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提供7*24小时财经资讯及全球金融市场报价,覆盖股票、债券、基金、期货、信托、理财、管理等多种面向个人和企业的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突发!纽约发生汽车爆炸事件 ·  5 天前  
洪灝的宏观策略  ·  在阳台上,看时间流逝 …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浪财经

房地产:远处传来杠杆断裂的声音!

新浪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5-04 18:03

正文

关注新浪财经微信号,把牢你的股票代码

回复给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哦!

来源:港股那点事(ID:hkstocks)  

作者:三个火枪手


继去年国庆后今年三月各地再次集中出台调控政策,号称史上最严调控。按过去经验,房价似乎陷入越调越高的怪圈,新一轮的调控从限贷限购升级到限售,从房地产市场延伸至金融去杠杆,这次是否能打破这个怪圈?重拳下房价这匹脱缰的野马是否能被悬崖勒马?


▌一、无解的局?

 

去年国庆节各地就密集出台以往认房认贷的调控政策,但是即使在“房子不是拿来炒的,是拿来住的”讲话后房地产市场还是如脱缰野马一路狂奔,显示这次雷霆调控不如以前效果大,最终在今年只能继续加码调控,把传统的限贷限购升级到限售,再在金融市场掀起一场去杠杆的战役,凸显出了去杠杆力度空前。

 

为何调控越来越难?

 

回顾历史,房地产就像一个尿壶,需要的时候就拿出来用,不需要时就藏到床底下,在国内经济增长乏力时,出台刺激计划时总是配套松开房地产市场政策,比如2008年次贷危机各地政府一改过去调控房地产,反而采取救市的政策,挽救楼市的疲态,而到2015年在货币宽松环境下刺激房地产,房地产市场成交火爆,进而带动其他上下游产业,达到经济稳增长目的。

 

 

众所周知房地产在国内的经济中扮演非常重要角色。房地产除了自身能贡献第三产业增加值,对第二产业的建筑、水泥、家电等也有明显的拉动作用。根据平安证券按GDP的生产法的测算,2016年中国GDP规模744,127亿元,房地产行业本身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1.7%,而房地产及相关行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5.7%。2016年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使得房地产对GDP贡献的占比也明显提升。

 

 

房地产行业拥有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多个行业发展的特性,是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维稳经济的重要手段。

 

但是用房地产维稳是带有副作用的——政策对预期的调控效用越来越弱,只能依靠不断加码调控,甚至就像雄安,在三令五申后,最后还是用到抓人、封盘才把市场控制住。

 

每一次经济乏力就搬出房地产这个救兵,群众对“越调越高”“房价永远涨”的预期就增强一次,最后对“房价只有横盘-上涨这一种走势的认知”根深蒂固。这就像是在德州扑克中已经看穿了管理层的底牌——“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那么任管理层怎么诈唬都没用。揣摩下购房者的心理应该是这样的:管理层不会让房价下跌到引发金融系统风险,甚至导致经济危机。政策只是一时将房地产市场冻结,而到经济乏力时,又会重新松开房地产,万一跌多了局势恶化,管理层也会出手救市。在过去十几年时间里这个认知一再被加深,已经变成“真理”,然后持着“大而不能倒”和“刚兑”的免死金牌,直接忽视风险不断放大杠杆购房。

 

伴随这种预期的增强,调控的效用就减弱,因为越来越少的人会相信调控力度不会持久,可以想象房价螺旋上升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最后积聚的风险也是不断增大,后面就只能不断加码调控的力度。

 

那么能不能消除这种心理预期?很难,人都是依靠自己的知识与认知并且也被之束缚的生活着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才发展二三十年,在有限的生活经验的认知里房价只有涨,就像在没有看到黑天鹅之前,都认为只有白天鹅。这样看就像一只蚂蚁走在一条莫比乌斯带上,似乎是无解的。

 

心疼央妈和管理层,遇到这样的难题,而且今时的金融经济环境又日渐复杂,受到的掣肘增多,腾挪的空间越来越小,维持“既要…又要…”的平衡难度越来越高。


▌二、史上最严调控

 

此番调控被称为史上最严,从需求端到供给端,再到金融去杠杆,海陆空全方位压制房地产市场,显示出了管理层调控的决心。

 

1、需求端和供给端:由限购限贷升级到限售

 

从去年国庆至今,超过50个城市或地区实行限购限贷调控,限购限贷是以往常用的调控手段,而包括成都、厦门、福州、青岛、杭州、广州、珠海、惠州、扬州、常州、长乐、徐水、启东、白沟、海南、东莞、西安、济南等超过18个城市或地区还实施限售,也就是在一定的期限内禁止购房者出售。限售成为新一轮调控的杀手锏。

 

限售从对买房人的限制升级到对卖房人的限制,从交易环节的约束延伸到持有环节,将“房子不是拿来炒的,是拿来住的”具体化。实际情况中很难去界定买房人购房的目的是炒还是住,直接限制出售阻止短期变现获利不失为简单粗暴且有效的方法,相当于把已经投入到楼市中的资金锁住,购房者资金风险也随之增加,能减少投机资金进入房地产。理论上,限购加上限售的政策可以抑制短期炒作、防止市场的投机行为,让住房回归居住本质,相信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应该会有更多的城市跟进限售政策。

 

此外在供给端还配套增加土地供应的措施。多个重点城市都上调了土地供应面积,以北京为例,明显上调供应计划。4月25日下午,北京土地市场一次性拍出三宗地,显示北京正在加速增加自住房土地市场供应。

 


2、货币环境转为中性

 

自从各国央行的央行美联储开始停止宽松,启动加息周期后,中国货币政策也由适度宽松转向中性。市场实际利率开始上升,比如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016年底就开始上升。意味着社会资金成本都在上涨,且还有进一步收紧的预期。

 

 

银行也不断取消房贷的利率折扣,最新的数据显示全国首套房平均贷款利率4.52%,已连续4个月上升。另据统计,4月份在全国35个城市533家银行中,有122家银行首套房利率折扣上升,占比22.89%。首套房贷利率的上升将意味着购房后将需要支付更多的首付金额以及承担更多的贷款利息支出,这增加投机需求购房者的成本,减少投机需求。

 

 

3、中国式缩表——委外赎回

 

委外即委托投资,指委托方将资金委托给外部机构(管理方)主动管理的投资业务,主要是银行将自有资金和理财资金委托给券商、保险、信托等进行投资。在2016年“资产荒”的背景下,受托机构只能通过加杠杆、期限错配等方式实现第二次套利,委外成为诱发杠杆高企的重要资金来源。

 

 

据估计,银行“委外业务”的规模在2015年末就可能已经达到16.7万亿,其中银行理财的委外规模5.17万亿,银行非理财的委外业务规模为11.52万亿元。而大部分委外资金流向债券,根据广发证券的研究,委外流向可以参考理财资金的配置,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非标投资、现金和银行存款,三者占据理财投资的90%规模,其中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占理财资产配置比重的40%~50%。而债券、非标等资金必然会流入房地产。

 

 

3 月底以来,银监会密集出台监管文件,包括纲领性质的 4-7号文件,也包括针对特定领域问题的专向治理文件45号、46号和53号文,预示着金融强监管走进现实。叠加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MPA考核,可能促使银行赎回委外和收缩表外理财,这都意味着收回流动性,而作为资金需求方的房地产最后必然也会受到流动性回收影响。

 

▌三、影响几何?

 

先看下首季销售情况,1-3 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长19.50%,增速较1-2月下滑5.60 个百分点。自实行新一轮的调控以来,3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仍然保持增长14.67%,但增速较2月回落了10.43个百分点,主要是受高基数影响,从销售数据看仍保持增长,但增速开始回落。

 

且因为楼市“因城施策”调控,销售的结构已经分化,一二线城市量价明显回落,而三四线城市则保持良好增长,但是,三四线城市受投机性资金追捧应该会逐渐递减,因为三四线的有足够的供给,且一旦涨势过快也会面临调控风险,三四线房价波动肯定大于一二线,意味着投机资金的风险更大。也就是说,后续整体的销售情况大概率是压力越来越大。

 

 

另外从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看,今年首季仍保持惯性的增长。根据长江证券研究,从历史经验来看,地产调控政策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时滞大致在3-5个季度,也就是说去年10月初集中出台的地产调控政策在今年年中到今年年底将对房地产投资产生实质性的负面影响,房地产投资将逐步下降,而加上今年3月新一轮的调控,后续影响将持续到明年。

 

 

而至于委外赎回一般会先赎回流动性好的,比如券商、基金等渠道产品,而传导到下游的房地产也有一定时滞,再者随着债券到期也不再有新的委外资金流入。

 

也就是说真正的影响还在后边,同时反过来,压制房地产对经济增长负面影响也将越来越大,届时又要面临是否搬房地产这个救兵的难题。但是从升级到限售,金融去杠杆看,这一次管理层的拥有更大的决心。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3月5日李克强作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7年GDP目标下调到6.5%左右,是GDP目标的首次“主动下调”,或者也是为去杠杆和房地产调控主动争取更多空间,这一点也体现了管理层调控的决心。

 

再看到2017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居然好于市场预期达到6.9%,但是配套的新闻却是“我国罕见地出现了1551亿元财政赤字”,这也就不难理解了,货币收紧只能财政宽松了。

 

那么届时调控是不是能坚持到底,打破房地产怪圈,这个问题就不知道了,可以准备好板凳和瓜子等着看。但是不难猜到的是调控过程将是漫长的,可能进两步退一步,而那些肆意加杠杆的购房者和开发商大概率会撑不下去,仿佛可以听到远处已经传来杠杆断裂的声音。


来源:港股那点事(ID:hkstocks)

本文编辑:钟艳蓉

推荐阅读:

千万富翁?“国民姐姐”董明珠澄清了:我是亿万富翁!

格力员工被打!董明珠发飙:非把你废掉不可!

明星天价收入是喜是忧?警惕!税务稽查已经盯上

全球新闻眼
欢迎关注我们的小伙伴
新浪财经头条
欢迎关注我们的小伙伴

版权说明: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众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投稿及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