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工智能那点事
专注国内外AI人工智能、机器人、AR/VR、无人驾驶、深度学习、5G、智能制造、新零售等前沿科技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李哥的交易系统  ·  国产AI产业链,越来越精彩! ·  昨天  
小李哥的交易系统  ·  国产AI产业链,越来越精彩! ·  昨天  
爱可可-爱生活  ·  [CL]《ReasonFlux: ... ·  昨天  
黄建同学  ·  4个检测内容是否AI生成的工具:1. ... ·  昨天  
宝玉xp  ·  传闻 Anthropic 本周会发布 ... ·  昨天  
爱可可-爱生活  ·  【[655星]obs-localvocal: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工智能那点事

西瓜皮立功了!我国科学家取得重要成果→

人工智能那点事  · 公众号  · AI  · 2024-09-05 18:49

正文

记者9月4日获悉,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理学院人工光合作用与太阳能燃料中心孙立成团队将西瓜皮膜用于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中,其展现出卓越的性能。受此启发, 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构建新型离子传输膜(ITMs)的策略。 相关研究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

解冻中的西瓜皮

经过深入研究,团队揭示了西瓜皮膜在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中离子选择性透过的机理。“填充在西瓜皮细胞壁纳米通道里的果胶形成的微孔结构,以及通过微孔限域作用形成的连续氢键网络,对氢氧根离子的传输起到了关键作用。” 孙立成解释,简单来说,氢氧根离子通过微孔结构和氢键网络实现高效传递,如同上了高速公路;而酸根离子则因与果胶中富含的羧酸根“同性相斥”,同时还与果胶和纤维素里的羟基形成氢键,但酸根离子无法通过氢键网络传递,因此被“拖住”了。

西瓜皮膜内的“离子选择性传输机制”示意图


离子传输膜是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反应、电解水和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转换与存储系统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能源转换效率和产物收集成本。 “目前广泛使用的离子传输膜存在诸多局限,而此次研究的西瓜皮膜展现出了优异的性能,为解决现有离子传输膜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孙立成说。



来源:科技日报、西湖大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