩拜针对高考考生发起的免费骑行行动。


有些创新属于产品/服务的创新,

比如Misterb&b,一个专注于同性恋群体的民宿短租平台。


有些创新则属于愿景的创新,

比如阿里巴巴的新零售。



搜集的信息越多,对于消费者需求和未来趋势的洞见就越接近真相。


三种声音



一个月前,我在 《如何完成你『内在操作系统』的升级&自我进化》 一文中提到,要向高人学习。尤其是那些行业的领导者学习。


他们获得的信息比你多,处理信息的能力比你强,吃过的猪肉都跟你吃的不一样,他们比你强不是因为他们聪明,而是具备你不知道的认知。


向他们学习。

了解他们的视角。

是我们把握时势的一个重要手段。


注意,我说的是了解他们的视角。

但并不代表他们就是对的。

越大的公司越容易陷入认知壁垒。

我们要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


5月28日,在贵阳刚刚结束的数博会(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中国互联网的三大巨头分别对未来进行了预测。



马云说,『 数据 将成为主要的能源,如果离开了数据,任何组织的创新都基本上是空壳』。『由于大数据时代的出现,我们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将进行重新定义』。



李彦宏的观点是,『数据不是根本。数据更像是能源,推动时代进步的还是 技术、是创新 ...工业时代最宝贵的东西不是煤,而是蒸汽机这样的技术革命。人工智能时代最宝贵的也不是数据,而是因为数据带来的技术上的创新。』



马化腾说,更重要的一个要素是『 场景 』,『最关键的是场景。有了应用场景,就有了市场,数据自然会产生,也会驱动技术发展,人才也会随之而来。从不可复制性的角度来说,计算能力和大数据都是可复制的,但是市场和人才是不可复制的。』


三位大佬,三个不同的视角。


你怎么理解这三个视角呢?

(先别着急往下看,试试寻找到你自己的角度)。


数据


6月1日下午,阿里巴巴的物流平台菜鸟发微博称,顺丰关闭了对接菜鸟的物流数据接口,停止给淘宝平台上的包裹回传物流信息。



顺丰方面回应,菜鸟提出,所有快递柜信息的触发必须通过菜鸟裹裹,取件码信息无条件给到菜鸟,丰巢需要返回所有包裹信息给菜鸟。阿里方面一直希望顺丰从腾讯云切换到阿里云,并要求丰巢提供大量的数据信息。


结合昨天菜鸟将会投资智能快递柜速递易的信息,你会想到什么?


马云不只一次的宣称DT时代的来临。

他甚至将阿里巴巴定义为一家数据公司。

得益于马云的远见,阿里云已经是国内最领先的云服务公司。

正如马云所说,由于大数据时代的出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概念将会被重新定义。


商机来源于用户需求与现状之间的差距。

而需求来源于两个方面:

1、人性的基本需求

2、外在环境引发的欲望。


大数据和社会学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无限的接近消费者当下的需求,以便于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拥有更多、更好、更即时的数据,就越可能推演出更有价值的洞见,已解决消费者的痛点。


技术


大数据可以帮助企业无限的接近消费者当下的需求。而 创新往往意味着新的趋势。

它可以为用户带来更戏剧化、更令人兴奋、更好的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新期望


当外部变化引发出新的、满足人性需求的新方式时,趋势就产生了。

而具体的产品或服务就是名副其实的潮流。

比如苹果的iPhone,

比如特斯拉的Model S,

比如阿凡达的3D技术。

长时间以来,著名服装品牌优衣库一直都对外宣称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而非时尚公司:


“优衣库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一家服装制造企业,而是一家技术公司,优衣库的竞争对手是苹果,而不是 Gap。”

--  柳井正


在高端品牌被诟病质量差的时候,优衣库则一直强调材质多过时尚。它与很多顶级的合成纤维制造商合作,开发新的功能材料。例如摇粒、HeatTech、3D U-Knit 技术等等。


就像蒸汽机、互联网为这个世界带来的变革一样,新技术的创新给了很多新兴企业弯道超车的机会。


百度需要这样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玛丽.米克尔在6月1日闰国Code大会上发布了2017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

在报告的最后,米克尔将过去的五年称作『史诗般的五年』,全球市值最高的五家公司全部是科技公司,分别是苹果、Google、微软、亚马逊、Facebook。

来自中国的两家公司,腾讯、阿里巴巴分别排在第九和第十位。


百度、腾讯、阿里巴巴这三家在PC互联网时代确定的BAT格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重新完成了洗牌。

虽然领先的仍然是BAT三家巨头。

不过百度与另外两家的距离在不断的拉大,相较于腾讯和阿里巴巴3000亿美元的市值,百度当前的市值不足700亿美元。


新技术会引发新的消费趋势,最关键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如何利用新技术、采用全新的方式、更好地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


马化腾在谈到李彦宏和马云的发言时说,我大胆点评一下,李彦宏谈的是从0到1,需要由创新技术驱动;马云讲的是从1到N,这个过程需要持续不断的数据驱动。他们谈的是不同阶段。


阿里的战略,

腾讯的产品,

百度的技术。



李彦宏选择技术,一方面是因为百度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在错过了移动互联网之后,百度直接将自己的战略核心调整到了人工智能。他需要 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从技术上引领用户的新需求,从而获取更多的红利。

这是一个从0到1的阶段。

至少马化腾是这么看的。


场景


产品论到极致,就三条:

1、用户是谁?

2、你能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3、如何连接。


如何说马云的大数据理论和李彦宏的技术论是针对用户价值的话。

那么腾讯的定位就是连接。

北京时间6月8日,美股开盘后,阿里巴巴大涨逾13%,股价创历史新高。一日增加430亿美元,总市值突破3600亿美元超越腾讯,成为亚洲最高市值公司。马云爸爸也重新超越王健林成为中国的首富。


5年以前,阿里巴巴一年的收入还只有腾讯的1/5。

但是现在,阿里巴巴的收入、利润、现金流方面都已经超过了腾讯。

2017年,阿里巴巴的收入达到了1580亿,比腾讯多26%,

而自由现金流则达到了688亿,比腾讯多23%。

从总体上讲,阿里的利润和收入都超过了腾讯。


但是一直以来,腾讯的市值往往是更高的那一个,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方面是因为腾讯的盈利模式更轻。

而另一方面则是它的商业模式更具有想像力。


业界有一个描述腾讯商业模式的小段子。


问: 什么是互联网?

答:在人工智能没有到来之前,人与人的连接就是互联网。


再问:那 什么是移动互联网?

答:微信就是移动互联网。


那请问马总, 什么是互联网+?

互联网+就是指用我们家的QQ和微信连接一切。



2016年年底,马化腾宣布微信支付线下超过了支付宝。

腾讯的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微信月活用户已经达到了9.38亿。


三巨头中,谁的场景最丰富?当然是腾讯。

腾讯的连接器定位,让它可以融入一切场景


今天BAT三家分别在社交、电商和搜索有各自的主战场和场景。

滴滴、摩拜有交通出行的场景;

微信、支付宝有支付场景;

新美大、58,有日常生活的场景和使用习惯。

有了这样的战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就可以借助新技术,从而把握先机,否则的话,你空有技术、空有数据是远远不够的,你提供给谁?通过什么渠道给用户呢?

— 马化腾


当然是我们家的QQ和微信。


TMD


产品论到极致,就三条:

1、你的用户是谁?

2、你能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3、如何将价值传递给用户?


找到了用户需求与现状之间的差距,

就找到了商机。


用户需求来源于两个方面:

1、人性的基本需求,

2、外在环境引发的欲望。


数据(Data)可以帮助企业无限的接近消费者当下的需求。

技术(Technology)可以为用户带来更戏剧化、更令人兴奋、更好的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新期望。


有了这两个元素,就有了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基础。

那么如何将价值传递给用户呢?

场景(Moment)。

它完成了人与商业连接的重构。


T、M、D,

技术、场景、数据。

它们不但是百度、腾讯、阿里当下最关心的三个方向。同时也是 互联网下半场兵家必争的三个战略要地






推荐几篇相关文章:


如何引导用户的行为

如何操控用户的潜意识

未来消费者的三大趋势

如何升级你的操作系统

关于认知扩展的几点补充


-----------  这是分隔线  -----------


写的这么好,打个赏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