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
来源于
《
eettaiwan
》,如果您认为不合适,请告知我们,谢谢!
模拟工程师的转职活动在近来确实大幅减少,很多大型模拟半导体供应商虽然在整并之后规模变得更大,但目前仍在业务
/
人员盘点阶段
…
大型模拟半导体厂商近来为寻求
“
成本协同效应
”
而掀起的整并风潮,可能造成各家厂商的职位缩减并对工程师们带来影响;对此在模拟技术领域的知名人才招募网站
Analog Solutions
总裁暨创办人
GaryFowler
表示,模拟工程师确实找工作会更困难,很多公司的人才招募已经冻结,而这一切都拜企业整并之赐。
Fowler
指出,模拟工程师的转职活动在近来确实大幅减少,很多大型模拟半导体供应商虽然在整并之后规模变得更大,但目前仍在业务
/
人员盘点阶段;虽然大多数公司仍在继续收集求职者履历,但其中可能只有个位数的
“
实际职缺
”
需求。而且,因为模拟工程师的薪资向来丰厚,他们通常不太会有离职或转职的动机。
以
Fowler
的业务为例,他的公司不只是协助模拟厂商针对特定的求才专案寻找
“
最佳人才
”
,也会去协助求职的工程师了解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以及什么样的职缺机会适合他们;但在目前的环境中,工程师们不太想离开现有工作,在美国可能只有
30
个寻求本土人才的专案,该数字还会因为新近发生的企业整并案而进一步缩减。
2016
又是一个半导体厂商整并案数量与规模前所未见的年份,其中有不少都是为了寻求
“
成本协同效应
”
,可藉此出售闲置的晶圆厂、裁减行政人员,或是让工程团队缩减具风险的研发专案;而模拟相关半导体厂商的整并情况特别严重,例如恩智浦
(NXP)
收购飞思卡尔
(Freescale)──
虽然
NXP
又将标准产品业务出售给一家中国控股公司成为独立企业
(
参考连结
)──
成为一家营收规模
98
亿美元的企业,不久前高通
(Qualcomm)
又宣布收购
NXP
。
其他模拟领域的合并案
(
包括已经完成以及仍在进行中的
)
包括:安森美半导体
(ON Semiconductor)
收购快捷半导体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不过安森美又将
IGBT
产品线出售给
Littlefuse)
,安华高
(Avago)
收购博通
(Broadcom)
,以及
ADI (AnalogDevices)
宣布收购凌力尔特
(Linear Technology)
;另外
Microchip
与
Dialog
竞价收购
Atmel
、英特尔
(Intel)
收购
Altera
、英飞凌
(Infineon)
收购
Wolfspeed
、瑞萨
(Renesas)
收购
Intersil
等案例也不容忽视。
美国华尔街
(Wall Street)
对半导体产业向来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财经分析师们总是会告诉半导体厂商他们该卖什么产品、该产生什么样的利润;模拟半导体业者的毛利率大约在
65%
或
70%
,一直以来都是投资者的最爱,但是为了要在目前的产业环境维持那样的毛利率水准,公司管理阶层被迫得严密监控员工的生产力。
有些工程师可能资格够老,记得在过去某段时期,如果公司当周业绩创新高纪录,就会让员工在周五下午畅饮啤酒、或是拥有三个小时的午餐休息时间;但同样的那群工程师现在会发现,投资人对公司业绩表现的衡量是锱铢必较,顶多能让你偷个空去楼下贩卖机投饮料。在那些投资人心目中,每个企业员工大概目标营收得达到
30
万美元,否则你的公司就会被列为需要
“
改善利润
”
的一员。
模拟设计的本质已经改变了,不再掌控于能独力研发并支援整个产品线、拥有创新灵魂的
“
模拟艺术家
”
之手;那样的时代已经随着模拟
IC
设计领域的资深工程师
Bob Pease
与
JimWilliams
之英年早逝而结束。混合讯号
IC
设计主要是由一系列
EDA
工具所支援的团队设计专案,还有内含人人都知道的、混合讯号部分功能包括的
“
智慧
”
之韧体编程工具;而新的任务分配在于应用程式工程、嵌入式软件与认证,而这扩展了硬件
(SoC)
设计所需的能力。
新一代的工程师不只得
“
取悦
”ARM
核心的整合商,当
Apple
或是
Google
、
Softbank
等等大公司基于任何理由想自己弄个半导体部门,你的工作就来了;如果你的职务是产品定义主管往下数三级,感觉会如何呢?你是会被视为
“
模拟巫师
”
,能够实现
“
会说话的房间
”
、
“
无人驾驶车
”
或是其他什么可能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东西,还是在那个位置上,你被告知只需要关心
14
纳米
CMOS
制程等等总之是你自己责任范围的事情?
但
Fowler
表示,就算是在这个层级,酬劳也可以非常丰厚;你可以拿到华尔街分析师们预期你可以为公司所创造的营收的每一分钱,但你的工作可能会像是创办一家新公司,每天下班的时间都是在晚上八点以后。而他认为,现在只有亚洲业者才会有大规模的人才招募
(
而且薪资水准恐怕不会很高
)
;至于北美的模拟人才市场已经因为大企业整并而变得
“
很可怕
”
,只有非常少数的
“
实际职缺
”
存在。
延伸阅读
模拟工程师被淘汰是假,身价正暴涨
有人说,技术的进展将会让模拟工程师不断被淘汰;但也有人说,优秀且经验丰富的模拟工程师永远都会被需要,而且现在有供不应求的现象。
在产业界花了几年的时间鼓励理工科系学生锁定软体与数字电子技术后,却有人说「报应」马上要来了
──
据了解,许多模拟混合讯号设计职缺长期悬置,有些资深工程师甚至没办法退休,因为找不到接班人。
这在某一方面或许要怪这些年模拟转数字化风潮,造就了这一代工程师只会说程式语言、对电路结构却不熟练;在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系统单芯片
(SoC)
的问世,
IC
设计业者很容易就能取得各种功能
IP
,再加上
IC
设计工具软体发达,市场对模拟工程师的需求本来就不高。
模拟技术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很愿意为我所能贡献的领域付出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它没有了;」本来在
NS (
现已并入
TI)
担任首席模拟设计工程师的
Edison Fong
,在
2009
年丢了工作,去一家后来卖给微软
(Microsoft)
的新创公司待了两年,接着又转任系统酬载
(systemspayload)
工程师:「那是我做过最糟的工作;在我申请提早退休之前,被要求一个星期得工作
80
个小时。」
在过去的一年半,
Fong
在美国加州大学的圣克鲁兹分校
(UC Santa Cruz)
担任客座顾问,并从一些天线的专利取得收入;他觉得他的遭遇已经比一些朋友好得多,有人甚至不得不完全退出所熟悉的技术领域,或者得离家到遥远的中国等地工作。
但在此同时,北美的模拟工程师职缺却乏人问津,那些职缺大多需要工程师同时具备数字与模拟技术经验,而且需在元件层级
(device level)
工作。
在加拿大国家研究院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的碳化硅上氮化镓
(GaN on SiC)
研究专案负责客户关系业务的
BrianKennedy
开玩笑表示:「如果具备正确的技术专长,我们的客户甚至愿意聘请
80
岁的模拟工程师,无论性别。」而且在加拿大工作可享受医疗免费。
Kennedy
的客户来自产业各层面,有跨国公司也有新创公司,都是专精于以先进半导体材料生产客制化晶圆片;他指出,具备模拟技术专长、且在晶圆层级有工作经验的模拟工程师,现在可说拥有镀金身价:「厂商愿意重金聘请那些具备高度特殊技能的人才,但相信我,能具备这类知识技能的工程师通常都得经历一段艰辛的学习过程,基本上就像学黑魔法一样。」
他表示,一个能胜任元件层级工作的优秀模拟设计工程师,每设计一颗客制化芯片的酬劳可达
5,000
美元至
2.5
万美元。不过有晶圆层级工作经验,又具备数字、模拟混讯号技能的工程师,跟只具备模拟设计经验的工程师又不可同日而语。
Glen Chenier
是一位跳槽过各种不同类型公司的模拟工程师,在某一段时间他所具备的离散逻辑设计技能非常抢手:「但现在你找工作会发现,人家要请的都是混合讯号,而且都是芯片设计。」他说他从未有过元件层级的工作经验:「为大公司工作的时候,通常会被盯得很紧,而且也不会被调动工作地点或职务。」
Chenier
曾经转职过两次,每次都是跟模拟有关的工作,而且做到工作没有为止;他定居在美国西雅图,不想再重头开始一个可能在五年内就炒他鱿鱼的工作。但在他居住的区域,模拟工程师其实并不多。
在失业了好一段时间之后,
Chenier
最后去一家维修二手电信设备的公司负责反向工程:「这个工作很棒,因为拥有很强的电路设计背景,我能很容易从别人的设计中找出所有的连结、推导出各功能区块,并重新画出电路图。」唯一的缺点是,这家公司付的薪水只有他当模拟工程师时的一半不到。
但产业界对于具备混合讯号设计经验的优秀模拟工程师之需求与可提供薪资,是同步持续成长的。在工程与人才招募服务业者
Ranstad US
负责的嵌入式产业客户的解决方案经理
Henry Wintz
表示,产业的混合讯号工程师人才需求跟几年前比多了三倍,而且薪资水准大幅跳跃。
Wintz
表示,现在要找到一个模拟
/
混合讯号工程师所需平均时间,会比找一个嵌入式软体设计师要长得多:「通常在一个嵌入式软体工程师职缺开放的第一天内,我们很快就能收到
3~5
个适合的应征者履历,但混合讯号工程师职缺往往等上
2~3
天还看不到一个合格应征者。」
这有一部分原因是合格的模拟
/
混合讯号工程师人才本来就少,而且这类职缺的技能需求会比嵌入式软体工程师独特得多;
Wintz
表示:「我个人观察,在
45
个工程师中往往只有
1
个人是够资格应征该类职缺的。」
Wintz
表示,混合讯号设计工作的一个挑战是,工程师得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也许才能胜任,而且通常是得跟着资深模拟工程师前辈一对一学习,才能累积丰富的模拟知识经验,能理解电路设计中任何一个微小的差异。
人才变少了还是雇主的期待变高了?
有些工程师认为,模拟工程师人才不仅面临减少的问题,部分雇主对工程师的期待也越来越高,甚至有些不切实际。
「我的工程师朋友跟我说,他们看到对模拟工程师的征才条件,几乎需要具备所有模拟相关专长;」曾是模拟工程师,目前在
Atmel
担任创意作家的
Paul Ra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