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宏高端智库
主要宣传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最新研究成果,评析当前市场和社会热点事件,重点领域改革重大进展及前瞻,以及建设高端智库成果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国宏高端智库

中国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贡献方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体会

国宏高端智库  · 公众号  ·  · 2017-12-14 17:2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我国全方位的外交布局过去五年来已经深入展开,并积极参与了全球治理的一系列标志性事件,推动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变革,并已经成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要参加者、推动者和建设者。当今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正面临新的挑战,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也在逐渐形成,在推动我国形成全面的对外开放格局的进程中,将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中国设计和方案。


我国全方位的外交布局深入展开


过去五年,中国全面推进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全方位外交布局已经深入展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五年来我国的和平外交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和平发展的总体外交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一系列新理念始于2013年1月28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讲话,阐述了中国外交的整体思路:重申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强调中国发展要顺应世界潮流;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


概括起来讲就是,中国机遇和世界机遇的互动及和平发展的辩证统一。“两个机遇互动”表明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不仅要利用全球化的机遇推动自身发展,而且强调要使中国发展成为推动整个世界进步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发展的辩证统一,即我国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绝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利,绝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中国要和平发展,别的国家也要和平发展。随着中国日益成为国际体系的关键参与者甚至塑造者之一,和平发展不仅成为中国自身的战略选择,也成为一个新兴负责任大国的重大国际责任。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大国外交理念


2013年6月,中美元首加州庄园会晤使得这一外交新理念成为共识并开始落实。习近平主席就任后出访的首站选为俄罗斯,表明中俄关系已经成为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新型大国关系的提出、阐释和落实是我国在处理大国关系上的重大战略创新。


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


2013年10月24日, 中共中央召开了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提出了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即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亲、诚、惠、容的全新理念。可见,周边外交历来是中国“全方位外交”的首要重点,中国的主要外交舞台在亚洲,能否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事关中国外交的全局。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合作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4月6至8日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发表《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主旨演讲,2015年开始提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理论创新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明确回答了世界向何处去、崛起的中国向何处去、新形势下中国怎样办外交等重大命题,提出了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模式。


在外交实践中,中国坚持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框架出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风范已经在世界展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是世界的发展;中国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和平发展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正能量。


金砖五国领导人 厦门 会晤。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及其重要意义


追根溯源,全球治理理论是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而提出的旨在对全球政治经济事务进行共同管理的理论。该理论最初由社会党国际前主席、国际发展委员会主席勃兰特于1990年在德国提出。1992年,28位国际知名人士发起成立了“全球治理委员会”,并由当时的瑞典首相卡尔松和前英联邦秘书长兰法尔任主席,该委员会于1995年发表了《天涯成比邻》的研究报告,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全球治理的概念、价值以及全球治理同全球安全、经济全球化、改革联合国和加强全世界法治的关系。


中国的全球治理观在逐渐形成。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10月12日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题为“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中共中央政治局2016年9月27日就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行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一系列标志性事件包括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丝路基金、G20杭州峰会、金砖峰会等,这些标志性事件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变革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要参加者、推动者和建设者。根据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变化,改革和完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提高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


中国正积极推动大国合作实现全球协调,推动世界秩序朝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在2016年G20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首次全面阐释了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首次把创新作为核心成果,首次把发展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协调的突出位置。G20杭州峰会是全球治理转型中的重要转折点。


中国正积极推动构建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一带一路”成为中国推进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探索。中国提出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中国同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态度积极。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一带一路”倡议助推各国实现共同发展,推动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积极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既顺应了时代需求,也反映了国际公意,表明中国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并为之提供思路和办法,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正在做出新的重大贡献。


今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正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复苏,国际贸易已持续五年的低速增长,逆全球化潮流涌现,一系列金融市场的“黑天鹅事件”频发,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正面临各种挑战。


全球治理秩序进入重组


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秩序以及维护全球智力机制的意愿和能力都在弱化,传统核心国家的重要性在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在下降,以中国为首的大型新兴市场国家意识到必须承担起全球经济治理责任的角色。进入21 世纪以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家集体崛起,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推动全球治理体系乃至国际秩序从过去的“西方治理”向“东西方共同治理”转变。


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持续增加


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且经济增长不均衡,全球大范围内失业率持续走高。全球金融领域风险持续走高,英国脱欧导致欧盟一体化进程受到阻碍,特朗普经济政策表明美国已经实质性地违反了世贸协定,恐怖主义和地区冲突加剧,全球金融领域的“黑天鹅效应”不时显现。从上述挑战可以看出,随着全球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二战以来由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治理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现实情况表明,传统的全球经济治理秩序已经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严重阻碍全球经济的健康、和持续发展,这种现状必须改变。


国际经济秩序正在经历由自由贸易向“公平贸易”的逐渐转化的过程


目前全球治理的核心在于全球经济治理。二战以后的70多年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沿着以贸易投资自由和便利化为核心的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在推进,推进了世界经济的持续繁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出现了持续低迷。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等加剧,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国家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特朗普效应表现出的逆全球化,英国脱欧导致欧盟一体化停滞,贸易自由化的全球谈判进入了胶着状态,许多国家开始采取各种临时性贸易限制措施,增加了跨国贸易的障碍,保护主义倾向加剧,自由贸易时代已经在向所谓“公平贸易”时代转换,等等,以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发展可能正向重构“公平贸易”的秩序转化,这些都对现行的国际经济治理秩序提出了新的挑战。


学习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全球治理观


中国正在引领国际社会酝酿全球治理体制改革,开始构建新的就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社会融合的机制,努力发掘全球经济体系可持续增长的动力。由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经济秩序正在进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治理时期。


图片来自网络


十九大已提出了完善的全球治理观


1、一个理念。 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党的十九大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标志着中国对如何推进全球经济治理和建设有着清晰的认识。


2、一个宗旨。党的十九大提出“各国人民共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国要与世界各国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地方、人民团体等的对外交往。


3、一个平台。 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为了更好地回应和解决全球治理的挑战甚至是危机,展望未来五年,“中国方案”将对全球治理产生深远且持续的影响。


1、G20将仍然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20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每年都要就国际经济和货币政策问题开展对话。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制定全球经济治理新政策,建立全球经济治理新机制,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


2、金砖峰会是中国参与并引导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发展中国家能够在合力引导好经济全球化的走向起到重要作用,以促进国际分工体系和全球价值链优化重塑,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确保各国权利共享、责任共担。


3、中国将继续为全球经济治理提出中国方案。中国在创新和丰富全球经济治理理念,编织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发展中国家合作网。推动南南合作、推动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等机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坚持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分享中国发展经验,通过与国际社会共享经验,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 刘翔峰)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立场;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随时告知)

如果您觉得不错,请分享点赞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