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趋势交易的奶爸
以交易为生,以带娃为乐。专注趋势的职业操盘手,每晚9点分享交易理念、技巧、资讯和A股点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有限次重复博弈  ·  //@西峯_突然之间://@李迅雷:说明一下 ... ·  昨天  
经济观察报  ·  600837终止交易 老牌券商海通证券落幕 ·  2 天前  
数据宝  ·  最新筹码大幅集中股出炉 ·  2 天前  
四川商务  ·  我国服务贸易规模首次超过万亿美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趋势交易的奶爸

3000字!一篇文章教会你买股票

趋势交易的奶爸  · 公众号  · 财经  · 2019-12-23 22:08

正文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专注大趋势,不负好时代。


奶爸按: “雪球”最近在编一本炒股教程,叫做《新股民的第一堂课》,我应邀起草了其中一个章节:如何看K线。现将有关内容分享给大家:
1
很多人第一反应,学了K线技术,是不是就掌握了股市涨跌的秘密,从此能够预测涨跌,轻松赚到大钱。这个必须要先提醒一下,完全是个误会,完全不存在的。
学习K线技术,只是学习分析市场的方法。这个方法能不能赚钱,取决于你的理解程度、熟练程度、执行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就好像学了投篮技术,不代表从此就有高命中率;学了象棋规则,不代表从此就能赢棋。
所以特别重要的是: 你不要到处去找牛的方法、各种绝招,太多行业其实没有任何秘密。我们最应该做的,应该是把最基础的方法理解透、运用好。 就好像打篮球、下象棋,大家都是在同样招式和规则下竞技,但结果总有高下。这个高下在股市的体现,就是有人赚钱、有人亏钱。
好了,言归正传。K线技术已经有上百年历史,有时也叫做技术分析、趋势交易等等,但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就是:看图作业,从K线的运行规律来想办法赚钱。
2
技术分析是建立在“三大假设”基础上的。大致是: 第一,K线反映背后所有信息;第二,K线波动是有趋势的;第三,历史会重演。
这“三大假设”并不完全精确。比如第一条,如果K线能反映背后所有信息,那么市场就应该完全有效的。而事实上,市场并不是完全有效的。
所以,更精准的理解是:比较长时间的K线,能绝大部分反映背后投资人所有已知信息,而短期的则不一定。
还有第三条,我们也必须知道,历史虽然会重演,但又不会完全重复。
我们如果决定选择用技术分析的方式来炒股,就必须认可、理解这“三大假设”。否则,技术分析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而技术分析背后更深刻的基础,是“人性永不变”--面对差不多的市场状况,绝大部分投资人所表现出来的贪婪、恐惧、侥幸等,都是差不多的,所以结构图形差不多的K线形态,才会总是反复出现。
讲到这里顺便说一句,很多人总是问,技术分析要不要关心股票基本面。大家对照技术分析“三大假设”,就应该知道正确的答案。技术分析实际是通过K线图形,对背后的人性在博弈,只需要看图就行。
3
技术分析第二个需要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是“道氏理论”。这个理论是一位名叫“道”的美国人归纳总结的,所以叫这个名字。
“道氏理论”的主要内容,或者主要贡献:
一方面,把K线变化分为主要趋势、中期趋势和短期趋势。 其中,主要趋势持续一年或以上,大部分股票将随大市上升或下跌,幅度一般超过20%;次级折返的中期趋势与主要趋势方向相反,持续超过3周,幅度为主要趋势的1/3至2/3;短期趋势只反映股票价格的短期变化,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
那么实际上, K 线的变化就是由主要趋势,加一些次级折返的中期趋势,还有相对随机的短期趋势组成。 这高度概括了K线运行的规律,后面我们讲实战时需要用到。
另一方面,“道氏理论”也提出了3个重要假设。 假设一:中短期走势可能被人为操纵,但指数的长期趋势不能人为操纵;假设二:指数永远会适当地预期未来事件的影响;假设三:“道氏理论”是客观化的分析理论,当主观使用它时,就会不断犯错,不断亏损。
第一个假设告诉我们,最值得分析研究的,是长期趋势。第三个假设有点拗口,简单翻译下就是:技术可以用来客观分析市场,但别用来主观预测市场。也就是一开始我所提醒的。
好,大家仍然别急,我接下来再说个理论,然后自然而然就能推导出,K线的技术分析到底应该怎么做。要让大家知道最根本的原理,知道所以然。
4
技术分析还有个重要理论,叫做“波浪理论”,是美国证券分析家艾略特归纳总结的。抛开细节,我简单描述下。
“波浪理论”认为: K 线以趋势方式运行时,像波浪一样,是有规律和周期的。每一个周期由5个上升浪和3个下跌浪组成。5个上升浪中,1、3、5浪是三波上涨,2、4浪是下跌(也就是“道氏理论”中说的次级折返走势);3个下跌浪分别为A、B、C浪,其中B浪是反弹(也是次级折返走势)。


为什么是这样的规律和周期?可能是,三波上涨中,第一波上涨是先知先觉的人买出来的,然后回调,更多大众看了到赚钱效应,纷纷入场,推动了第二波上涨,再回调后,这时市场已经很热了,大家都知道入场就能赚钱,于是不炒股的人也开始抢着进场,推动了第三波、也就是最后一波上涨,俗称“冲顶浪”。
见顶后下跌,有不少股票抛售过早被“轧空”的投资人、高位减仓等待下跌后回补的投资人,还有后知后觉刚赶过来的投资人,会接一次盘,所以就会出现3个下跌浪中的“B浪反弹”。
以上逻辑是畅通的。但实战应用中最大的麻烦是,每个浪到底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每个浪的涨跌幅度,到底会有多大?这个很难搞清楚,往往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从而导致大家常说的“千人千浪”。
实际上,“波浪理论”根本不是用来猜涨跌的时间和幅度,而是要让我们内心非常清楚:由于人性原因,K线一个大的趋势周期,会有这样几个大的波段结构。
5
综合以上内容,技术分析激动人心的两个结论就出来了:
第一,我们做技术分析,需要站在大周期的角度把握大趋势,而不应该是每天进进出出、冲冲杀杀。
第二,无论是“道氏理论”还是“波浪理论”,有一个地方说的都是差不多同样的意思:买在长期上涨趋势中的次级折返走势,或者买在5个上升浪中的2个下跌浪。通俗点说,就是“牛市逢低做多”。 可以看出,在经典技术分析里,“追高”是不允许的。
“牛市逢低做多”这句话,一共包括三个词组,分别是:牛市、逢低、做多。首先,我们定义一下什么是“牛市”。这一点,“缠论”里定义得很清楚。
“缠论”认为:走势分为3种:上涨、盘整、下跌;而趋势只有两种:上涨、下跌。
那么,到底什么是上涨什么是下跌呢?你看一段中期K线,把波动产生的每个高点连起来、每个低点也连起来。如果每个高点都比前面的高点要高,每个低点也比前面的低点要高,就是上涨;如果每个高点都比前面的高点要低,每个低点也比前面的低点要低,就是下跌。


大的上涨趋势,就是“牛市”,或者叫做“多头市场”。也可以用趋势线或者均线来定义“牛市”,这里就不展开说了。大家可以知道一点的是:均线是弯曲的、天然的趋势线。
其次,我们定义一下什么是“逢低”。前面一段下跌的走势开始衰竭、可能终结的时候。这时候,接下来只能是上涨或者盘整,就很值得去博弈。
一般认为,股票的成交量降低、K线的波动变小,即“缩量收敛”,是走势衰竭的主要标志。好的技术分析买点,往往在随后出现。
最后,我们定义一下什么是“做多”。这个几乎不用解释,就是买买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