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清晨,东湖边上,有个盲人,手拄盲杖,独自一人在西岸踱步,手杖嗒地点一下,便迈出一步。
此时,岸边晨风习习,杨柳依依,盲者点着点着,忽然,盲杖一下点空了,身一倾,扑通一声,连人带杖栽入湖中,盲者惊恐莫名,手脚无措,本能地在水中狂扒乱划,边划边喊救命,但因眼盲,难辨方向,没划几下,反倒离岸已数尺远。如此越扒越远,越划越慌,手上越来越乏力,终于没劲了,开始不由自主地往下沉。
水很快没了脖颈,没到下巴,没进口中、鼻中、眼中,快要没顶时……突然,岸上赶来一位善心人,惊见这一幕惨象,立马抄起一根长竹竿,急切地向他伸去,边伸边喊:“湖中的溺水者!快抓住这根竹竿!就在你身后!”说时迟那时快,盲者闻声一振,使出最后一丝力气,扭身拽竿,五指紧握,任由善心人拉上了岸……
故事讲完。这种救命之举很常见,结局你自然想得到,但故事的寓意,你又明白多少?
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佛“以无尽大悲,出兴于世,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在《无量寿经》中自述出世本怀,“如来出现于五浊,标心为化罪根人”。
请问,佛口中的“群萌”指谁?“罪根人”又是哪些人?不就是我们这些五浊恶世的罪苦凡夫嘛!
那佛又欲如何“拯济”施救?如何化度我们这些罪根人?“普劝众生归净土,偏心指授向西行”!
那佛所惠赐的“真实之利”,又是什么?
《无量寿经》说:“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观经》说:“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阿弥陀经》说:“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我见是利,故说此言!”
由此可知,“真实之利”就是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所谓“众生称念,必得往生”。佛金口亲宣的《净土三经》如是说,善导大师乘此净土教,开创净土宗,宗旨与佛的本怀如出一辙: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大师在开宗的《观经疏》中说:“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
请问,谁是佛心偏愍的常没众生?谁又是佛力急救的溺水之人?不就是我们这些为“烦恼贼”所害的末代苦凡夫嘛!
所以,净土宗是救度的法门,不是修行的宗派。救哪些人?我们这些常没苦人。如何拯救?执持阿弥陀佛名号。救到何处?直入彼岸极乐净土。
关于阿弥陀佛名号,善导大师解密说:“「南无」,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阿弥陀佛」,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看不懂?没关系,我们回到上面的故事中,那个栽入东湖的盲人,就像身陷娑婆苦海的我们,善导大师悲愍我们说:“生盲信业走,随业堕深坑”。盲人在湖中狂扒乱划,就像我们在信受弥陀救度之前盲修瞎练,越修越苦恼,越练越绝望,终于在自感彻底无力时,闻到纯正净土宗的救度之声,立马紧紧执持名号“竹竿”,把命归给竹竿尽头的那位“善心人”,通身放下,彻底靠倒,任凭名号牵引,一心只愿回归彼岸,这就叫「南无阿弥陀佛」!
所以,「南无」就是我们信受佛救的归命之心,也是我们任凭弥陀救到彼岸的回愿之心,而「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救命“竹竿”,就是我们被佛拽向彼岸的“行”!这个“行”,不是我们盲修瞎练的“行”,而是阿弥陀佛的“如实修行”!我们紧紧地执持名号“竹竿”,最终被竹竿拉上彼岸,请问,我们好意思去谈什么修行、什么功夫、什么境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