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处于亏损中的美团点评,其
IPO
估值高达约
550
亿美元,甚至还有机构给出了更高的千亿级的估值。本质上,美团和亚马逊、阿里一样,都是在做生态,它们能否在自己的整个生态生产率方面建立优势,以及生态生产率的优势有多大,决定了公司能走多远。
1.
美团估值合理性
美团点评的招股书显示,公司从
2015
年至今一直在亏损,但这没有影响市场给予其近
550
亿美元的高估值。类似美团这样的公司,其估值需要考虑几种因素:
首先,上一轮的融资估值是一个重要的参照。
除非公司运营情况特别差,证明是失败的,否则
IPO
时的估值一般都会高于最后一轮私募融资时估值;
第二,
自身的发展潜力,以及其未来保持或提高目前地位的能力
看,它具备做大条件,再考虑未来市场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市场给予适当的溢价也是合理的;
第三,从财务数据角度看,
成长速度和营收规模都很可观
。
美团目前真正的对手越来越少。如果有,阿里可能是一个,其它的基本上都已经不构成太大的威胁了。而阿里业务重点在实物电商,而不是生活服务,其业务目前还没有完全整合,所以
只要美团不出太大的“黑天鹅事件”,按照目前的态势,它有机会在相当时间内保持对阿里的相对优势。
2.
美团的行业地位
生活服务行业有三个重要的竞争维度:用户入口
(用户规模是否足够大,能否形成超强的用户入口)、
产业生产率贡献
(在所处产业领域的生产率提高是否贡献足够大)、
用户价值
(给用户可以提供的价值是否足够大)。
我认为,通用型互联网产品或服务在中国市场已经很难出现超级巨头了,因为“通用型”意味着现有的巨头可以相对轻松地进入。事实也是如此,过去几年真正建立起规模级地位的通用型企业屈指可数。今日头条、快手、拼多多,它们的业务内容或模式还是相对虚拟、轻质的,并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红利(而且目前或未来面临的挑战也不小)。
通用型挑战现有格局不易,于是针对某个行业做垂直运营就成为常用的策略选择,而且在一定时间和规模范围内,它能降低成功的难度,比如滴滴、携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
观察美团在旅游、酒店方面的快速崛起,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生活服务相关领域,除非对垂直行业的供应链进行资源管控的能力非常强,否则会给美团这样的超级入口提供便利,利用入口优势,加上线下推广团队,它能够快速地把其他业务也接入进来。现在,从接入量来说,美团在一些时候已经有后来居上的势头。
美团目前
在“超级入口”和“用户价值”这两个维度上,应该说处于非常领先的位置。
超级入口上,前几年饿了么是一个比较大的竞争对手,但饿了么局限于外卖这一块。美团从最开始的团购时代到外卖、电影、酒店、旅行、出行等,就是在围绕既有的平台,不断增加用户价值、强化用户习惯——更多的用户价值,一方面让用户有更多的服务可供选择,提高黏性,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新的用户。
在产业生产率方面,拼的是综合资源和能力,阿里暂时在这方面有优势。
3.
美团没有边界
美团的业务没有边界,它的边界不是以一个个行业和业务本身去划分的,而是以用户习惯、用户价值为依据的,这才是最核心的边界。
比如出行领域,最大的机会就是自动驾驶。但自动驾驶的技术壁垒非常高,我感觉滴滴并没有很大的决心去布局这块。因此,它只能往用户运营这方面走,但滴滴的佣金率已经达到了约
20%
。对比来说,美团的大部分业务佣金率在
5%
左右,那么进入出行业务如果只收
10%
的佣金,就已经算是非常高了,中长期都是有利可图的。而且,滴滴的用户体验差异化还不够鲜明,不能为它建立起足够的壁垒。而美团介入出行,并不需要赢过滴滴,而只需要巩固现有用户,给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
所以,认为
美团在每个领域不是必须做到第一,做到行业第二、第三同样有机会
,因为美团是一个超级用户入口,外界看到的跨界都只是它提供的众多用户价值之一。
美团入局摩拜一事,需要放得更高、看得更远一点。
首先,共享单车确实是刚需,尽管业务可能无法建立盈利趋势,但它能让整个美团的服务更有差异化或抵消对手的差异化;
其次,能获得成本上的优势,比如不需要太多的广告去吸引用户,用户本身的活动半径是有限的,而且跟本地生活比较吻合;
第三,摩拜可以通过美团在技术、用户数据上的优势,在投放上更加精准。
放到整个美团的生态里,摩拜的成本和收益可以重新定义
。
美团进入的行业没有边界,但
其核心在餐饮
。因为餐饮是整个生活服务领域最高频的部分,美团围绕这个最高频的业务先做布局,慢慢拓展到用户的其他生活服务,但是这些生活服务和餐饮都是相关的。比如摩拜是一个中间交通工具,比如去酒店、出行时也有餐饮需求,都是
高度相关性的扩张。
用户习惯上也是如此,
用户在这些不同的业务间,会有便利性考虑
。此外,用户在隐私保护及数据保管上,也会慢慢形成意识,因为交给一家公司相对比交给多家公司来说,要更加安全一些。
4.
美团的生态壁垒
围绕用户习惯,美团业务的背后是系统,最终是提高整个生态的生产率。
在过去,吃喝玩乐比较分散,用户日常高频需求不只是金钱开支,还有时间开支。这些业务之间往往有较强的关联性,如果能够找到用户的这种关联性,并且去满足它,对用户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服务,可以建立很强壁垒的服务。
生活服务跟实物电商不太一样。实物电商相对标准化,从平台到最后用户,靠物流公司基本上就解决了。但是生活服务产品并不标准,整个系统和生态都更复杂,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问题。
这样的生态就意味着每个环节都很重要,未来生活服务行业的公司,初期可能看的是规模,
最后拼的都是精细化管理以及用户需求管理的能力
。这应该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但是一旦形成这种能力,就很难被颠覆掉,自然也就形成了强大的壁垒。
亚马逊在做价值运营这块非常厉害,从电商到用户端的硬件、物流、云服务等,其实亚马逊是在把整个产业生态方面,把那些重要的环节一点点做透,然后
一点点地提高自己在产业中的价值占比
。这是亚马逊真正厉害的地方,它不是把自己仅仅定位成一个交易平台,要是那样,很难达到今天的位置。
美团其实也是这个路数,无非就是最后它的生态生产率是不是比其他对手要高一些。
从生态的角度来说,美团这种平台型企业,它以后甚至可以选择性地从服务电商往实物电商方面做,还有一些虚拟的服务也可以接上去,这也是做大用户价值。
因此我比较关心的是,美团在其他领域扩张的时候,注意哪些是不应该扩张的,或者在扩张过程中有一套标准,去判断某个领域不适合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