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罗天昊国与城
交流国家、城市与区域竞争战略,社会与经济改革事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本地宝  ·  上海又一波演唱会即将开票! ·  3 天前  
今日闵行  ·  再升级!新功能+2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罗天昊国与城

从第五滑落到第十,天津怎么了?未来在哪里?

罗天昊国与城  · 公众号  ·  · 2020-03-24 18:15

正文


罗天昊

著有《大国诸城》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战略

公众号 ID Luotianhao99 (罗天昊国与城)

望海潮,有起落。

2006 年滨海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天津进入飞速发展期。 十年间年均增长超过 15% 以上,可谓狂飙突进。 漫步滨海,隐然已初具恢弘气象。

2017 年,滨海新区 GDP 缩水 3000 亿之巨,天津从中国第五,成为中国第六。 GDP 增速仅 3.6% ,在十大城市中垫底。同时,当年出现了规模达 5 万以上的人口流出。至 2019 年,据当下统计,天津更是排名下滑到全国第十名。 GDP 在上年被腰斩数千亿。

以十年为期, 2009 年至 2019 年,十年之间,天津在中国城市经济中的排位,从第五降落到第十。 发生什么了?

天津的巨大起落,表象在于经济领域,本质就在改革领域。长期以来,天津对比沿海众多城市,在改革领域相对滞后, 2017 年,到达了一个顶峰, 天津最高决策层痛定思痛,决然引爆滨海 GDP 腰斩之雷,也埋下了决意改革的种子。

短暂的低潮之后,天津逐步复血。 2018 年,天津止住颓势,虽无法恢复此前的高速模式。但也重回增长轨道。同时,人口吸引力提升,新增人口约 3 万人。

七年前,当天津仿效北京限车限房的时候,罗天昊即提出,天津不应学北京限购,而应反过来抢人。数年后,天津抢人的预言变为现实

2018 年,天津加入抢人大战,对大学学历的青年敞开了大门,几天之内超过百万人申请落户天津,创造了城市抢人大战的高潮。

去年夏,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宣布取消全部事业人员编制,实现全员竞聘上岗,在国家新一轮改革中,天津率先一步,并且走的彻底坚决。

从崛起到低潮,再从低潮蓄力,不是轮回,而是涅槃与超越。

抢人大战也好,事业单位生猛改革也好。都凸显了天津在新世代面临的两大挑战,一是政经周期变化,天津外部环境不可测,在市场体系与权力体系中,都不是顶级,两边不落地,处境尴尬。二是雄安新区的崛起将冲击天津,逼迫其深化改革。

改革风云再起,只是序幕,成为北方最开放的城市,或许是天津的最佳出路。

1 )两不靠:权力未至顶峰,市场未趋完善

天津的诸多方面,已经与北京看齐。当下,天津也已经实现汽车限购,外地车牌限行,事实上,虽同为直辖市, 北京上海限购,虽争议巨大,但尚有资本,天津限购,则属自剪羽翼,自拔爪牙。

此前十年,天津持续高速发展。但是,众所周知,天津的快速发展,主要是滨海新区带动,而滨海新区的崛起,主要靠央企的投资,这种依靠外来和尚的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仅对于投资依赖巨大,更不具备产业安全性。

但是,中国的政治周期,一般以十年计算, 过去的十年,天津得到了国家的垂青,吃了十年国家战略的小灶。 新的十年,国家战略重心已经转移。,未来对于武汉,重庆,西安、成都等内陆区域将更为重视,长江经济带崛起,雄安新区崛起,粤港澳和杭州湾崛起。相信国家将投入更多,天津的资源优势,即将被稀释。

2017 年,天津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不到 1% ,消费增长,不到 2% 。哪去了?没有那么多新的央企大投资来撑场子了。中央不再倾斜性扶持了,国家小灶没了。

央企大扶持,财政大投资,政策大倾斜,时代终结。

天津对此需要有高度的紧迫感。加快发展本土产业,振兴民营经济。

中国经济的特点是,既具备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同时,权力对于经济的干预亦很大,实行的强政府与强市场的模式,天津的尴尬之处在于,在权力和市场两套体系中,都不占优势。

先看中国城市的权力体系。

天津虽贵为直辖市,但是身居北京之边,政治资源吸附能力远不如北京,中央部级机构,集中于北京,在 110 多家央企中,超过 80 家以上的总部驻扎北京,这两大因素,注定了北京成为中国政治和经济资源最集中的地方,具备无与伦比的吸附能力,

北京限车也好,限房也好,全国人才只能迁就北京,无他,烧香拜佛,求人求财,无法绕行。天津就不行,限车限房,别人不来也可以。可以绕行。

北京纵使壁垒森严,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也有 800 万,占比达到 38% 。高于天津。

在市场体系中,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则比天津更有优势。尤其是广深,民营经济发达,本土产业繁荣,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其独特的魅力,令千万人神往。

权力未至顶峰,市场未趋完善。

天津在市场与权力两大体系中的夹生地位,使其未来发展危机重重。

天津此前的限车限房,首先伤害的就是外地青年人才。能够有买车能力的,主要是外来人口中的精英阶层,由此,很有可能导致外来人口的精锐迁移,天津对于人才的吸附能力,将进一步降低,这对天津的未来发展,将是致命的伤害。

乘它病,要它命。五年前, 北京限车限房,患上傲慢自大症状的时候,天津就应该抢北京的人。与北京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抓住北京在汽车和住房方面限购的时机,加大开放力度,争取将北京的部分外流人才,吸引到天津来。

天津现在才开始抢人,虽然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是,已经错过了最好时机。

若五年前就开始布局,效果更好,而且是抢的是顶尖人才,而不是准一流人才。

抢人只是开始,开放车牌,开放房市,必然紧随其后。

2 雄安搅动,天津未来四大变局

一片草原,两头雄狮,引人遐想。

同处京津冀,雄安新区对天津的冲击非常直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央企等公共资源和经济资源被分流

滨海新区的崛起,央企的投资功不可没。很多央企未来将会投资雄安, 若央企未来对

滨海新区的支持力度减弱,将大大削弱其竞争力,对天津冲击巨大。

2 ,高新产业的竞争

中央赋予雄安新区的七大任务中的第三条,就是发展高新产业。甚至不少人期望雄安成为中国北方的硅谷。而此前,在京津冀的布局中,天津被赋予了重点发展高新产业的使命。

3 ,冲击天津经济地位

雄安新区对天津经济地位的冲击,具体表象在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总量以及天津在中国城市中的排位。未来北京和天津的公共资源,特别是央企的分流,将使其此前高速发展所依赖的权力和市场资源削弱

二是金融资源。 2017 年, 天津本外币存款余额为 30983.17 亿元,排名全国第七,未来, 雄安若承接部分北京的金融机构,将冲击北京和天津的金融地位,削弱其金融资源。

利弊相随,利大于弊。新的时代也为天津带来了四大机遇。

1 做大京津冀,提升整体竞争实力,构建国家竞争均势

雄安新区的使命之一,是做大京津冀,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增长极。

2018 年,长三角的 GDP 总和超过 22 万亿,珠三角诸城市的 GDP 总和超过 12.9 万亿,而京津冀 GDP 总和只有 8 万亿多,且内部发展不平衡,北京一城独大并且造成了周边广泛的灯下黑。

京津冀坐大,可以改变中国经济南强北弱的格局,缩小南北差距。未来东北振兴,华北崛起,都需要以京津冀为依托。

在此过程中,天津在全国的战略地位,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2 ,重塑京津定位,天津经济自由度加大

京津虽并称直辖市,但是,在权力和市场两大资源的拥有方面,天津难望北京项背。

客观上造成了京津定位的混乱。

此前北京兼备华盛顿和纽约的功能,雄安新区建成后,北京只保留政治、文化、科技创新中心等四大定位。“大纽约”将另有其人。去掉了经济中心,意味深长。

雄安未来将疏解北京的央企,医院,高校,银行等资源,公共资源被削弱后,北京对于人才与市场资源的强制性驱动力也减弱, 天津的重要性将相对上升,尤其是在经济发展领域,自由度更大。

3 ,产业协同重朔天津,将河北变为天津战略腹地

雄安新区的设立,将使天津与河北之间的产业协同,发挥更大效力。

虽然在高端产业领域,雄安与天津有部分竞争,但是总体而言,天津与河北的互补性更强。 2018 年,河北的人均 GDP 4.78 万元,天津的人均 GDP 12 万元。是河北省 2.5 倍。

落差产生梯度,天津与河北之间的巨大落差,使其在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方面,均有强大的互补性。

此前,因为北京的强大行政资源,河北不得不围绕北京,北京强制性资源被疏解后,天津的产业优势,才可以发挥最大效用。 天津需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将河北变化最大的战略腹地。

4 ,百川归海天津港

等边三角,互为依靠。

京津雄三地是 100km 的等边三角形,在高铁半小时辐射范围内,一般的火车客运或者汽车,也在大约一个小时左右。未来,随着京津冀经济圈的迅速成长,无论是北京还是雄安,或者是河北其它城市,天津港是不错的选择。

3 )成为北方开放之城

前有深圳,后有雄安,改革竞争,你追我赶。

未来,天津突围的最大希望,即重建北方开放之城。天津自贸区是上海自贸区之后的全国第二大自贸区,未来应该成为改革的抓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