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被“高薪职位”所诱惑,没想到卷入了“培训贷”,为了获得“就业资格”,被迫花费近万元购买了12节培训课程,为此背负每月700多元的债务。
另一位刚刚走进校园的女大学生,因为钱不够花,就想通过贷款做兼职生意,却稚嫩地相信了拍“裸照”担保贷款的方式,结果成了一场“噩梦贷”。
今天,我们辗转联络到两位受害的当事人,通过现身说法,讲述她们的受骗经历,让深刻的教训有如猛击一锤,警醒广大的青年学生。
23岁的小邓(化名)是在国外念书的大学生,去年8月,她回国找工作,偶然间在求职网站上看到一个高薪职位推介——“某中心对外汉语教师,时薪300元”。小邓为之心动,就给上面的邮箱地址投了简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没过几天,小邓就接到了这家教育机构的电话,一位姓阮的女士约她在广州市天河区某大厦内面试。面试当天,小邓接受了一位女面试官的提问。
“大致是问我在哪里念书、英语水平如何、是否有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等等。”小邓如实回答自己并没有教师资格证,“那名面试官听了我这话,脸色马上就变了,说没有资格证,以后无论在哪里都找不到对外汉语教师的工作。”
小邓正准备放弃,面试官又告诉小邓,可以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课程,培训完,公司会组织考试,通过的就可以取得“培生证”,
“她说这张证很有用,无论是在广州还是全国,都可以畅行无阻。”
面试结束后,公司工作人员又推荐小邓去听一下隔壁马上就要开始的讲座。谁知一进去,小邓就被汹涌的各种推销信息裹挟住了。
“在做演讲的那个人,一直在大力地宣传汉语,说汉语是国际化的语言,未来将统治世界;同时,又在推销取得‘培生证’很重要,好像没有这个证就寸步难行一样。”
虽然当天小邓并没有和这家公司签订合同,但她回家之后,隔三岔五还是会收到这家机构发给她的信息,希望她好好考虑一下。
去年10月,小邓的工作已经落实,想到接下来正好有空闲时间,去参加培训、考个证也不错,于是就又和阮女士联系。对方告诉她,培训一共有12次课程,价格为10860元。“考虑到你是‘熟人’,可以给你最低折扣,只要8680元。”阮女士告诉小邓,培训课程可以选择一次性付款,如果钱不够,也可以分期付款,只需要绑定百度钱包,就可以享受12个月“免息还款”。
因为没有那么多钱,小邓选择了分期付款,并按照要求绑定了百度钱包。“每个月要还700多块,其实压力也不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办好手续后,小邓正式参加培训课程。“培训是小班教学,强度也很大。”课程安排很满,一周三次,一天从早上10点一直上到下午5点半,内容以理论课为主,“基本都是照本宣科。”
根据小邓和该机构签订的合同,培训除了授课,还有“实践课”的形式,每个人都有一两次单独给外国人上课的机会。令小邓感到困惑的是,机构并不允许小邓和其他学生告诉外国人自己是培训生,说是“要以正式老师的身份讲课”。
去年12月培训结束,小邓参加了“培生”汉语教师资格证的考试,考试过程却让她大为吃惊:“从来没见过这么随便的考试。”考点设置在大学城某高校的教室内,考生进场既不用检查身份证,也不用上交手机、书包等随身物品,“90分钟的考试只有60道选择题,非常容易,监考老师也对考试秩序也好像不怎么管。”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在参加考试前,有学生曾置疑,认为“培生”考试不是国家汉办组织的考试,提出希望参加后者,但机构相关负责人告诉学生:“两者在认可度上并没有很大区别,汉办不仅更难,而且要加收1000元的手续费。”小邓回忆,90%的学生都选择参加了机构推荐的“培生”考试。
今年2月,小邓和同学们收到了培训机构导师发来的微信,告诉他们通过了考试,称有“内部消息”。学生们反复催促机构发证,却被“还在走程序”为由迟迟拖延。“既没有分数,也没有成绩单,我们都感到有些疑虑。”直到5月下旬,才拿到了所谓的“证书”。
“我们拿到自己的证书时,都觉得自己被骗了。证书上连编号都没有,只写着XX同学完成XX公司的培训,右上角有一个Peaeson(培生)公司的标志。”
其间,小邓被反复推销出国工作的项目,“他们告诉我已经通过了考试,只要拿到证书就有资格出国工作,再交2万5千元的中介费,就准保我一定能出国。”在老师的劝说和朋友圈里“高大上”国外生活的引诱下,小邓交了5000元的定金,但手续的办理却磨磨蹭蹭,“很难联系到客服”。
有些学生拿着证书要求公司退款时,公司却以“你们是与第三方分期付款平台签订的合同”为由拒绝,同时还以“不还款将影响未来买房买车的信誉”进行威胁,小邓和不少同学由于担心自己信誉受损,只好选择了“不去计较”。
“还有4个月分期就能还完款了。”尽管每月700多块钱是一笔大开支,但想到以后再也不用“负债”,小邓说她也终于能松一口气了。
抓捕犯罪嫌疑人
17岁的美美(化名)本在韶关求学,和大多数的花季少女一样,她也期待自己有一段美好的大学生活。但今年4月,她却回到了家,向父母提出了休学的要求。因为“裸贷”,让她背负了沉重的“青春债”。
面对民警和记者,美美犹豫了许久,带着满脸倦容,缓缓地讲述自己被金钱蒙蔽而做出的“荒唐事”。
遭受“裸贷”的受害事主
南方日报:是什么促使你决定报警?
美美:今年4月中旬,我刚走进宿舍,就发现另外几个同学背着我在说悄悄话,过了一会儿,一个好朋友问我,是不是经济上出了些问题,我就知道事情藏不住了。后来,妈妈给我打电话让我赶紧回家,她也知道了。我感觉事情越来越严重,妈妈说服我去报警。
南方日报:你为什么需要贷款呢?借钱来做什么呢?
美美:去年12月,学校快放寒假,我决定留在学校做些兼职,一方面是家里给的钱有限,可能没有办法覆盖我日常的开支。另一方面,我和几个网友一起做类似于炒股的微交易,老是赔钱,感觉钱已经不够用了,所以就想借些钱赚回来。我就在QQ兴趣部落里搜素和“贷款”有关的群组,发布要贷款的帖子,后来就认识了第一个给我贷款的人,就用微信和他联系。
南方日报:借了多少钱呢?怎么个还法?
美美:第一次我借了3000块,按要求分6次还,每次还750块钱。对方让我提供身份证、学生证,还有父母、同学的联系方式,说我是学生,没有还款能力,需要拍“裸照”作为担保,如果能按时还款,就把照片删掉,不按时还款,就要“后果自负”。
南方日报:对方要你拍“裸照”担保,你怎么想的?
美美:我当时没有想那么多,觉得有借有还,而且自己肯定能够还上,于是就按他的要求拍了。前三期我还能按时还,到了第四期,我快还不上了,收到他的催款短信又很着急,只能找其他人借钱。
南方日报:总共贷了多少次、多少钱?
美美:一共贷款了8次,本金是13000,本息合计是15750块,每次都是差不多的程序,都要照片。
南方日报:有收到过威胁吗?
美美:今年4月5号,我就收到一个放款人的信息,让我给他1000块钱,如果不给他,他就把我的照片发给我父母和学校。我之前找他借过3000,但他后来并没有借钱给我。我说我要报警了,他却威胁说,说要想清楚后果。后来他又发信息催我,我很害怕,就把他拉黑了,再后来,我的父母和同学就知道了。
南方日报:你后悔吗?
美美:我恨他,也恨自己,当时被钱蒙蔽了双眼。我打算转学,到一个谁也不认识我的地方重新开始。
抓获嫌疑人
美美打算重新开始,
但有的人却还被困在噩梦中无法醒来
今年3月,小陈因欠朋友钱急需借钱,于是在QQ的“兴趣部落”关注了一个小额贷款社区放款人施某,并向他申请贷款3000元,月息270元。然而,施某却提出了一个让小陈十分为难的条件:要求提供全身裸体照片、视频、身份证和家属电话号码,作为贷款抵押和担保。
小陈陷入纠结之中,抱着“仅仅是紧急周转,很快就能还上钱了”的心理,她还是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了操作。但随后发生的事情却超出了她的控制——施某以照片和视频不像同一人为由拒绝放款,并通过微信将裸照发给小陈,勒索1000元。更令小陈不安的是,施某将她的裸照发给其母亲,并威胁汇钱,否则将小陈的裸照发至网上。
在母亲的陪同下,小陈最终选择到派出所报了警。广东警方经过一个多月的侦查,在安徽合肥将涉案嫌疑人施某抓获归案。小陈却因此留下了心理阴影,至今仍休学在家。
去年以来有关大学生深陷校园贷的新闻屡见报端:厦门一名大二女学生欠款57万被发裸照,绝望自杀;郑州一大学生以同学名义借贷58万元,无力偿还而跳楼自杀;武汉一大学生借款千元而后贷款本息竟然滚至26万,被迫患上抑郁症……
5月底,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通知,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要求各地加强对校园网贷业务的清理整顿。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部署相关部门加大打击整治力度,广东公安机关发起“飓风19号”专案统一收网行动,集中对涉“校园贷”及其关联违法犯罪活动进行重拳打击,共摧毁犯罪窝点20余个,抓获嫌疑人180余名,破获案件190余宗,受害学生350余人。
严令高压下,大多数网贷平台已经暂停了面向大学生的贷款服务,但仍有个别平台顶风作案,也有的改头换面做起了电商购物、分期还款的生意。
校园贷如何变了味?近两个月来,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展开了一番明察暗访,戳链接查看>>>零首付、免手续费、有学号就能借——记者暗访:校园贷为何成了“青春债”?
正值高考录取进行时,为了帮助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们更清楚地认识校园借贷、树立正确理性的消费观念,南方日报、南方+现已推出“打击非法校园贷 守护青春不变味”系列报道,通过暗访、调查等形式,揭露校园贷乱象,关注校园金融生态和学生消费心态,探讨如何促进校园贷规范发展,切实保障学生权益。敬请关注。
策划统筹 | 戎明昌 洪奕宜
撰文 | 吴珂 洪奕宜
编辑 | 洪鑫 陈茜
校对 | 冯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