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首届农民戏剧展演月10月举行。图为淄博市淄川区赵瓦村的展演现场。
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摄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一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务求实效,推出了多项惠乡便民政策和创新举措。在文化领域,结合本地文化资源和建设实际,东部地区多个省份从政策保障、产业扶持、公共服务等方面着力,奏出了乡村文化振兴的进行曲。
围绕乡村文化振兴,一年来,东部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围绕乡村振兴的“文化乐章”,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
今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专门就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等做出重要指示,在齐鲁大地引起强烈反响。其后,山东结合相关领域的工作,出台一系列新举措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4月,山东省文化厅印发《关于繁荣农村现实题材文艺创作的意见》;5月,山东省发改委联合相关部门公布《山东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6月,山东省文化厅、省扶贫办印发《山东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
东部其他省份也快马加鞭,制定出台了本省市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施意见,并对文化振兴做出了专章部署。
江苏要求,开展农村文化保护、传承和提升行动,加大对民间文艺和文化产品的扶持力度,打造平原地区、丘陵山区、沿海垦区等农村特色文化标识。
福建提出,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推出具有乡村特色、深受农民欢迎的优秀文化作品和文化产品。
广东提出,鼓励镇村基层组织和群众自编节目、自创形式,传承民间戏曲、民俗活动、民间音乐、传统手工艺等乡土文化,办好民间“村晚”、民俗文化、传统体育活动。
一系列举措显示,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占据了很大比重,东部地区通过文化振兴为乡村全面振兴凝神聚气。
新时代的农村建设,需要以文化铸魂,培育文明乡风。东部地区聚焦乡村文化领域的突出问题和短板,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乡村文化正在焕发新气象。
9月21日,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镇镇头村文化礼堂启用,这是浙江建成的第一万家农村文化礼堂。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自2013年启动以来,连续6年列入该省民生实事项目。浙江省文化厅厅长褚子育表示,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农村文化礼堂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如今在浙江,农村文化礼堂是村民最愿意去的地方。调查显示,近八成浙江网民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点赞。
近年来,广东大力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倾斜,持续加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同时“舞动南粤”——全省广场舞展演活动等公共文化活动的举办,通过高品质、有吸引力的群众文化生活引领新风尚。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际,山东多地创新乡村文化服务方式,推出了“互联网+基层文化服务阵地”的模式。部分市、县通过建设本地的“公共文化云”,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的资源“打包上云”,民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高效的文化服务,有效提高了乡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意度。
乡村振兴,产业旺了是关键。文化振兴对广大乡村的发展具有“物质增收”和“精神富足”的双层意义。一年来,东部地区不断深化对本地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将文化资源优势转为产业发展优势已成为共识。
在天津市宝坻区,从2015年起,利用当地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了潮白河湿地旅游集聚区、箭杆河文化旅游集聚区、青龙湾运动休闲旅游集聚区和黄庄洼稻乡旅游集聚区4个风情浓郁的村庄组团,并打造了40个文化旅游村。
为推动乡村振兴,江苏着力培育乡村文化人才,传承乡土文脉,保护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农耕文化、民间技艺、乡风民俗的挖掘、保护和传承。
福建提出,大力弘扬红色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等,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非物质文化传承发展。
山东针对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制定了明确规划,到2022年培育一批具有山东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同时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重点在文化遗产、节庆赛事、修学研习等方面进行创意开发,打造一批美食村、艺术村、养生村、休闲村等特色村,实行差异化发展。如今,在山东省临沂市、菏泽市等地已出现了多个“文化淘宝村镇”。当地村民利用传统手工艺发展线上贸易,不仅实现了致富增收,还吸引了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