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碗丸的料理研究
喜欢料理和料理史。公众号:日料栈(关于日本料理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舰大官人  ·  深夜美食😋 -20250209021138 ·  9 小时前  
舰大官人  ·  -20250207065657 ·  2 天前  
舰大官人  ·  真不错!就喜欢看大恐龙🦖吃人!-202502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碗丸的料理研究

鰯 | 关于紫式部吃沙丁鱼的若干思考……

碗丸的料理研究  · 知乎专栏  ·  · 2017-08-27 14:28

正文

提到沙丁鱼,人们可能想到的是一盒无足轻重的鱼罐头,鲶鱼效应里急需鲶鱼激励的一池慵懒小鱼,或者在大迁徙中被鲨鱼、鲸鱼和海豚追赶玩弄,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用来突显天敌的凶猛和睿智,最后顺便成为它们盘中餐的鱼群(请注意,是“鱼群”,纪录片摄影师往往连个近景特写都懒得给它们,呜呜呜)。


(沙丁鱼群和鲨鱼。photo by Alexander Safonov)


总之, 沙丁鱼给人的印象就是:弱爆了和缺乏存在感 。于是,当听说沙丁鱼在日语中的汉字写法是“鰯”时,作者觉得好心疼它们……


(沙丁鱼在日语中写作“鰯”。via: shijou.metro.tokyo.jp


可是,在1000多年前的平安时代,日本有位贵族妇女很喜欢吃当时被视为下等鱼的沙丁鱼,吃着吃着吃着吃着,她就写出了传世之作《源氏物语》。 这次我们就聊聊《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吃沙丁鱼的事。


(紫式部。via:De Agostini Picture Library)


紫式部吃沙丁鱼场景重现

紫式部吃沙丁鱼的故事出自江户时代国学者谷川士清的《和训栞》,书中记载:


紫式部好食沙丁鱼,趁丈夫不在家时偷偷烤了沙丁鱼吃,结果万万没想到被丈夫回来发现了。丈夫谴责她身为贵族吃下等鱼没品位,作为文学女青年她立刻以和歌回应说,普天之下,无人不拜石清水(八幡宫),无人不食味美鱼(沙丁鱼)。


我们无法确定这个故事的可信度,但它广为流传至少说明 大家对紫式部的性情与才情,以及沙丁鱼的美味的认可 。可是,除了这些常规解读,我们还可以让自己的思绪奔腾到更遥远的地方,提一些更奇奇怪怪的问题,比如以下这几个……


问题1:紫式部吃沙丁鱼到底有多没品位?


其实日本人食用沙丁鱼的历史悠久。从各地贝塚中发现的鱼骨残骸可以推断, 绳文时代起日本人便在食用沙丁鱼了 。因为沙丁鱼产量一度很高,被人们称为“ 海中牧草” ,除了当作 平民的食物之外,也被用作田地肥料、家畜的饲料 等等(想到毛蟹也曾经被当做肥料,沙丁鱼应该略感心理平衡吧~)。


(via: maruchiba.jp


在紫式部生活的平安时代,价格低下、味道鲜明、容易腐坏的沙丁鱼是庶民的食物。 平安京(京都)的贵族们喜爱食用香鱼、鲤鱼、鲈鱼、鲷鱼等味道清雅的鱼。《源氏物语》中有两处描写食香鱼的段落,而庶民躲在小黑屋里烟熏火燎地烤沙丁鱼的情节自然并未被记载。


(平安时代的贵族喜欢清雅的鱼……via: natalie.mu)


而在《延喜式》中记载了进贡到宫中的各地物产中,有来自若狭(今福井县南部)、备中(今冈山县西部)、备后.安芸(今广岛县)、周防(今山口县东南)、纪伊(今和歌山县、三重县南部)、讃岐(今香川县)、肥后(今熊本县)的 沙丁鱼汁(汤)、沙丁鱼干、沙丁鱼熟寿司 。所以,作为地方名产, 沙丁鱼制品还是会被各地人民满心欢喜地送到美味集散地京都 ,但并不妨碍它们在京都继续受到贵族的歧视。


(千叶县九十九里町的沙丁鱼熟寿司。via: www1.jiu.ac.jp


然而,既然贵族们其实是有机会接触到沙丁鱼的,那其中就不乏天赋异禀、品味独特者可能爱上这种味道。而 紫式部 喜欢上沙丁鱼可能更非偶然,因为她在 婚前曾有两年时间陪父亲生活在越前 (今福井县北部、岐阜县一部分), 而那里刚好也盛产沙丁鱼 ,所以可能在那个时候味蕾就已经被沙丁鱼的奇香攻陷也说不定。


(紫式部。via: britishmuseum.org


综上所述, 在平安时代贵族吃沙丁鱼不是件体面事,但也没到天理难容的地步 (毕竟罗子君都打包过小笼包,唐晶都买过张裕干红,贺涵都认为自己吃的是北海道的活海胆呢↓)。



到了 室町时代,宫中女官的隐语中 有以“御紫”(おむら)、“紫”(むらさき)来 指代沙丁鱼 的用法,可见那时默默在宫中吃些沙丁鱼虽需避讳,但也不罕见。 而到江户时代 ,虽然将军是禁食沙丁鱼的(将军还禁食秋刀鱼、金枪鱼、鲨鱼、河豚、鲶鱼、泥鳅、鲫鱼、鯔鱼呢,所以不用太在意矫情的将军大人~),但 大名们已经可以接受宴会上鲷鱼、鲽鱼、沙丁鱼同席的局面了


(将军大人很挑食……via: 51myshine.com



问题2:紫式部这么嚣张,求她老公的心理阴影面积……


按理说紫式部这么聪慧,她应该知道烤沙丁鱼有挥之不去的独特气味,在家烤沙丁鱼岂不是很容易被老公发现吗?难道她生性嚣张,自我意识爆棚,即使在男权社会的背景下也全然不顾老公感受?



(盐烤沙丁鱼。via: dt125kazuo.blog22.fc2.com


那倒也没有。 平安时代在婚姻制度上依旧延续着“访妻制”,允许一夫多妻,夫妻各自与自己的母亲、兄弟姐妹同住 ,男方想见自己的某个妻子的时候,就去对方家中小住一夜,住的开心了也会住上几年,所生子女由女方养育(穿越过去做个没心没肺的美男子似乎不错的人生呢……)。由此来看, 紫式部老公并不是天天都住在她家里,她烤沙丁鱼可能只是她生活中不可与人说的小确幸,并非想挑战老公的底线


(via: gregorius.jp


可是,当她烤沙丁鱼被老公发现之后,她并没有悔恨地说:“老公我错了,我深知自己品味俗劣,明天就去报个总裁太太研修班……”反而以和歌表达自己吃沙丁鱼的合理性,她老公对此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悔恨心情示范…… )


那要先说说紫式部的老公。紫式部的老公叫做 藤原宣孝 ,任右卫门权佐,是个不大不小的官员。据说藤原宣孝性格外向、奔放、不拘小节,紫式部理性、内敛、细腻,性格倒是互补。 在紫式部随父亲远赴越前之后的那段时间,藤原宣孝表达了对紫式部的爱慕 ,于是两人在998年成婚。听起来还蛮有爱的,对吧?


(找不到男主画像,用海哥版的光源氏假装一下。via: diyitui.com


嗯,更有爱的是, 他们夫妻俩其实是堂兄妹 哦,咳咳咳。所以,这桩婚事就是传说中的亲上加亲呢~




(via: blog.goo.ne.jp/kakitute


还有就是……藤原宣孝生于952年,紫式部的出生年份未有定论,大约在970-978年之间,不管怎么样 二人年纪都差了18岁+ 。当然,年龄跨度大倒也不是件坏事,毕竟紫式部饱读诗书,见解深刻,一般同龄男子也很难在思想上和她匹配, 唯一的问题是年过四十的 藤原宣孝在此之前已经有三个妻子了 ……


(紫式部和中老年男性宫廷诗人们交流思想……via: en.wikipedia.org


对紫式部生活的研究当中,有人认为他们夫妻感情不好,时有争吵,但更多人认为他们夫妻情深,互相欣赏,所以在成婚仅三年藤原宣孝因疫病忽然去世时,紫式部写下了非常悲伤的文字。《源氏物语》的研究专家山本淳子等人认为, 正是丧夫之痛使紫式部感悟到生命无常,心死后投身宫廷,寄情写作,于是才有《源氏物语》的诞生 。当然也有传闻说紫式部与彰子皇后的父亲藤原道长是情人关系,所以丧夫之后没有再嫁……真相我们不得而知。


(紫式部在宫廷教导皇后藤原彰子。好羡慕他们两米长的头发啊。via:artgallery.nsw.gov.au)


不过从以上信息我们猜测, 藤原宣孝本来就是心比较大的人,对紫式部的性情也比较了解的 ,即使她烤了沙丁鱼并为此事辩护, 藤原宣孝应该也不会觉得很意外并产生巨大的心理阴影面积


(琴瑟和鸣大概是这个感觉吧,用1951年版电影《源氏物语》剧照假装一下……via: blog.livedoor.jp/michik



问题3:紫式部吃的是哪种沙丁鱼?


所以,不只有一种沙丁鱼咯?


对哒~ “沙丁鱼”这个名字其实是全球鲱形目旗下二十多种鱼的统称,然而其中很多鱼之间并没有那么近的亲缘关系 ,只是因为它们的长相和习性有些相似,又都那么没有存在感,所以它们便被统一称为“沙丁鱼”,就像在片场很少有人关心匪兵甲乙丙丁的真名和出身一样。


(via: hood-memo.info


在日本, 沙丁鱼写作“鰯”(イワシ,iwashi),其实是因为沙丁鱼身体脆弱易腐 ,捕捞后鲜度下落很快,因而得名(也有人认为得名原因是它们弱爆,总被当做猎食对象蹂躏,但这不是主流看法)。 日本的沙丁鱼主要包括三种:真鰯、润目鰯和片口鰯 。日本人当年对沙丁鱼做分类时也是粗略地看看颜而已,实际上这三种鱼的出身门派、体长、外形细节都有很大差异。


(via: maruk-skn.jugem.jp


三种鱼中,真鰯(マイワシ/ma iwasi)最为有名,是出世鱼的一种 (成长不同阶段的叫法如小羽鰯、中羽鰯、大羽鰯等),也是本门代言人, 如果单独说“鰯”通常就是指真鰯 。真鰯中文称远东拟沙丁鱼,来自鲱形目鲱科拟沙丁属,体长超过20厘米,较大的可达30厘米。青背、白腹、小巧、纤长是沙丁鱼类的共性, 而真鰯体侧通常有1-3列黑色斑点 (少数个体没有斑点),这是区别于其他沙丁鱼的明显特征。有些真鰯体侧有7个黑色斑点,所以真鰯还有个日文别名是“七星”。


(真鰯。via: zukan-bouz.com


真鰯分布区域很广,在除冲绳以外的日本各海域都可以觅到它们的踪迹,主产地是 北海道、长崎县、茨城县、千叶县、爱媛县和岛根县 真鰯的食用时令是夏秋,六月初的真鰯被称为“入梅沙丁鱼” ,鱼肉日渐肥美,备受人们珍视,千叶县铫子每年会在6-7月举办“入梅沙丁鱼节”,推广本地时令美味。到秋季沙丁鱼脂肪比例达到顶峰,约16%左右。


(铫子沙丁鱼节的海报萌化人心。via: choshikanko.com


润目鰯(ウルメイワシ/urume iwashi) ,中文称沙丁脂眼鲱,来自鲱形目圆腹鲱科脂眼鯡属。体长超过30厘米, 体型最大,产量最少 ,因为身体脂肪含量较少, 多以干物流通,润目鰯分布在本州以南的温暖地区 ,主产地是以岛根县为中心的山阴地区。不同产地的捕捞时令有所差异,山阴地区的时令是春至晚秋。


(润目鰯。via: zukan-bouz.com


片口鰯(カタクチイワシ/ katakuchi iwashi) ,中文称日本鳀, 来自鲱形目圆腹鳀科脂鳀属。身长只有15厘米左右, 在三种沙丁鱼中体型最小 ,分布在日本各海域, 主产地是千叶县、茨城县、长崎县、三重县 。全年皆可食用,食用成鱼的最佳时令是冬春。


(瘦小的片口鰯。via: zukan-bouz.com


我们在日本可能会吃到一种日文叫做“白子” (シラス/shirasu)的小鱼,这和河豚白子没有半毛钱关系,而是多种体色为白色的幼鱼的统称,片口鰯渔获量大,一般说白子多指片口鰯的幼鱼。片口鰯幼鱼会被大量捕捞和食用,食用的最佳时令是春季。


(很大大眼睛很无辜的白子。via: chikyu-no-cocolo.cocolog-nifty.com


可是,以上产地信息只是对今人按图索骥追寻沙丁鱼的脚步有所帮助,在平安时代沙丁鱼的分布并不是这样, 沙丁鱼的活动范围也随着历史的变迁在不断扩大 ,因此试图从产地信息判断紫式部吃的是哪种沙丁鱼并不容易。



(不同时代日本沙丁鱼的主产地。via: iwasikyoukai.blue.coocan.jp


从体型和颜值来看,真鰯和润目鰯似乎更体面和可以让人尽兴 ,不知紫式部是否有同感。


(吃润目鰯鱼干可以很尽兴……via: nipponselect.com



问题4:紫式部的沙丁鱼为什么是烤的?


生在 平安时代 的紫式部并没有太多选择哦,那时 对鱼类的料理方法无外乎生食、烤、煮、做汤、晒干、腌渍、发酵 等,对于沙丁鱼这样容易腐坏的鱼在当时除了产地以外的地方很难吃到鲜鱼。所以, 对于身在京都的紫式部而言,搞几条沙丁鱼干物烤来吃吃 ,不失为简便易行又可以大快朵颐的好办法。


(平安时代的菜大概是这样的……via: kojikin.air-nifty.com


说到烤沙丁鱼,其实它还有个功能性副产品,那就是……鱼头。日本古代有在春分之前在家宅门口插 “柊鰯” (柊叶和沙丁鱼头)来驱鬼辟邪的习俗,始于平安时代,但最初是用鲻鱼,后改为沙丁鱼。据说烤过的沙丁鱼头气味很霸气,鬼根本受不了,只能敬而远之。作为一种鱼,可以达到鬼见愁的境界也是醉了……


(柊鰯。via: photohito.com


(日本古代人民认为柊鰯有驱鬼辟邪之功效。via: ami-diary.net


如果紫式部可以选择的话,她可能更想穿越到后来的时代,见识更多沙丁鱼的做法。比如江户时代的沙丁鱼料理就有趣多了,1643年出版的《料理物语》中记载了 沙丁鱼脍、烤物、煮物、田作、榻榻米沙丁鱼 (畳鰯/たたみいわし)等做法;而1695年出版的《本朝食鉴》中则记载了以沙丁鱼鲜鱼做 鱼脍、盐渍、糟渍、盐麹渍 等做法,认为这些做法比沙丁鱼干要高尚许多。


(御节料理,左上方盒子最上一排中间一格就是田作了,你发现了吗?via: matomento.kira.pink)


其中, 田作 是指经酱油、味霖、糖、少量辣椒炖煮的 片口鰯幼鱼鱼干 ,是日本人正月所食的 御节料理中雷打不动的重要菜式 之一,有祈求五谷丰登之意。而 榻榻米沙丁鱼 是用 片口鰯幼鱼晒干,制成如榻榻米样的薄片 ,神奈川县和静冈县出产的比较有名。现在的吃法是稍微烤一下,蘸酱油或者蛋黄酱和七味粉吃,作为佐酒小吃。


(榻榻米沙丁鱼。via: my.shadowcity.jp


到了 现代 ,沙丁鱼的做法更加多样。生食的做法包括 刺身、寿司、醋拌沙丁鱼、味噌拌沙丁鱼、芝麻拌沙丁鱼、味噌生鱼碎 (なめろう,沙丁鱼加味噌、生姜、大葱、紫苏切碎搅拌),随着保鲜技术和运输事业的发展,在非产地的地方吃到鲜美的沙丁鱼变得没那么困难,但对沙丁鱼及时进行去头、去内脏、去除鱼肉中血液的处理还是非常必要,否则鲜度很难保持。


(青空寿司的沙丁鱼寿司。via: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