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安则天下安。武川县法院不断巩固深化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主动融入党委政府领导下的诉源治理大格局,积极入驻县矛调中心,公开选聘20名调解员并选派4名审判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党员,为当事人提供专业、高效的诉前调解服务。今年1月至4月,武川县法院委派诉调对接中心调解案件785件,通过分层过滤、闭环解纷,积极引导当事人以最小的成本解决纠纷,实现矛盾纠纷“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谢谢你们能上门解决我们两家事儿,我们就按照协议约定好的办。”近日,武川县可镇西关井社区的两户居民终于重归于好了。
前不久,武川县“一村(社区)一法官”驻点包联干警接到该社区网格员王某某的电话,表示该社区内两户邻居因房屋漏水发生矛盾,询问驻点干警能否上门进行调解,简单了解情况后,干警迅速联系有着几十年审判工作经验的老法官一同赶赴当事人家中。经与双方沟通后了解到,今年5月3号,家住某某小区的董某发现自家屋顶漏水且将部分家具浸湿、房顶浸泡,之后其找楼上住户麻某了解情况并提出要求楼上麻某为其修复房屋及家具等请求,而楼上麻某认为漏水给董某造成的损失并没有多少,两人争执不下。
驻点两位同志到达现场后,详细查看了房屋受损情况,耐心细致地给董某妻子和麻某夫妻做起了工作,“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来大家坐下慢慢说。”老法官一边说,一边给现场人员解释起处理相邻权关系的有关法律,“你们看,根据这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也就是说在邻里之间出现漏水、扰民等纠纷时,咱们应该尽量保持冷静,别激化矛盾,不然的话小事变大对谁都不好。”
见双方态度均有所缓和,老法官分别对双方进行了疏导,受损方应当积极维权,注意保存证据,明确损失范围,避免后续成本增加;被控侵权方也应查明事实,不应推诿逃避。经过几轮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至此,僵持了十几天的“闹心事”得以解决,双方也表示法官上门调解很“暖心”。
武川县法院深入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官”工作机制,在全县104个行政村(社区)建立法官工作站。
与包联村(社区)及时对接,做到“线连线”“面对面”“实打实”开展工作。
法官进驻网格员微信群,采取线上+线下形式,畅通与各镇街(村居)矛调中心工作人员的沟通渠道,推行简单纠纷人民调解员“接诊”、复杂疑难纠纷法官“会诊”的工作模式,确保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及时化解、化小化了。
持续创新司法便民方式,拓展司法服务途径,武川县法院与人大、政协建立“法院+”联动机制,成立“武川县人民法院人大代表工作室”“武川县诉源治理政协委员工作室”,今年1月至4月,委派调解成功案件10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