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连接标准统一时代,强者愈强,公司多元化产品布局完成,多点开花
立讯的连接器主业在国内排名第一,全球排名前十,已形成了3C互联、电脑互联、通讯互联、汽车互联等多元化产品结构。面对3C连接器过渡时代,苹果取消3.5mm接口、Type C渗透率提升等变化将使转接器形成可观增量。长期来看,考虑未来3C连接器形成统一形式的有线、无线标准,我们认为公司作为标准的制定者和变化的推动者将占据更大份额,实现强者愈强。同时,公司通过内生、外延正进行声学、FPC天线、线性马达等多品类布局,并有望凭借领先的制造能力和优质的客户结构,完成新产品向核心客户的导入,拓宽成长轨道。综上,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正反馈机制下,Type C有望加速渗透 公司作为标准制定者一马当先
Type C支持正反面插入,传输速度快且可向下兼容,匹配快充技术,从三星、华为、魅族、联想在部分机型上的应用可见,Type C的推广正加速,我们认为Type C接口的渗透将呈现“正反馈机制”。立讯是Type C标准制定成员的唯一大陆公司,公司16年已募集6.5亿元从事Type C模组扩产项目,规划年产Type C连接器、连接线和转换器产品合计9.9亿件,项目投资IRR(税后)为35.79%。此外,我们认为,Type C渗透将伴随转接器(Dongle)市场的阶段性兴盛,为公司传统连接器业务创造可观增量。
iPhone新机有望加速发射端铺设,进而推动无线充电普及
尽管当前技术条件下的无线充电仍只能实现近距离的能量传输,但是作为补充性的硬件创新仍受到品牌大厂的认可,有线充电与无线充电并存正成为智能机升级的主流趋势。我们认为三星、苹果等旗舰机型标配无线充电有望推动无线充电发射端的铺设,无线充电所能够实现的“碎片化时间充电”优势便能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推动接收端在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无线耳机等应用上的渗透。立讯作为大客户可穿戴类设备无线充电发射端模块的供应商,在无线充电线圈、模组等环节均有布局。
AirPods市场反响火热,有望引发无线耳机热潮
苹果16年推出无线耳机AirPods,具备快速配对、清晰稳定的音质、检测佩戴状态、超低功耗等特质。根据Slice数据,AirPods销量达到2016年美国市场全年耳机销量平均值的10倍,以26%的份额位列线上无线耳机销量第一,继智能手机之后,苹果有望重新定义无线耳机行业标准。12月4日苹果CEO蒂姆·库克到访立讯专程参观了其AirPods产线,根据公司公告,目前生产顺利,良率基本达到目标,18年产能有望放量。
向高端产品延伸,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在发展连接器主业的同时,通过内生、外延方式布局了声学、FPC、LDS天线、线性马达等消费电子升级方向上的高端产品,我们预计公司2017-19年归母净利润为18.37亿元、27.94亿元、39.77亿元,公司作为苹果核心供应商,参考产业链重点公司蓝思科技、欧菲光、信维通信18年平均27倍PE估值,考虑公司主业的稳定性和更多元的增量业务,给予18年30X-35X PE估值,目标价26.4-30.8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Airpods
销量不及预期,
Type C
渗透速度低于预期。
目录
国内连接器行业龙头,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连接方案提供商
立讯精密前身是香港立讯在2004年5月设立的立讯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2009年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并于2010年9月1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并先后于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进行了两次非公开发行股份。公司控股股东为香港立讯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是王来春和王来胜兄妹。
七年扩张之路显雄心,致力成为全方位连接方案提供商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连接器的生产及销售,2001年整合纳入上游线缆业务。2010年上市之后,通过并购、参股、新设的方式实现快速扩张。2011年收购联滔电子成功打入苹果和国际知名电脑品牌的EMS供应链,2012年前瞻性地切入FPC业务和汽车连接器行业,2015、2016和2017年大力发展电声器件及音射频模组,目前已经形成了以连接器为主体,声学射频器件、无线充电、FPC、电子模块为助力羽翼的布局。
2016年10月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联滔电子设立第一座海外制造基地越南立讯,就近满足客户需求。目前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有5个研发中心、16个办公据点及25个制造中心,下属法人主体60余家,合计员工数量超过4.5万人。公司定位成为全球领先的全方位连接方案提供商,努力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
利润增长点不断,上市以来公司经营状况良好
公司作为国内有线连接时代的领军企业,受益于行业规模扩大以及市场份额提升,2010-16年间营收复合增长率高达54.53%,16年公司实现营收137.63亿元、归母净利润11.5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5.73%、7.32%。17H1受益于部分新产品产能释放,实现营收82.87亿元,同比增长74.37%;归母净利润6.82亿元,同比增长70.07%。
五大应用端业务格局清晰,消费电子营收占比不断提升
从下游应用市场来看,自2014年起,公司对主营业务相关产品做了更进一步的细分(此前一直归为连接器大类),分为五大类:消费性电子、电脑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通讯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其他连接器及其他业务。其中传统的电脑互联产品营收占比逐年下降,2016年占比为33.51%,2017H1占比跌破20%。消费电子占比逐年增加,2016年占比超过50%,2017H1占比达到68.21%。汽车业务仍处于投入阶段,2016年营收贡献约5%。
公司生产的消费性电子类产品除传统连接器产品以外,马达、FPC、声学模组、天线、金属结构件等均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通讯互联领域产品专注于提供高速互联解决方案,大电流解决方案及高速I/O连接器解决方案,可为服务器、存储、交换机及Rack互联提供内部高速连接器、外部I/O高速连接器及高速传输线缆。汽车领域主要是汽车线束及汽车结构件,可以为新能源汽车提供高压连接与高压配电相关部件,如电源线、高压连接器、BDU、PDU、叠层母排等。
客户结构优质,前五大客户占比稳中有升
公司客户涉及苹果、华为、索尼、谷歌、联想、三星等全球3C产业领导品牌,历年来海外营收占比一直保持在80%左右。基于良好的合作基础,公司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稳中有升,从2014年的44.91%升至2016年的56.61%,其中2016年第一大客户占比33.18%,较15年提升11.1pct,合作持续深化。
连接器是电路系统的“神经”,中国连接器市场一枝独秀
连接器由接插件、线材等零配件组成,是一种借助电信号和机械力量使电路接通、断开或转换的功能元件,是构成电路系统必需的基础元件之一,相当于系统的“神经”。连接器产品的优劣直接影响电子产品信号传输的质量和可靠性,需要考虑三种性能指标:机械性能,主要是插拔力和机械寿命;电气性能,主要包括接触电阻、绝缘电阻和抗电强度;环境性能,包括耐温、耐湿、振动和冲击等。
连接器结构多样品类繁多,分类方法也各式各样。按照互连的层次可以分为芯片封装的内部连接、IC封装引脚与PCB的连接、印制电路与导线或印制板的连接、底板与底板的连接以及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从其通用性和相关的技术标准,可划分为低频圆形连接器、矩形连接器、印制电路连接器、射频连接器以及光纤连接器。
下游应用领域广泛,汽车连接器已成为最大细分市场
连接器行业上游为各种金属材料、塑胶材料等,供给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在下游领域中,主要是汽车、通讯、电脑及外设、消费电子、军工航天、医疗,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连接器产品的市场规模、产品结构和技术发展趋势。
根据连接器权威研究机构BISHOP ASSOCIATES 提供的数据,1980年全球连接器的市场规模是85亿美元,2010年达到了45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5.71%。近些年增速逐渐放缓,2016年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为541.64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4.1%。据BISHOP ASSOCIATES预测,2017年全球连接器市场空间将达到569.51亿美元,同比增长5.15%。
汽车领域占据连接器最大细分市场,公司产品涉及汽车线束及汽车结构件
汽车连接器是最大的连接器细分市场,据BISHOP ASSOCIATES数据,2016年全球汽车连接器销售127.60亿美元,占据了约23%的市场份额。其次是通讯和3C,分别占据了21%、15%的份额。
立讯在汽车领域的布局主要为汽车线束及汽车结构件,汽车线束包括发动机线束、汽车电子线束、底盘线束等;结构件包括门锁壳体、ETC连接器、雨刮器部件等。随着汽车自动化程度提高,以及纯电动车的发展,汽车领域对电子部件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产品可靠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目前多数市场已被少数几家国外大厂消化,市场集中度很高。
根据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国内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随着新能源汽车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新能源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也随之增长,预计到2020年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36.21亿元,立讯精密作为汽车连接器传统制造商将充分受益。
行业市场集中度高,中国成为最大的连接器市场
行业集中度高,立讯是唯一进入前十的大陆厂商
根据BISHOP ASSOCIATES 提供的数据,2016年全球前十名连接器厂商占据了59.8%的市场份额,前一百名占据了93.3%的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较高。其中美国泰科位居世界第一,2016年度实现营收122.38亿美元。根据公司年报,在全球前十大连接器厂商排名中,立讯精密是16年唯一进入前十的中国大陆厂商,稳居国内龙头地位。
中国成连接器最大市场,国内厂商迎发展机遇
根据BISHOP ASSOCIATES数据,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连接器销售额增速放缓,日本更是面临近四年内三年负增长的局面,亚太地区剔除中国在2016年首次实现-3.4%的负增长,而中国在2016年实现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
根据BISHOP ASSOCIATES数据
,十年间,中国连接器的市场空间从2006年的82.62亿美元到2016年的164.65亿美元,实现了翻倍的增长。中国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也从19.1%增长到了30.4%。中国连接器市场庞大的体量和快速发展的态势为国内企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一旦企业能抓住行业洗牌机会脱颖而出,则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国际行业领军者。
连接器过渡时代创造增量,统一时代强者愈强
在发展有线连接产品的过程中,立讯精密已经形成了消费电子、电脑互联、通讯互联、汽车互联等多元化的产品结构。面对接口类型尚未统一的过渡时代,“苹果取消3.5mm音频接口”、“Type C渗透率提升”、“无线充电快速兴起”等行业变化将使得各式的转接器产品形成可观增量。长期来看,如果考虑未来3C连接器行业形成统一形式的有线、无线标准,我们认为,公司当前作为标准的制定者和变化的推动者有望在变局之后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实现强者愈强。
TYPE C优势凸显,正反馈机制下有望加速渗透
Type C是USB(Universal Serial Bus)接口的一种硬件形式,最大特点是上下端对称一致,用户不必再区分USB正反面,两个方向都可以插入,同时支持USB标准的快速充电、数据传输、显示输出等功能。
苹果在2016年推出的MacBook Pro系列笔记本上取消了传统USB、HDMI、之前的
电源
接口以及SD卡槽,全面采用雷电3接口:搭载 Touch Bar 的两款拥有4个雷电3接口+1个耳机/麦克风二合一接口;普通键盘的 MacBook Pro 则配有2个雷电3接口+1个耳机/麦克风二合一接口,由此可见Type C对各式接口类型的整合能力。
苹果青睐的雷电3接口是由Intel开发制定(苹果参与合作,前两代雷电接口均应用于苹果Mac系列电脑中),在USB Type C推出之后,Intel顺利的将雷电3物理接口由以往的mini DP改用为Type C,也进一步增强了Type C统一PC、移动设备等接口的确定性,给了Type C市场更强推动力。
Type C上下沿对称,接口功能丰富,大幅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Type C 是上下沿对称的USB接口形态,可避免误插。传统的Type-A/B接口,一般分为公母接口,公接口为插入端,母接口是设备端接口。但是无论是Type-A/B或者是Micro type-B接口,其正反面都是不对称的,导致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误插等情况,而Type C的对称特性则有力地解决了这一用户痛点。
同时Type C接口体积小巧、功能丰富,支持数据、音频、视频和充电,可以满足3C产品接口的所有使用场景,避免了之前在不同场景下使用不同数据线的情况,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便捷程度。
Type C传输速度快,且向下兼容
USB规格第一次是于1995年,由Intel、IBM、Compaq、Microsoft、NEC、Digital、North Telecom等七家公司组成的USBIF(USB Implement Forum)共同提出。其发展目前历经了1.0、1.1、2.0、3.0、3.1等5个阶段。每一次都实现了传输速度的大幅度提升。
Type C接口目前支持最新的USB3.1协议,最大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0Gbps,即 1.25GB/s,可以满足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大规模传输需要。而且Type C接口还可以向下兼容,支持USB2.0等接口协议。
Type C更适宜低压大电流技术路径,受益于快充市场快速发展
随着智能手机性能不断提高,受限于电池技术进展甚微,快速充电技术成为各大手机厂商追逐的对象。提高充电速度关键是要提高功率,在此基础上有两个解决方案:一是提高电压,二是提高电流。
市场上的快速充电技术也据此分为两种:一种是高压快充,另一种是低压快充。前者以高通的quick charge为代表,后者则以OPPO的VOOC闪充为代表。高压快充由于在转化220V的交流电时需要经过两次转化,会导致手机发热严重,而且转化效率仅有80%左右,缺点比较明显。
而低压快充由于采用大电流技术,转化率高达97%而且不会导致手机发热,优势明显。Type C转接口相比较于传统的Micro-USB接口,由于其接口的引脚数量比较多,因此可以接受更高量的电流,更加符合低压大电流的快充技术的要求。
各异的接口使得设备交互难度增加、连接线的通用性差
目前市面上的USB产品基本分为Type-A、Type-B和Type C,Type-A的全称为“Standard Type-A USB”,是我们平常电脑端常见的标准接口,也是其他USB接口的基础。而Type-A/B还可以具体分为Mini-A/B、 Micro-A/B、 Micro-AB等几种类型,各异的接口使得设备交互难度增加、连接线的通用性差。
在3C产品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与人们日常生活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设备之间的信息、能量交互频繁,连接线依然是最高效、便捷的连接方式。如同“语言、货币”一样,降低交互关系成本的最有效方式是交互媒介的统一,因而电子产品接口形式的统一便是众望所归。考虑到如上所述的Type C接口的性能优势和兼容能力,Type C是当前满足接口统一需求的最优选择。
在Type C的渗透过程中,搭载Type C的新设备与其他接口类型设备之间的交互矛盾反而会更加凸显,克服改变过程中阻力的有效途径便是龙头厂商的引领,从苹果在Macbook上的应用,到三星、华为、中兴、LG、小米、联想在部分智能手机上的应用可见,Type C的推广正在进行,我们认为Type C接口的渗透过程将呈现“正反馈机制”,即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采用,渗透的速率越快。
根据IHS预测,2019年采用Type C接口的设备出货量约为20亿部,自2015年的CAGR高达231%,包括在笔记本、台式机在内的渗透率在2019年有望达到80%,在智能手机和Pad等产品的渗透率在2019年有望达到50%,汽车应用进度虽慢,2019年也将占据20%以上的市场份额。
我们认为,Type C渗透这一过渡时代将伴随转接器市场的阶段性兴盛,类似苹果在iPhone 7以来取消3.5mm音频接口之后所创造的“Lighting转3.5mm连接线”市场:如果考虑单个转接头约30元单价,以iPhone在2016年2.15亿部的出货量为基数,这一因iPhone标配所产生的市场规模便达到64.5亿元。由此可见,尽管转接器市场会在统一标准形成之后逐步消失,但依然为连接器市场创造了可观增量。
作为Type C全球标准规范制定成员,公司产能释放将推动Type C加速渗透
立讯精密是USB Type C全球标准规范制定成员的唯一大陆公司,其他成员主要来自英特尔,谷歌,富士康等。Type C连接器及相关连接线产品的制作存在较高技术壁垒,公司2015年4月第三次增持台湾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提前布局Type C连接器市场。
公司于2016年10月完成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6.5亿元从事USB Type C连接器模组扩产项目,按照项目规划,项目计算期为12年,其中建设期2年,运营期10年,年产Type C连接器、连接线和转换器产品合计年产量可达9.9亿件。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税后)为35.79%,投资静态回收期(税后)5.28年。根据公司调研反馈,16年Type C连接器已经接近10亿元营收体量,根据产能规划,我们预计18年Type C业务有望实现翻倍以上增长。
iPhone新机有望加速发射端铺设,进而推动无线充电加速渗透
无线充电(Wireless charge)是利用近场感应,也就是电感耦合,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无线充电在手机上使用的范围正在不断的扩展,从三星的S6开始,到目前iPhone 8/X都已经将无线充电作为手机端的标配。由此可见,尽管当前技术条件下的无线充电仍只能实现近距离的能量传输,从充电效率和充电的稳定性上尚不能替代传统的有线充电方式,但是作为补充性的硬件创新仍受到品牌大厂的认可,因此我们认为,在无线充电技术发生大的变革之前,有线充电与无线充电并存将作为智能机升级的主流趋势。
另一方面,我们认为三星、苹果等旗舰机型标配无线充电有望推动无线充电发射端的铺设, 饭店、酒店、便利店等公共场所均可作为无线充电发射端的应用场景。17年4月份,无线充电标准组织AirFuel Alliance宣布在深圳推出其首款共振型智能城市生态系统,可在不同公共场所提供无线充电服务,包括机场、地铁站、酒店、餐厅以及购物商场等。高通和Chargifi也都在参与这个项目。根据国内无线充电芯片厂劲芯微电子数据,目前国内整个充电板市场出货量规模至少达每月5KK~6KK,很快能达到千万级。国内现阶段出货以发射端为主,而发射端绝大部分出货量则集中在充电板,劲芯微在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出货比例为10:1。后续基于发射端的大范围铺设完成,无线充电所能够实现的碎片化时间充电优势便能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推动接收端在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无线耳机等应用上的渗透。
苹果和三星均采用Qi标准的无线充电方案
无线充电技术主要分为四种技术实现方式:磁感应、磁共振、电场耦合和微波无线传输技术,其中磁感应和磁共振技术是目前的主流技术。电磁感应方式原理是电流通过线圈,线圈产生磁场,对附近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产生电流;磁共振式原理是发送端能量遇到共振频率相同的接收端,由共振效应进行电能传输。
目前,电磁感应方式实现对于手机的无线充电主要代表是包含苹果、诺基亚、三星在内的WPC(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所推行的Qi标准;磁共振式充电的主要代表是包含戴尔、高通以及AT&T在内推行的AirFuel Alliance标准。技术上AirFuel Alliance相比较于Qi而言,其充电距离更远,穿透性更强,而且可以支持多个设备同时充电,但是目前市场上还没有针对该标准的设备出现,而且成本也更加的昂贵。而Qi虽然存在充电距离很短,而且需要在固定的位置的问题,但是由于其成本相对较低,且转化效率比较高,已经在苹果和三星的设备上率先使用了。
在17年9月份召开的苹果新品发布会上,苹果除了发布了搭载无线充电功能的iPhone新机之外,同时推出了可以为多款设备,比如iPhone、iWatch、AirPods同时充电的充电器Airpower,该产品计划将于2018年进入市场。Airpower的推出充分展现了无线充电的便捷性,摆脱了手动连接充电线的步骤,实现“放置即充电”的碎片化充电方案,进一步激发了消费者的想象力。
无线充电功率与效率不断提高,成本逐渐下降
目前随着Qi正式发布1.2版本,无线充电的功率理论上已经可以达到15W的功率,已经接近一些有线的快速充电功率,即使算上效率转化问题,其功率也非常可观。而且相对应的无线充电器也已经通过了认证。新标准还同时兼容磁共振式充电,充电距离Z方向由原来的5mm左右提升到45mm左右。且支持一对多无线充电,一个无线充电器可以同时给多台电子设备充电。
无线充电技术经过不断地发展,其成本也在不断的降低。根据劲芯微数据,目前5W的充电器价格已经只有2-5美元的价格,相应的9W和15W的技术在成熟后,价格也将不断下降,会激发更大的市场需求,提升无线充电的市场占有率。
无线充电市场接受程度高,未来前景广阔
无线充电技术具有便利性、安全性等特点,随着充电功率较低和价格较高这两个不利因素被逐步消除后,其优势将会显现,市场渗透率有望持续提高。而且消费者对于无线充电技术的认同度也在不断的提高。根据WPC的调查结果显示,对无线充电持满意态度的消费者占据绝大多数。
作为附加功能的无线充电为立讯开辟新市场
无线充电模组的价值链中,方案设计占比最高,芯片设计其次,然后是物料包括线圈和磁性材料,最后是模组制造。立讯作为大客户可穿戴类设备无线充电发射端模块的供应商,在无线充电线圈、模组等环节均有布局。
如前所述,我们认为有线充电与无线充电并存将作为智能机升级的主流趋势,而iPhone X有望推动发射端大范围铺设,进而推动接收端在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无线耳机等应用上的渗透,在行业快速兴起的过程中,拥有成熟技术积累和稳定供应能力的立讯将直接受益。
声学、FPC、LDS天线、线性马达多点开花,向高端产品延伸
携手美律深度布局声学领域 ,苹果AirPods市场反响火热
公司自2015年开始涉足声学领域,一直在加码布局该项业务。17年年初子公司东莞立讯收购台湾声学大厂美律旗下上海和惠州子公司,17年9月公司再度出手通过子公司东莞立讯与美律共同成立立讯美律,作为公司电声产品零部件整合基地,实现上下游产品的垂直整合。公司16年10月完成定向增发,计划投资10亿元用于“电声器件及音射频模组扩建项目”,截至17年中报,该项目投资进度已经达到32%,项目建设达产后,公司将形成上规模的电声器件与音射频模组产能,目前声学产品已经切入核心客户供应体系。
电声器件及组件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
电声行业的产品传统上可分为终端电声产品和电声元器件两大类。近年来,将多个电声元器件组合成为电声组件,符合产品“轻薄短小”的发展方向,适应了智能终端和可穿戴设备对音讯输出和数据通讯能力,能传输和获取高保真的声信号,逐渐成为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
电声元器件是指利用换能器原理,以声信号-电信号-声信号的转换,从而实现声音传递功能的器件,包括免提耳机听筒(Handfree)、受话器(Receiver)、扬声器(Loudspeakers System)和麦克风(Microphone)等主要零组件。电声器件广泛应用于智能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PC产品等。新型电声器件(数字式、硅集成等)产品日新月异,耐高温、高音质、低失真、片式化、微型化、薄型化、低功耗、高功率、组件化、智能化成为电声器件新的发展趋势。
受益防水及立体声,声学器件市场增量犹存
智能手机当前所具有的普遍性、随身性等使用特征使防水功能的升级成为拓展应用场景的重要创新方向,根据IDC数据,2015年全球便有近3.28亿部智能手机因为液体侵入而受损,由此造成的损失高达967亿美元,因此提升三防等级的必要性凸显,现已成为品牌手机厂商新机宣传时的重要卖点。
智能手机的防水功能需要在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隔离方案,首先在外壳上以硅橡胶(圈、垫)密封和防水粘胶、声学防水(防水透气隔膜),进一步采用电路板防水(纳米材料覆膜)等多种方式,以达到高等级的防水效果。由于智能手机的扬声器(Speaker)和受话器(Receiver)的防水必须不妨碍与外界进行声音信息交互,故防水透气隔膜是主流的技术路径。
根据环球网讯,16年7月22日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苹果公司获得了一项与防水扬声器模块相关的专利。苹果在专利文件中指出,有些扬声器虽然会使用密封圈来防止液体进入元件内部,导致部件损坏,但不能说这是“防水(waterproof)”。即使使用了密封圈,但是扬声器泡在一定深度的水中,静液压负载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密封圈无法阻止液体流入部件内部。
苹果新专利中的扬声器模块中的隔膜至少包括防水弹性材料和支持结构。隔膜有外表面和内表面,还有一个向内凹延伸到内表面的区域。支持结构和隔膜互相耦合,还有一个支持结构是与内凹区域耦合的,当隔膜感受到负荷时,这个支持结构就会与该内凹区域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互相吻合,支持隔膜去承受负荷带来的压力,避免损毁等。
由于防水性能提升而带来的结构复杂度的提升、加工难度的提升将对声学模组供应商提出更高的工艺要求,创造更大的附加值,从而使得智能手机单机声学价值进一步提升。
除了防水性能提升之外,立体声在智能手机端的渗透同样将带动声学模组市场扩容。基于双耳效应,立体声更容易分辨、能营造更好的视听环境,伴随着4G的普及、Wifi的大范围铺设,手机网游的兴起,消费者在手机端看视频、玩游戏的时间在增加,立体声的性能优势便得以充分显现。三星S8、iPhone 8/X、vivo Xplay、HTC等中高端旗舰机型均已实现了立体声音效。
立体声的实现需要在智能手机内置两个扬声器,目前的方案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一加1代为代表的在手机下边框内置紧凑型的双扬声器模块,另一种是以iPhone 7、HTC one等为代表的在手机显示屏上下两端各分置一个扬声器,两种方案相较于传统单扬声器手机而言,声学模组的工艺难度、单机价值都会有明显提升。
AirPods市场反响火热,有望引发无线耳机热潮
作为消费电子引领者的苹果公司,2016年推出无线耳机AirPods,搭载苹果定制的Apple W1芯片,使得AirPods具备快速配对、清晰稳定的音质、检测佩戴状态、超低功耗等特质,继智能手机之后,苹果有望重新定义无线耳机行业标准:
快速配对:
不同于传统无线耳机的繁琐的配对步骤,W1芯片完只需轻点耳机再靠近iPhone或AppleWatch即刻配对完成;每次使用不用再次配对,将耳机佩戴即可实现瞬时连接;W1芯片还可以通过iCloud使AirPods可以在不同设备之间自由切换。
清晰稳定的音质:
通过内置光学传感器和运动加速感应器,动加速传感器可以与采用波束成形技术的麦克风协作,可过滤掉背景噪音,清晰锁定用户的声音。
检测佩戴状态:
W1芯片还可以用来检测用户是否将它们戴入耳中,从而控制音频播放与暂停。
超低功耗设计:
W1芯片工作时功耗只有传统无线芯片的三分之一,避免了传统蓝牙耳机多次充电的麻烦。
AirPods面市后反响火热,根据Slice数据,AirPods 发售后,其销量达到 2016 年美国市场全年耳机销量平均值的10倍,以26%的市场份额位列线上无线耳机销量第一,和苹果比较接近的是老牌音箱厂商Bose,其无线耳机市场占有率为16.1%。
近年来全球耳机市场一直保持3%左右的增速,行业发展较平稳,TechSci Research预计2022年全球耳机市场规模约190亿美元。根据ZOL数据2016年无线耳机约占到耳机市场销量的27.3%,与iPhone类似,苹果精心打造的AirPods正在重塑消费习惯,2017年热度有增无减,NPD 17年9月的数据显示,AirPods无线耳机推动了无线耳机细分市场的增长,其销售额占到了该市场销售额总和的85%。NPD报告称:虽然AirPods无线耳机入市较晚,Bragi和多普勒实验室已经抢占无线耳机市场先机,但直到AirPods上市,无线耳机销量才开始大幅增长。
立讯是AirPods核心供应商,市场空间大
根据公司公告,12月4日苹果CEO蒂姆·库克到访立讯专程参观了其AirPods产线,由于AirPods工艺难度大,涉及几百个零件,一条产线需要员工几百人,初期苹果派出很多工程师来指导工作,目前该产品生产顺利,良率效率基本达到预设目标。
如果假设AirPods在iPhone用户中的渗透率为10%,考虑AirPods单价159美金,则AirPods的年出货量有望超过2200万只,对应市场规模约35亿美金,将超过IDC所预计的Apple Watch约28亿美金的体量,市场空间大,公司作为Airpods核心代工厂商,根据调研反馈,目前在规划的二期项目包含15条产线,将直接响应不断超预期的Airpods市场需求。
FPC契合消费电子发展趋势,筹谋5G LDS天线市场
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即柔性电路板,是以挠性覆铜板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可挠性的印刷电路板,是用于连接电子零件用的基板,也是电子产品信号传输的媒介。按照层数来分,柔性电路板可分为单层柔性板、双层柔性板、多层柔性板。
FPC满足电子产品智能化、便携化的发展趋势
线路板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分为刚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和软硬结合板。刚性电路板是由不易变形的刚性基板材料制成的印制电路板,在使用时处于平展状态,具有强度高不易翘曲,贴片元件安装牢固等优点。柔性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耐弯曲、结构灵活、耐高温等优势,符合下游行业中电子产品智能化、便携化的发展趋势,被广泛运用于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消费电子产品。据IDTechEx公司预测,到2020年,柔性电路板的市场规模将增长到262亿美元。
产业中心转移,中国已经成为FPC主要产地之一
FPC制造工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等电子技术发达的国家最早将FPC应用于航天及军事等高精尖电子产品应用领域。21世纪初,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的迅速发展推动FPC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随着由于欧美国家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FPC生产重心逐渐转向亚洲,具备良好制造业基础及生产经验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FPC产业迅速发展。近年来,FPC产业开始了新一次的产业转移,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制造商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中国已经成为FPC主要产地之一,根据Prismark数据,2016年全球PFC产值已经达到109美金,中国大陆产值占比约51.04%。
立讯12年布局FPC业务,产品团队成熟、技术国内领先
公司自2012年9月收购并增资珠海双赢开启FPC布局,对其主营产品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和扩产,珠海双赢各项产品皆已量产多年,并符合美国IPC技术标准要求,居于国内领先水平。2014年3月收购丰岛电子,2015年非公开发行方案投入3亿元用于FPC 制程中电镀扩建项目。
按照“FPC 制程中电镀扩建项目”规划,建设期2年,运营期10年,主要为FPC、结构件和连接器产品提供电镀处理,年可处理FPC产品6,100万平方米、机构件2.72亿件、连接器1,900万件,截至17年中报,该项目投资进度约为39.16%。目前公司FPC产品团队已经具备了单面、双面、多层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技术与工艺,居于国内领先水平,主要客户囊括国内外知名3C组件或终端生产商。
5G时代正在来临,LDS市场面临新机遇
MIMO是5G关键技术之一,智能手机天线市场扩容
2008年兴起的4G网络使得移动互联网用户快速增加、人均流量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于在移动设备上完成各种深度行为,浏览、阅读、发送信息等浅层次的基础行为被购物、社交、游戏等深度行为所替代。未来5G的建成将实现千亿级别的连接、10Gbps的速率以及低至1毫秒的时延,可以应用于自动驾驶、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万物互联的智能传感器,进一步丰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消费基础庞大。根据3GPP的规划, 5G的大规模测试和部署最早将于2019年开始。
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技术可以使得通讯的速率及容量成倍的增长,是LTE 及未来5G 的关键技术之一。MIMO技术是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它与传统的信号处理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MIMO同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研究信号的处理问题,从而能够在不增加带宽与发射功率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数据速率、减少误比特率、改善无线信号的传送质量。
预计到2020 年,MIMO64x8 将成为标准配,即基站端采用64根天线,移动终端采用8 根天线的配臵模式。目前市场上多数手机仅仅支持MIMO 2x2技术,如若采用MIMO64x8技术,基站天线的配臵数量需要增长31倍,手机天线数量需要增长3倍。
非金属机壳为LDS带来新机遇
为了保证5G环境下智能手机的信号质量、同时满足无线充电的创新渗透,智能手机的后盖正在发生由金属向玻璃或陶瓷等材料的变化,此类非金属后盖将会给LDS和FPC天线重返手机天线领域带来新的机会,如图59所示,采用玻璃后盖的三星S8中同时使用了LDS和FPC天线,NFC天线和WPC充电线圈为FPC工艺,其余天线为LDS工艺。
LDS即激光直接成型技术(Laser-Direct-structuring),是利用计算机按照导电图形的轨迹控制激光的运动,将激光投照到模塑成型的三维塑料器件上,在几秒钟的时间内,活化出电路图案。该技术为3D天线设计、开发和生产无线和移动应用的定制天线和组件方面提供支持,为生产手机天线提供了高柔性,给产品三维立体设计提供了较大灵活性,在电子和塑料产业的其他领域:例如汽车、医疗、安全技术领域等,都会有很好的应用。目前公司已经成功推出LDS天线成熟产品,顺应5G时代发展需要,延续3C端产品品类拓展。
虚拟按键附加触控反馈效果惊艳,公司延伸布局线性马达
iPhone 7取消实体Home键,触控反馈效果逼真
一方面为了避免频繁使用造成实体键损坏,一方面为了增强手机的防水性能,苹果在iPhone 7上首次取消了物理按压Home键,以触控虚拟Home键替代,该方案可以感应Home键上的按压力度,并通过线性马达震动来进行力反馈,模拟近似真实的按键效果。
传统的应用于智能手机的转子马达以电磁力来驱动马达轴心的转动,从而带动偏心铁或偏心锤的转动,产生离心力使得快速旋转的马达震动。由于转子马达具有启动慢、刹车慢、小型化难度大、没有方向性导向等缺点,与当前智能手机轻薄化外观、精致化操作体验的需求相违背,从而凸显了线性马达的应用优势。
手机线性马达实际上是一个以线性形式运动的弹簧质量块,将电能直接转换成直线运动机械能而不需通过中间任何转换装置的新型马达,由于弹簧常量的原因,线性马达必须围绕共振频率在窄带(±2Hz)范围内驱动,振动性能在2Hz处会下降50%,另外,在共振状态下驱动时,电源电流可锐降50%。相较于转子马达,线性马达在噪音、震动强度、控制精度、响应速度、能耗上均有大幅改善。
3D Touch可增加全面屏时代触控操作方式,线性马达增强反馈体验
如我们在17年4月10日发布的颜值时代报告中所强调,在当前智能手机尺寸上涨面临瓶颈的背景下,全面屏正成为品牌手机提升颜值的主流创新方向,这一趋势以夏普为先驱、以小米Mix为爆点,以三星S8为催化,有望以iPhone X为主要推动力,以国产手机大范围跟随为高潮,在此过程中,对于面板、触控、生物识别、摄像头、受话器等模组的设计、工艺都会提出全新的匹配性要求,为智能手机产业链的增长带来新机遇。
为了实现全面屏,17年推出的iPhone X率先取消了标志性的home键,并用face ID取代指纹识别作为解锁方案。由此可见,全面屏的普及将使得屏幕触控成为人机交互的主要方式,而传统的多点触控仅能实现二维平面的位置信息、触控时长信息的获取,苹果所采用的3D Touch方案则可以实现触控力度的获取。
为了让3D Touch的按压体验更真实,苹果基于线性马达的Taptic Engine可以实现精确的触觉反馈。除此之外,苹果的Taptic Engin可以实现如前所述的模拟实体Home键,可以在系统设置中滚动日期滑轮时实现机械滚动的震动感,苹果还将Taptic Engine的接口开放给开发者,由此可见,基于线性马达的触控反馈已经成为苹果优化交互体验的重要创新方向,有望成为全面屏时代丰富交互方式的优选方案,进而在非苹果智能机中快速渗透。立讯长期作为苹果供应链企业,基于前瞻的产业方向判断及领先的制造工艺积累,在线性马达的生产技术和量产能力上已经具备较强竞争力,产品有望快速打入大客户供应链。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根据公司的产能规划及声学、FPC、Airpods、线性马达等新品的进展情况,我们预计公司2017-19年营收有望达到230.62亿、333.32亿、410.98亿元,净利润18.37亿元、27.94亿元、39.77亿元,对应EPS 0.58元、0.88元、1.25元。
公司的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消费电子业务的品类扩张,其中18年Airpods的销量我们预期在1400万套以上,营收增量超过70亿元;线性马达产品我们按照在大客户中10%的份额预期,18年、19年营收规模超过10亿元、20亿元;而3.5mm转接头产品预计在18年下半年大客户的新机中不再标配,造成营收减少超过20亿元;由于消费类业务新增品类目前均已达到量产水平,因此毛利率水平有望从17年的20%左右逐步回升。
而汽车互联类产品受益于汽车电子化的推进,预计18、19年行业增速有望超过20%,公司作为3C连接器龙头,汽车类连接器进展迅速且16年营收基数小,有望在17-19年实现40-45%的营收增长,毛利率水平则受益于规模放量而小幅增长。通讯互联类业务的增长主要受益于4G推广、5G起步所造成的基站天线和滤波器的需求。具体的营收拆分如下:
公司基于优质的客户资源、领先的制造能力、前瞻的趋势判断,在发展连接器主业的同时,通过内生、外延方式布局了声学、FPC、LDS天线、线性马达等消费电子升级方向上的高端产品,公司作为苹果核心供应商,参考产业链重点公司蓝思科技、欧菲光、信维通信18年平均27倍PE估值,考虑公司主业的稳定性和更多元的增量业务,给予18年30X-35X PE估值,目标价26.5-30.9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Airpods销量不及预期。Airpods的销售是公司18年业绩的重要增量,该产品自16年面市以来,产能方面长期有较大瓶颈。在公司以及其他供应商产能上量之后,还要经历消费者广泛的评价考验,因此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
Type C渗透速度低于预期。Type C业务是公司3C连接器主业的核心增长点,我们在公司盈利预测中假设18、19年智能手机中的Type C渗透率为70%、80%,尽管当前苹果、三星、华为等一线品牌都在尝试推广,但具体的渗透速度仍存在不确定性。
PE/PB - Ba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