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2018年元旦的第一个周还没结束,新疆旅游市场率先发声。1月4日,新疆喀纳斯(834246.OC)对外宣称,公司审议通过其股票在新三板拟终止挂牌的决议。喀纳斯申请终止挂牌,打响了2018年新三板旅游企业摘牌的“第一枪”。
从2017年年中开始,“挂不起、卖不掉、融不到”的新三板市场就开启了摘牌数量大于新增挂牌数量,摘牌变成常态化的趋势,也呈现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如果不出意外,喀纳斯将在数月之后正式告别新三板市场。那么,离开新三板的喀纳斯将会去哪里呢?早些时候,喀纳斯已经在新疆证监局报送了相关首发上市的材料,几乎同所有企业都有一个上市梦一样,喀纳斯也不例外。
其实,就新疆旅游市场而言,喀纳斯并非唯一一家如此积极拥抱A股资本市场的旅游企业。3个月之前,具有新疆旅游“第一股”之称西域旅游(832461.OC)也正式申请获批暂停终止转让,开启向创业板的转板之路;如果将时间往前延长的稍微久远一点,还会发现,新疆大西部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也曾放言在2008年上市,以及在2012年接受上市辅导。
这样的局面,似乎让目前唯一还坚挺在新三板的火焰山(835453.OC),场面有些尴尬,毕竟当初三家几乎同时选择登陆新三板,如今只剩火焰山一直没有任何动作。那么,为什么新疆旅游市场会突然在近2年内爆发呢?此时选择转板的喀纳斯和西域旅游又将可能会遭遇什么呢?另外,火焰山为什么迟迟没有动作呢?
1.绿色通道在“作祟”?
谈及A股,离不开政策导向。全国资本市场如此,新疆市场更是如此。2017年1月5日,证券会与新疆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进一步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协议明确,证监会对于符合下列要求的新疆(含兵团)企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适用“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绿色通道政策,适用范围如下:
1.注册地和主要生产经营地均在新疆且开展生产经营满三年、缴纳所得税满三年企业。
2.注册地在新疆并承诺上市后不变更注册地,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
1)最近一年在新疆缴纳所得税不低于2000万元;
2)或者迁址新疆后,企业新聘用新疆当地户籍员工不低于200人;
3)或者热心新疆扶贫公益事业,对新疆贫困地区县(乡)及兵团困难团场和贫困团场捐款2000万元现金以上用于脱贫攻坚,改善民生。
而在此前2016年9月,证监会公开发布《中国证监会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意见》对注册地和主要生产经营地均在贫困地区且开展生产经营满3年、缴纳所得税满3年的企业,或者注册地在贫困地区、最近一年在贫困地区缴纳所得税不低于2000万元且承诺上市后3年内不变更注册地的企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适用“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的政策。
2017年的《协议》,就新疆地区而言,是将绿色通道的范围也由此前的贫困县扩大至新疆整个地区。上述2个相关文件,无疑给新疆旅游市场在对接资本市场中起到了强劲的助推作用。
对比自2016年9月IPO扶贫政策发布之后“扶贫概念股”首发情况,2016年10月21日,首个“扶贫”项目西藏高争民爆(002827.SZ)仅用300天,即过会上市。而在此后的,安徽集友股份(603429.SH)仅用187天就成功在主板上市。单纯就排队时间来看,“扶贫概念股”比正常申请过会的IPO企业至少需要一年半以上的时间而言,基本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
但是,“扶贫”并不意味着,对过会质量会放松相关要求,而新三板转板的两家“扶贫概念股”江西耐普矿机(834947.OC)、湖南广信科技(430447.OC)两家新三板企业,虽然分别只用277天和271天就上会,但是首发并未获得通过。
那么,新疆数家志在冲A的旅游企业,单纯从政策角度来看,确定无疑将会受到“插队”的待遇,但是能否就可以确定成功上市呢?而在这之前,他们又各自在IPO过程中经历了什么样的遭遇呢?此次再度选择IPO是否真的准备妥当,志在必得了呢?
2. 西域旅游时隔13年,重整河山?
成立于2001年1月18日的西域旅游(832461.OC)从一开始似乎就将上市做为自己的首要目标,也因此在成立之初直接注册为股份制公司。根据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在2004年2月16日召开2004年第4次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上,成立刚满3年零1个月的西域旅游即在本次首发申请会议上,由此可见,西域旅游有多么急切的能够进入国内资本市场。结果是明确的,证监会以西域旅游过于年轻,匆忙上市为由,拒绝通过首发上市,导致急切上市的西域旅游败走麦城。
2015年5月18日,西域旅游选择登陆新三板,成为新疆旅游第一股。此时选择登陆新三板市场,更多还是西域旅游的无奈之举。从2008到2014年,数年的经营环境的不可抗力因素,西域旅游在营收等在上市要求的硬性指标方面,均不理想,只能采取“缓兵之计”屈居于此。此次,西域旅游登陆新三板携带的资源有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天山天池和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五彩湾古海温泉。主营天山天池景区的旅游客运、天池游船(天池游艇65%)、马牙山索道以及观光车和电瓶车业务,五彩湾古海温泉娱乐(92.50%)、旅行社业务(天池国旅100%)和文化演艺(天池演艺100%)等其他服务。目前西域旅游的实际控制人为阜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通过持有天池控股51%的股份,间接控股西域旅游。
西域旅游在近2015-2016年度中,实现营收1.74亿元和1.8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6.78%和8.17%,而扣非后的净利润分别为0.19亿元和0.3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达到2000%和96.22%,在如此良好的业绩条件和经营环境得到改善的情况下,西域旅游再次萌生了登陆创业板的念头,2016年4月,西域旅游接受国金证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辅导。
但是从西域旅游2017年半年度报来看,虽然2017年上半年的西域旅游实现旅游人次23.40%的增长率,接待58万人次,但是由于索道和观光车业务处于停运状态,导致整体营收同比下降11.61%,扣非后的净利润下降48.34%。但是这并不能阻挡西域旅游上市的步伐,2017年9月西域旅游在创业板提交申报稿。距离上次IPO过去13年之后,西域旅游再度开启创业板IPO,一切也都在按部就班中进行。
但是,就在西域旅游登陆新三板的3个月之前,正在辅导西部旅游上市的海通证券宣称:鉴于2014年西部旅游经营业绩下滑,甚至亏损,故申请终止对西部旅游的上市辅导。成立于2001年7月的西部旅游主要经营三个国家5A级景区,即吐鲁番葡萄沟、喀纳斯和那拉提景区,还有一个4A景区,即坎儿井民俗园旅游景区。2012年5月,西部旅游开始接受海通证券的上市辅导,经历2年之后,止步于2014年由于新疆局势导致的经营环境恶化、业绩亏损等综合原因。
而这并不是西部旅游的第一次IPO,早在10年前,西部旅游曾被爆出有望在2008年中期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并实现上市的消息,2006年西部旅游实现营业收入1.61亿元,净利润1082万元,总资产达2.18亿元,接待游客达200余万人次。西部旅游收入、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以及资产规模在当时均居新疆旅游业界首位。
与西部旅游相比,所不同的是,此时西域旅游并没有遇到经营环境的改变。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十一”节假期间,天山天池景区共接待游客近6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8.69%,实现旅游经济收入3575.94万元,同比增长27.6%。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西域旅游在2017年上半年遭遇业绩下滑之后,依然如此“固执”的要在创业板上市了?但是至于,能否真正实现新疆旅游第一股,似乎在2018年就要有结果了。
3.蓄谋4年,喀纳斯5年内IPO?
与西域旅游相比,喀纳斯(834246.OC)股份制改革稍微晚点,但是似乎也可一窥,喀纳斯对上市计划采取了长期谋划的策略。虽然喀纳斯有限成立于1999年3月,但是直到10年后的2009年10月,才整体变更为股份制公司。直到2013年6月,才在中国证监会新疆监管局登记接受上市辅导。在2015年11月的最后一天,喀纳斯登陆新三板市场,开启了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华丽转身”。
2017年4月,也就是《协议》发布的3个月后,在喀纳斯发布的2016年报中首次披露,喀纳斯计划在“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在A股上市的意图;5月,喀纳斯正式接受海通证券首次公开上市辅导;最终于2018年初申请终止挂牌新三板,全力备战转股。从喀纳斯转股历程中,不难看出,喀纳斯似乎一直在等待耐心时机,从股份改制完成,蓄谋4年后,试图一举完成与国内资本市场的对接。
自2015年11月登陆新三板市场以来,喀纳斯喀主要依托喀纳斯5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从事景区旅游客运、酒店运营、旅游服务、娱乐项目等业务。2015年和2016年,分别实现营收1.75亿元和2.3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4.89%和35.81%;扣非后的净利润也表现不俗,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为0.24亿元和0.53亿元,同比增长达到3800%和120.97%。实际上,此时的喀纳斯已经满足进入创新层标准(一),但是,喀纳斯并未同意进入创新层。
喀纳斯景区包括了喀纳斯、禾木和白哈巴三个主要区域。景区的面积有10030平方公里,由于景区面积大、景点间的距离远,且观光车业务为独家运营,因此旅游客运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70%以上,也就成为其主营业务。包括喀纳斯旅游酒店、林海山庄、禾木山庄三个酒店在内的酒店运营业务,成为喀纳斯第二大主营业务。
同样,提到喀纳斯不得不提到西部旅游,不仅西部旅游在喀纳斯景区中参与经营酒店、餐饮、旅行社和游船漂流等景区娱乐项目存在业务竞争,而且据2015年喀纳斯披露的信息中显示,喀纳斯第一、二大股东阿尔泰旅游和国资公司共持有西部旅游约10%的股份,可见双方不仅在业务上游关联,而且在股权方面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至于当双方在喀纳斯湖水上项目经营出现问题时,选择让阿尔泰旅游从中调停。
当然,喀纳斯用来上市的砝码,并不仅仅局限于常规旅游旺季5月-10月这段时间的经营业绩。从2014年开始,喀纳斯积极拓展冬季娱乐项目,以填补11月到来年4月份由于季节性造成的经营性空白,到喀纳斯旅游的人群中有近50%,会选择去禾木山庄,但是留宿用户却极少,因此禾木山庄也就成为喀纳斯打开冬季旅游市场的一个缺口。在2016年第十三届冬运会在新疆的成功举办,也让新疆冬季旅游渐入佳境。这是冬运会首次走出东北,冬运会让新疆收获一批高水准的体育场馆/地的同时,也让更多人知道天山、阿尔泰山等地优质的冰雪资源。同年喀纳斯入围全国五大冰雪旅游精品线路旅游目的地,有望进一步实现喀纳斯不再冬眠,经营期变为四季的愿景,而这样以来,无疑将增强喀纳斯的可持续经营能力,给股东带来丰富回报的同时,也可以获得资本市场更多的关注。经过10年的发展,新疆冬季旅游人数从90余万人次跃升到2000多万人次,冬季旅游人数占到全年游客量的三分之一,以冰雪旅游为主的冬季旅游已成为新疆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似乎也预示着新疆旅游将迎来爆发期。
而喀纳斯将上市时间选定在“十三五”期间,似乎也同样与2022年将在北京-张家口举办的冬奥会有关联,2022年冬奥会将迎来国内冰雪旅游的“黄金时代”。根据日前,中国旅游研究发布数据显示:在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契机下,2016-2017年冰雪季,中国冰雪旅游市场规模达到1.7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约合2700亿元;同时预计,在2021-2022年冰雪季,中国冰雪旅游人数将达3.4亿人次,收入达6700亿元,冰雪旅游将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的产值达2.88万亿元。这样的机遇,未来数年,无疑将给新疆喀纳斯冬季旅游的带来业绩的同时,增强长期可持续经营能力。但是,能否在在5年内,将喀纳斯冬季旅游变成喀纳斯可持续性经营的亮点,同样似乎也就是这5年内可以预见的事情。
4.仅用3个月登陆新三板的火焰山,还在等待什么?
与西域旅游、喀纳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6年1月登陆新三板的火焰山(835453.OC)至今没有冲A的意图。难道是火焰山不想登陆A股么,还是另有隐情呢?
火焰山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1月,股份制改革完成却是在2015年8月,也就是说火焰山仅用了3个月就成功登陆新三板市场,火焰山对登陆新三板市场表现的似乎非常急切。那么,如此急切的火焰山在挂牌新三板之后的表现如何呢?2016年,火焰山实现营收1961.08万元,同比增长27.17%;扣非后的净利润为893.72万元,同比增长39.94%,表现似乎还不错。但是,与未挂牌之前的2015年营收和扣非后的净利润成长性相比较而言,相差似乎有点远。2015年火焰山营收同比增长101.80%,扣非后的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396.86%。
目前,火焰山的主营业务是围绕火焰山国家4A级景区进行的门票销售和摊位出租业务,业务模式单一。而火焰山景区分为地下景观和地面景观两部分,以9000平米的地下景观为主,可见火焰山旅游基本处于观光模式,基本没有参与性的旅游体验项目。与西域旅游、喀纳斯广袤的自然风光相比,火焰山体验的更多的是人文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