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光华钱币鉴定公司
因品质,而光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吉林果粉天天报  ·  吉林市两所学校揭牌成立 ·  2 天前  
吉林果粉天天报  ·  吉林市两所学校揭牌成立 ·  2 天前  
吉林生态环境  ·  来啦 !吉林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平台正式上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光华钱币鉴定公司

日本的货币发展小史【收藏知识】

北京光华钱币鉴定公司  · 公众号  ·  · 2019-10-16 21:00

正文

一、日本货币 的发展

1.日本货币 的源流
日本的货币的源流是来自中国古代的圆形 方孔钱

公元前 221 年, 秦始皇 统一中国北部。开始使用圆形方孔的 [ 半两钱 ]


(公元前 221 年青铜制)
。这也形成了 中国货币 的形状。到 汉朝 统一中国时也继续使用这种形状的货币。 汉武帝 铸造的 [ 五铢钱 ] (公元前2世纪 )

青铜制成为中国以后铸钱的标准。 [ 五铢钱 ] 这种货币的形态在以后在东亚各地域广泛的传播开了。


2 日本货币 的发展
在日本开始发行的货币
在中国唐代日本的律令政府(朝廷)积极的采用 唐朝 的文化制度。货币也是使用的唐朝的 [ 开元通宝 ] 621 年)铜制


同时开始发行 [ 和同开珎 ] (日本奈良于 708 年银铸)


当时的日本人对货币还不是很熟识。朝廷开始强制使用货币,把货币储蓄与官位联系起来这也起到了货币在日本流通的作用。


3 .皇朝钱
[ 皇朝钱 ] 意味着是由朝廷开始发行
元明天皇的和 铜元 年( 708 )铸造了银和铜两种和同开玺,接着制造了皇朝十二钱,但是在京畿外流通不广泛。由于铜供给不足,货币制造在 10 世纪中期就废止了。
这样 [ 皇朝钱 ] 上的字体不工整且粗糙。通货的价值和信用也开始急速下降。百姓都不在继续使用。
10 世纪末时,朝廷势力衰弱, [ 皇朝钱 ] 也停止了铸造。
皇朝銭( 708 958 年)铜制
皇朝十二钱
名称天皇铸造年代

三,日本独自币制的成立
近世是统一货币制确立的时代。丰臣秀吉接受了天正大判(大形椭圆形金,银币),小判(小形金,银),文禄通宝等,德川氏将其加以完备。到了明治,按照元钱厘的 10 进法形成了新的货币制度。
近世的货币,金,银,钱的所谓三货币是幕府进定的货币。要注意的是三货币的兑换问题。金币是用两,分,朱的四进法计算的计数货币,钱币也是按张算,所以一般没什么大问题。但是银币除了一分,二朱,一朱银等。交易时,还有称重量的称量货币。而且在以江户为中心的关东地区,是以金为标准的价格计量法,相反在以大阪为中心的关西却是以银为标准价格,所以三货币交换很麻烦。所以幕府规定了换算率。 [ 2] 但是金,银的行情经常变动,一般金一两相当于银六十匁左右。
三货币在诸藩都通用,但也有只在各藩的领地通用的纸币,把它叫做藩札(藩镇发行的纸币)。因为不采用兑换制度,发行无序,所以领内的经济反而多处于混乱状态。
战国时代武田氏还在甲斐(甲州)制造了品质优良的甲州金。在自己的领地通用发行。
6 .战国武将货币

战国时代中期( 16 世纪左右)。因为需要购买火枪需要支付高额的货币资金的背景下。各个地方的大名大力的开采金银。所以出现了很多金银为主的货币。
武田氏领地内有着丰富的金矿。发行品质优良的长形的金币。这种金币称之为 [ 甲州金 ] 16 世纪金制)


[ 甲州金 ] 的通用价值是以重量为基准而定。金币的面额打刻在表面上。上图的金币可以看见上面书写着 [ 壹两 ]
[ 甲州金 ] 的换算是

[ ]= 15G

[ ]=1/4

[ ]=1/4

[ 朱中 ]=1/2

[ 糸目 ]=1/2 朱中

[ 小糸目 ]=1/2 糸目

[ 小糸目中 ]=1/2 小糸目


其中使用的是 4 进法和 2 进法,里面的两,分,朱的 4 进法,到江户时代也沿袭这种货币制度。


7 .丰臣秀吉金银币

天正大判是丰臣秀吉命令后藤四郎兵卫于天正 16 年( 1588 )用大判座制造的,天正大判 (592 )


丰臣秀吉统一天下以后,支配全国的矿山,能收取大量的金银。所以开始铸造新的金银货币。而徳川家康成为日本货币统一的先驱。
照片里的大判长约 17 厘米,宽 10 厘米,这也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金币。

8 .徳川幕府的货币

江户幕府发行的金币有:大判,小判,二分金,一分金,二朱金,一朱金和其他七种天保五两判。
徳川幕府制定了全国通用的货币制度,而且独占了货币的发行权和统一了货币样式。金币小判面额一枚一两定为基准。银币匁 (=3.75g) 作为秤量货币。钱(铜)币的计算为一个一文。但是。各种货币互相兑换的时候却很麻烦。


9 .纸币的发行

在中世纪商业发达的伊势山田地方(现在三重县伊势市)流通了日本最早的纸币
发行者是就职于伊势神宫的地主豪商。是那里的自治组织发行,信用度比较高,所以在山田地区流通很广。
私札发行的范围也很广,但主要是近畿地区的商人之间流通。

10 .藩札的出现

藩札(江户时代各藩发行的纸币)
越前福井藩银札

各藩为了解决货币流通不足和救济财政而发行的纸币。只在各藩内部通用。明治政府在命令废止时,藩纸币的发行达到了 244 个藩, 14 个县, 9 个旗。其种类,除了金纸币,银纸币,钱纸币外,还有米纸币,伞纸币等等特殊纸币。
福井藩的银壹匁纸币是把 1730 年(享保 15 年)发行的壹匁纸币作为 1752 年的改印纸币发行的。上部画着大黑天,下部有日本的纸币起源者滨口屋源左卫门的名字。名古屋藩的金纸币是宽政年间( 18 世纪)发行的,上面印有 金壹两分,米六斗也 。近江朽木藩的炭纸币是 1863 (文久 3 年)发行的,上面有 炭贰斗也,代钱四拾八文
1931 年(昭和 6 年)政府禁止金输出,纸币的金货币兑换时代结束。

11 .江户时代的小判

徳川家康于庆长 6 年( 1601 )第一次铸造金币
关原之战( 1600 )大胜的徳川家康,先后开设了金座银座来铸造货币。金币里的小判和一分金的换算就是沿用甲州金的两,分,朱的 4 进法
庆长小判

照片的小判表面的面额为 [ 壹两 ] ,是后藤庄三郎在光次的金座制造的,庆长至万延年有十种左右。面上除了铜印外按照壹两的文字和光次的极印。元禄小判成色低劣,面上有一 字样。重量是 4.76 匁。
那之后元禄8年( 1695 )进行了第一次改铸,以后到万延元年( 1860 )一共改铸过 8 回。
和同开珎元明 708


万年通宝淳仁 760


神功开宝称德 765


隆平永宝恒武 796


富寿神宝嵯峨 818


承和昌宝仁明 835


长年大宝仁明 848


饶益神宝清和 859

12 .小判的铸造
金座绘巻是描绘江户金座铸造小判的画卷。
一同有 6 个铸造场面。
延金场

先把金放入炉火中烧红,等软以后用大槌击打,让其形成细长的板状。
分棹裁切场,分棹改场

把金板周围的部分切掉,然后秤重
小判铸造场

把金板切断,然后放在炉火中烧软,打造成小判的形状。
槌目场,端打场

把小判放在铁床上,用木槌敲打,然后成型。
色付场

先用砂打磨小判表面,然后涂上各种药剂后放到炉火中烧。然后放进放有食盐的桶中摩擦,用水洗浄后就可以露出金色的表面。
出来金改所

检查小判的形状和重量,除去形状和重量不对的。对合格的小判烙上印记。
江户时代小判和一分金是在 [ 金座 ] 铸造所铸造的
金座元禄时期( 17 世纪末)主要集中在江户,京都,骏河等地,到元禄8年( 1695 )以后大部分都集中到江户。现在日本银行本店,就是江户金座从江户金座的遗迹上建成的。
另外,大判是由 [ 大判座 ] ,银币是由 [ 银座 ] (现在的东京银座二丁目附近)铸造的。

13. 江户时代的银币
银币
称量货币的中心是丁银,豆板银,但是从江户后期开始又造了五匁银,一分银,二朱银,一朱银的计数货币。
1 )丁银
宝永四宝丁银


银是在银座制造的,负责人是大黑常是。丁银,庆长至安政有 11 种,重量 30 40 匁左右,表面上刻有 字和大黑常是的像。宝永永字丁银中央刻着 字。
2 )豆板银
也叫小玉银,小粒,是五匁左右重的货币。表面刻着大黑常是像,用丁银和金属造成的。
14
.江户时代金银货币的流通
天保小判五十两包


包金银是指,用和纸把一定量的金币,银币密封起来。这个一般是交易时使用。
15.
江户时代的钱币
钱币
钱币在各地的钱座制造,江户初期又制造了庆长通宝和元和通宝。 1636 年以后,制造了宽永通宝。
1 )宽永通宝

铜一文钱是最普遍的,但宽永以后没换名称,又制造了数百种同类货币。背面有表示铸造地的 ”“ 。除铜一文钱以外,还有黄铜,精铁的四文钱,铁的一文钱。
2 )天保通宝



仁孝天皇天保 6 年( 1835 年),在江户浅草桥场村金座铸造。椭圆形,轮廓内孔与普通钱相同,币面天保通宝四字直书,背孔上有当百二字,孔下铸金工花押。有四文通用的文久天宝,也有十文通用的宝永通保。但在 1835 (天宝 6 年)制造了一百文通用的天保通宝。开始是一两 40 枚,不久降到 60 枚, 100 枚。到明治时只有 8 厘的价值。

16.
江户时代的大判
庆长大判


是后藤四郎兵卫用大判座制造的,才庆长大判到万延大判五种。在带着锤眼的表面,写上水墨字样 拾两后藤 和花押。因为大判是赠答和礼仪上用的,所以画着水墨画。所谓十两是重量有十两,也就是四十四匁左右,而不是价格,但是实际是只有七到八两左右
17. 江户时代的大判

从左开始是庆长、元禄、宝永、享保、元文、万延等各种小判


是后藤庄三郎在光次的金座制造的,庆长至万延年有十种左右。面上除了铜印外按照壹两的文字和光次的极印。元禄小判成色低劣,面上有一 字样。重量是 4.76 匁。

货币换算率( 1609 年)
金一两 = 四分一分 = 四朱银一贯 = 一千匁钱一贯 = 一千文
金一两 = 银五十匁 = 钱四贯文(之后一两 = 银六十匁)
18. 「円」的诞生

明治4年 (1871) 明治政府公布 [ 新货条例 ] ,第一次采用「円」
明治政府积极学习欧洲各国的近代国家建设文明等。对徳川幕府时代复杂的货币制度着手进行改革。制定出 [ 新货条例 ]
使用円,钱,厘的 10 进法
金币成为主要货币,可以无限制通用,而银币和铜币变成辅助货币。
金银货的形状采用近代欧洲的制作方法打造成圆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