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宛央女子
少女心,公主命,独立女孩,傲娇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宛央女子  ·  关于大S,大家到底在意难平什么? ·  22 小时前  
彬彬有理  ·  48岁病逝,谁书写了大S的人生剧本 ·  昨天  
彬彬有理  ·  大S猝然去世:活到最后是慈悲 ·  2 天前  
彬彬有理  ·  过年社交潜规则,没人明说,但很重要 ·  3 天前  
重庆共青团  ·  25岁徐枫灿,二级机长! ·  3 天前  
重庆共青团  ·  25岁徐枫灿,二级机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宛央女子

宜修不是死在甄嬛手里,而是自杀

宛央女子  · 公众号  · 女性私密  · 2024-11-20 15:53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回顾了电视剧《甄嬛传》中的角色宜修的生命历程,分析了她的命运和性格形成的原因。文章指出宜修的人生经历凄惨,从小不被尊重重视,婚姻和爱情也遭遇重重打击,导致她变得狠厉,只能通过权势和厮杀来寻找自我价值和生存空间。文章同时探讨了宜修和其他角色的关系,以及她的人生选择和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最后,文章提到宜修的人生也有解法,人的选择和行为可以影响自己的命运,爱和暖的风大一点,走向明亮的可能就大一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宜修的人生经历和情感背景

宜修从小是庶女,不被家族重视,婚姻和爱情也遭遇打击,心理受到重创。

关键观点2: 宜修的性格和行为特点

宜修变得狠厉,只能通过权势和厮杀来寻找自我价值和生存空间,不再寻求阳光,对地位低下者缺乏尊重。

关键观点3: 宜修与其他角色的关系

宜修与甄嬛等角色的对比,以及她们之间的联盟和斗争。

关键观点4: 宜修人生的解法和影响因素

作者认为人的选择和行为可以影响命运,爱和暖的风大一点,走向明亮的可能就大一点。原生家庭的影响大,但人的抵抗或妥协也能导致不同的结局。


正文


作者 林宛央       来源公号 宛央女子  
配图 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____

我是宛央。


在家重温《甄嬛传》,终于看到了乌拉那拉·宜修下线那一段。


宜修下线,其实我觉得编剧和作者写得蛮仓促的,她们在宜修身上安排了很多从前的宜修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犯的错误,比如毒杀四阿哥,比如剪秋忽然就智商不够用,主动送人头等等。


但也可以理解,因为剧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由不得人力扭转,宜修只能按照人物本身的性格,走向她必然的命运。


因此,宜修被除了剪秋以外的其他奴仆招供,供出她从前诸多错事,尤其是杀害纯元之事,逼得皇上不得不处置她,也是在意料之中。


因为宜修,从来就不是一个愿意笼络下人的人,她对那些常年服侍她的人是没有尊重的,甚至很多时候连表面功夫都不愿意做,从前那些人对她所谓的忠诚,“忠”的不过是她的权势与地位。


剪秋除外,我从来不觉得剪秋是纯元的人,剪秋的忠心和其他一切世俗的东西都无关,而是源自于她多年以来和宜修生死与共,她比其他人更懂宜修的苦,因此有一份不被其他人理解的真心。


(关于她俩,下次再写)


所以,宜修命运最后的坍塌,也一定来自于她对其他人,尤其是地位低下者的霸凌所带来的的反噬。


很简单,因为这世间,就没有人不渴望被尊重。


身为上位者,真心也好,用装的也罢,或者哪怕仅仅是为了遵守契约,你都要让身边的人得到一些什么,权势是一种,被当成一个人对待,是更重要的一种,能两者兼备那就最好,因为人的本性就是贪心。


甄嬛就很懂得这个道理。

而且把里面的门道运用的炉火纯青。


和敬妃、端妃、欣贵人等等结成同盟,甄嬛虽然没有多少真心,但愿意按照契约行事,让每一个追随她的人,哪怕是被利用,但也得到应得的,想得的。


人其实是不怕被利用的,怕的是,被利用了还一无所有。


对待流朱、浣碧、槿汐等等,甄嬛则又不一样。



甄嬛不仅仅是把她们当成忠仆看,更是倾注了很多真心的,因此,面对浣碧犯了错,她可以从姐妹的身份出发,给予足够的包容;也会在槿汐进了慎刑司之后,冒着极大的风险,不仅要把槿汐捞出来,还要让槿汐尽量不受酷刑。


这里面当然有利益的考量,因为槿汐知道甄嬛太多秘密,每一个都可以置她于死地,但同时也有甄嬛的真心,她愿意让槿汐像一个人一样,在宫里体面地活下去——这是每个奴仆都极其在乎的一件事。


这也是为什么小允子和槿汐都可以对甄嬛那么死忠,因为他们靠自己想活得被尊重太难了,但站队甄嬛就可以轻易得到这一切。


换作是我,也绝不会背叛甄嬛,因为就算去了其他妃嫔那里,纵然主子得宠,也未必自己就能被尊重。


从前的康禄海和小印子不就是现成的例子吗?


当初甄嬛装病两个月,除了避开风头之外,还得到了一个更重要的结果——那就是,她和后宫里的下位者们完成了一次双向选择。


最后留在甄嬛身边的,基本都是智力和眼力都不错的人,或者是像槿汐这种,老早就见惯了后宫世态炎凉,很有自己一套处世准则的人。


有时候背叛不仅是人品问题,确实也是智商问题,智商高的人懂得计算代价,行事就会留余地。



甄嬛后来对付宜修,用的招数也是——无论如何,都要撬开下人们的嘴。原因,还是我上面写的那样,甄嬛太懂主子们和下人们之间那些微妙的关系了,她也太了解宜修的短板了,她知道凭宜修的为人,这些奴才的嘴一定撬得开。


对,宜修的短板就是,在她的认知里,凡事地位低于她的人,是不需要被尊重的。


这和宜修从前的经历大有关系。


《甄嬛传》是以甄嬛入宫开端的,视角也主要是甄嬛的视角,因此很少讲宜修的人生,但在最后她即将下线时和四郎的那段对话里,我还是从她的寥寥数语中,捡拾起了她那凄苦的一生——


出生即是庶女,在乌拉那拉家族里,她和自己的额娘从来不被尊重与重视;



后来嫁给自己四郎,两个人彼此有过浓情蜜意时刻,四郎送了宜修一对手环,说他们两个人“愿如此环,朝夕相对”,宜修的心终于像那对玉环一样,泛起了柔光,以为从此都是好时光,偏偏纯元进了王府,于是她的人生变成:


自己怀孕时,纯元被封了福晋;

自己生下儿子,只能当侧福晋,孩子重复了自己曾经庶出的身份,且和自己小时候一样不受重视;



自己儿子生病时,纯元怀孕了,四郎所有的心都在纯元那里,宜修独自抱着已经没有气息的孩子,在雨中走了一个晚上,祈求神佛用她的命换孩子的命……



没有人知道,那个雨夜,宜修是怎么走过的。



我们唯独知道的是,或许那场雨,此后,在宜修的生命里,就再没有停止过。


于是就像我们后来在《甄嬛传》里看到的那样,宜修不再试图去寻找什么阳光,她让自己彻底成为了那个被乌拉那拉家族PUA出来的宜修。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宜修呢?为了获得一点重视,不惜一切代价;为了赢得一点荣宠,可以机关算尽。


永远学不会去尊重那些地位低下的人,因为在她自己地位低下的时候,她也同样没有获得过尊重。


永远不会爱,因为曾经爱过,但是只得到了更惨烈的代价。


于是,她只能厮杀,因为厮杀让她成为了皇后,厮杀让她得到了权势,厮杀让她赢得了尊重,甚至,因为厮杀技能满格,她得到了乌拉那拉家族的重视,让他们不管怎样,都必须保全她。


于是在宜修的认知里,只有靠厮杀突围出来的人,才有资格得到想要的。


至于真心,厮杀的修罗场里怎么可能容得下这种东西。


宜修就是被这么塑造出来的。


如果当初,四郎的爱能够长一点,或者那个孩子能够活得久一点,久到,让宜修生命里的阳光足够穿透阴霾,或许宜修的命运会有一点改变。


我从不相信,人会被苦难塑造的更好。是,苦难是能够让人学会坚韧,但如果没有足够的美好来打底,100%的苦难,大抵塑造出来的,是坚韧的狠厉,就像宜修这样。


我曾经读陈丹燕的《上海的金枝玉叶》,书中,陈丹燕说,女主角戴西是这样一个人——她能从那些屈辱中活下来,甚至没有成为一个因心碎而刻毒的老人,或许是因为一个人的品质是在童年生活中就确立的,而且很可能,明亮的生活,才是一个人纯净坚韧品质的最好营养,而不是苦难的生活。


戴西之所以成为戴西,是因为她生活里的美好大过苦难,爱大于恨,于是她便知道怎样去拥抱健康的生活。


而宜修,则是不知道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