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不算权威
共同观察、研究改革的平台,旨在传播中央、地方官产学研媒改革声音,探索改革实践,营造改革氛围。本公号原创或摘发的文章,仅用于“学术•实践”提供交流探讨用,如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不算权威

985名校和博士毕业,依然可以沦为社会底层

不算权威  · 公众号  · 政治  · 2021-02-19 21:00

正文

某论坛一个热帖:

985毕业生沦为社会底层,如何破局?

今天搜了搜几位名校毕业生的新闻,我发现自己也遇到了跟他们一样尴尬的境遇,应该如何破局呢?

我专业很小,对口只能进体制内,毕业以后进体制内干了很多年,既不想当官,又觉得工作内容太枯燥(我进去半年就成了业务骨干,可想而知工作内容有多简单),后来就辞职了。

辞职以后找工作不太顺利,除了保险和销售好像也干不了什么,可是我不想变成圆滑的人,所以对这两个行业很排斥。

过完年就35了,应该是彻底废了,难道也去做保安?

人高马大的我,当保安应该没问题,我本人倒是不排斥这个工作,就是觉得对不起家里人。

父母是我一生的羁绊,他们是好人,是那种为了子女而活的好父母,可是越是这样,给我的压力越大,当年辞职的原因有一部分就是因为父母,离家远,我父母都是农民工,而且是农民工里收入最低的那种,一个月两个人加一块儿也就三千,可能你们想不到吧。

絮絮叨叨的有点多,不想细说,就说下自己的情况:

top5本科毕业,学渣,专业小,只能进体制内,体制内工作了很多年,后来辞职,体制外找工作不顺利。

现在35了,也不知道怎么破局,现在遇到的情况和那几类似。

我还是比较了解自己的,我不适合干技术工作,记性不好,高中的时候虽然是学神级别的,就是那种作业不做上课睡觉都能考高分的学生,但是记忆力一直是我的弱项,当年连正弦余弦定律都得考试的时候现推,可想而知。

高考的时候本来想报考计算机的,一直很看好这个专业,分数也绰绰有余,可是阴差阳错选了数学,最后因为成绩不好去了小专业,所以毕业以后就没想过走技术这条线。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可能会选会计专业吧,我有点强迫症,喜欢把东西都归置一下,整理一下。可惜人生没有如果,现在情况已经很糟了,真的怕过几年我也会上新闻,真的不愿意给学校丢人,我的问题是自己造成的,跟学校无关。

高考完以后,我突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而以前的学习习惯,也注定了我在大学里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读书的时候校园活动还是很丰富的,组织过演讲,组织过义卖,去支教过,还代表学生上台发过言,发传单做家教那都是小意思,可这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不图名不图利,现在就想着给家里买个房,找个厂妹结婚生个孩子。

但是不知道怎么破局,别说找富婆,以前也相过几个,看中过一个,我表白了,觉得对方性格挺好的,也有共同话题,可对方对我不冷不热的,我做不了舔狗,每次都是我去找她,后来就腻了。

又丑又穷又不能当舔狗的我,注定不可能,以后还是找个家庭简单点的厂妹吧,我照顾她一辈子。

这个问题就是学历在今天的社会,到底有没有用?985沦为社会底层,还有翻身机会吗?

接着该论坛又有一条消息:

一个朋友,非亲戚,博,一个月到手大概7000多。一个亲戚,50多了,基本文盲,只会识字那种,工地里做水电,不是自己做老板,爱喝酒,每晚回家必喝,一个月至少到手7000多。不知道是不是吹牛
-----------------
补充一点信息,水电工资少是因为他自己不是老板,就像上班一样,应该是最底层干活的员工,并且选的都是不是太远的工地,所以工资这么少。

有些人说博稳定地位高,年终奖多,这完全想多了。村里跪舔的是公务员,医生跟中小学老师,排名有先后,即使这些职业不是领导,也倍受尊重。你说稳定,亲戚快60了,还一个月7000多,这还不稳定?其他的35了就可能担心被优化了吧?

我自己主要想到了这学区房这么贵,真的值这么贵吗?为啥要这么严格要求自己的小孩,要成绩好?有啥意义,最终大大多数人回归平凡。
--------------------
有些想当然的还在拼死挣扎,说是概率问题,还是想维护那一丁点的尊严,那就再补充点信息。我说的亲戚是不求上进,享受生活型,挑工地,每晚必须回家喝酒,所以才这么点钱,且他是快60了,还拿7000多,这还不够稳定吗?

且据大多数人的回帖可知,一般水电工这种算拿的少的,但是这个博,大学里老师,这个工资对于大学老师群体,如果不是领导和大牛,也不算小概率了,基本平均工资吧。

且对方也是电子计算机相关专业,也不是刚进去。据说所知,在体制内,工资一般波动幅度不会很大。所以除非大牛,或者变领导,估计到退休了也就这么点。


上面这两条,说的都是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下,名校和高学历学子的困惑。

可以说,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学历不再决定一个人的未来,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在过去,有没有读过大学,有没有读985大学,有没有读TOP2,在20年前,可能就是穿皮鞋、草鞋的区别。

因为那时候,你如果不进体制内、不进大公司,根本没有出头之日。

但是这20年来,随着民营经济的崛起和互联网的发展,很多没什么学历的人,也创造了大量财富。

李子柒、薇娅、包括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这些,其实都没什么学历,并不比TOP2的差。

可能你会说这是个别现象,但是现在尤其在一线城市,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不得不说,这是互联网和新经济,对社会体系的冲击。

传统体制内占比越高的地方,可能阶层就越固化,互联网和新经济越发达的地方,阶层流动或者模糊化就越明显。

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很多蓝领现在收入也开始高起来了,比如电工,装修工,木工,锁匠,收入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中等白领的收入,这些人很多并没有很高学历。

其实西方国家早就是这样,蓝领工人收入比白领高,是很正常的。

而高学历的人才,对体制内的迷恋,并没有给他们带来高收入或者超额红利,很多所谓的高收入是以前的灰色甚至黑色收入,风险很大。

但是,学历是有用的,从统计学角度,对于985一类高学历人群,人均收入、综合发展,肯定比学历低的人要高得多。

这个深圳中学的招聘,让外界一片惊呼,但其实这是深圳的一所头部中学,待遇和福利是很好的,想进入的学历门槛是高的。

再比如什么阿里腾讯字节这样的公司,在早期,英雄不问出路,连马云都是非重点大学毕业的,但到了现在,大多数职位都要从国内外的名校招聘。

张一鸣说:很多企业把人当成企业的损耗成本,特别是有些CEO很节约,总想招一些便宜的人。

但这种观念在经济学上显然是错的。

相反,这个人虽然很便宜,但是能给你带来的回报很少,或者说低于你付给他的工资,那么这个人给你带来的ROI就是负数。

这个人虽然很贵,但是给你带来的回报更大,说不定这个人才是真正便宜的。

对于张一鸣来讲,他要招的是市场上最顶级的人,这些人必须要用市场最高的薪酬水平来获取,包括给到员工的工资、奖金和期权,成本相对来说都是很高的。

现在基本上,好公司招聘门槛就是——TOP4、985、211,像国内的TOP公募基金,TOP4以外、国外部分名校以外的学历,基本是不看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平台决定他的发展,有没有好的学历,决定职业生涯的起点,还是很重要的。

有名校学历可以让你有一个下限,有机会去做一个不错的工作,这对于多数人来说已经足够了。

但,985毕业,不代表你有商业赚钱能力,而商业赚钱能力是一种很高水准的能力。

前面案例的985男,都毕业13年了,还张口闭口自己是top5本科毕业,这个就太low了。

这个和北大、清华的毕业生一样,如果你在毕业5年内,说自己是北大清华的,还可以理解。

但如果10年、20年过去,在朋友圈还言必称北大、清华校友,给外人的印象就是, 你这辈子最大的成就,也就是读了这么个学校。

赚钱能力和名校学历,是两回事。

我们知道,中国的新首富,农夫山泉的钟睒睒,是成人电大毕业的。

阿里的马云,是杭州师范大学毕业的。

腾讯的马化腾,是深圳大学毕业的。

这都不是什么传统名校。

名校毕业,能让你找到一份稳定工作,比平常人收入高,但打工始终是打工。

即使在BAT工作,年薪几十万,然而一线城市动辄上千万、数千万的房价,对他们压力还是很大的。

很多人只是大平台的螺丝钉,离具备独立赚钱能力、获得商业成功,差距是很大。

商业赚钱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判断能力和执行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第一、选对有发展前途的行业;

第二、执行力,做到头部。

上面这两条也是说过无数遍的烂话,但真正能做到的,很少很少。

大道理大家都懂,有多少人能够行胜于言?

比如薇娅之所以能成为第一电商主播,就是因为她走对了每一步,从北京开店,到搬迁西安,从线下店铺到电商、到直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