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个每日精选一篇书摘的小栏目
从译文社的书中,摘一些有趣或无趣的内容
今天分享到了第一百三十篇
也欢迎看到您发来的个人建议
告诉我想读哪位作家的作品
|
-
130
-
夜幕降临了。无论迦太基人还是野蛮人,全都不见了。一些逃散的战象,驮着烧毁的象塔在天际四处游荡。黑地里东一处西一处尚未燃尽的象塔,仿佛在浓雾中隐约可见的灯塔;原野上一片死寂,只有马加尔河水在汹涌起伏,河水被漂浮的死尸抬高了水位,把它们一直冲到了海里。
文|
福楼拜
马加尔之战
文
|
福楼拜
译
|李健吾 李昡
摘自
|
《萨郎宝》第八章《马加尔之战》
- 声明:如需
转载先请私信联系 -
在雨地克城下扎营的蛮族兵士和守在大桥周围的一万五千人,都惊讶地发现远处的地面在波动。风很猛,把地面的黄沙全都刮了起来,旋转着形成一幅接一幅遮天蔽日的沙幕,使蛮族人完全无法辨认出布匿军队。有些佣兵看到有角的头盔,误认为来的是一群公牛;另一些人看见飘舞的一口钟,还以为是翅膀;那些有旅行经验的人则耸耸肩膀,宣称这些不过是海市蜃楼。然而那个庞然大物还在继续前进。一团团缥缈如同哈气般的雾霭,在沙漠表面飘移;太阳升得更高,变得更加炙热;酷虐的光线仿佛在震颤,使天空显得更加深邃,并且穿透被照射的物体,使距离越加难以捉摸。广袤无垠的平原向四面八方伸展开去,一眼望不到边;几乎难以察觉起伏的地面,直达天尽头一抹粗大的蓝线,那就是众所周知的大海。两支蛮族的军队都走出营帐观看,雨地克的守军为了看得更清楚些,都挤到了城头上。
他们终于分辨出有几条横杠,上面耸立着平整的尖头。它们变粗变大,像黑色的山丘在摇晃。突然,出现了方形的灌木丛,原来是大象和长矛。所有的人齐声狂叫:“迦太基人!”然后不等信号和指挥,雨地克城下和大桥周围的两支蛮族军队就乱乱哄哄地一齐朝哈米加的部队扑去。
提起哈米加的名字,司攀笛就哆嗦起来。他喘着气不断念叨:“哈米加!哈米加!”而马道偏又不在!怎么办?无路可逃!事发突然,他惧怕徐率特,可是时间紧迫,必须当机立断,他一下子急昏了头,乱了方寸;他仿佛看见自己挨了千刀,砍了脑袋,已经死掉。可眼下正有人需要他,三万人要听他指挥,心中掀起一阵痛恨自己的暴怒,他期盼能取胜,胜利的冀望使人快乐,他自诩勇猛胜过伊巴密浓达
(伊巴密浓达是古希腊城邦底比斯的著名军事政治家,在他的领导下底比斯战胜了斯巴达,成为当时希腊最强的城邦国。)
。为了遮掩自己惨白的脸色,他在两颊上涂抹了朱砂,然后扣上胫甲,披好胸甲,喝了一爵烈酒,便去追赶他的部下,他们正急匆匆地奔跑着去和从雨地克方向来的队伍相会。
交战双方如此快就相遇,以致徐率特竟来不及把队伍布好战斗阵列。他逐步放慢推进的速度,大象停了下来;它们一边摇晃装饰着鸵鸟翎毛的大脑袋,一边甩动长鼻子拍打双肩。
从象阵的空隙可以望见轻步兵大队和稍后一点的胸甲骑兵,他们戴着硕大的头盔,还有在阳光下闪亮的兵器、铠甲、翎饰和舞动的军旗。这是一支拥有一万一千三百九十六人的迦太基军队,可是看上去人数好像没有这么多,因为他们排成一个两翼狭窄的长方形,所有的人全紧紧挤在一起。
看见对方人数比自己少三倍,蛮族人高兴得手舞足蹈;他们见不到哈米加,也许他留在后方了?这有什么关系!对这群生意人的蔑视,更加强了他们的勇气,他们可是打仗的行家里手,不等司攀笛发号施令,他们就已经行动起来。
他们排列成一条很长的直线,去包抄布匿军队的两翼,想把他们团团围住。可是,等到他们相距还有大约三百步时,大象不但不再前进,反而掉头往回走了。接着那些胸甲骑兵也掉转身跟着往回走。更使佣兵们惊讶的是,只见那些投弹兵也在往回跑。那么,迦太基人害怕了,他们在逃跑!蛮族兵士中响起一阵巨大的嘲骂声,司攀笛也从他骑的单峰骆驼上大声嚷道:
——啊!我早就料到了!冲啊!冲啊!
于是投枪、尖矛、弹丸一齐抛射出去。大象屁股挨扎,越跑越快,随之带起一片浓密的尘埃,一转眼它们就如魅影般消失在茫茫云雾里。
突然,从云雾深处传来了杂沓的沉重的脚步声,还有那疯狂吹响的盖过脚步声的尖厉的军号。蛮族兵士面前那片喧嚣嘈杂、尘埃弥漫的空间,就像一个有巨大吸力的漩涡,有些人冲了进去。一队队布匿的轻步兵大队出现了,他们在合拢起来。同时,大家都看到有些兵士用脚追着飞驰的骑兵在狂奔。
原来哈米加命令重装步兵方阵拉开空当,让大象、轻步兵和骑兵从中间通过,迅速转到两翼。他对蛮族军队的距离估算得极其精准,以致当他们冲到跟前时,整个迦太基军队已经排成一长条直线。
中央矗立着重装步兵方阵,由每边十六个人的一组组实心小方阵
(这种每边16人的小方阵是古罗马军队步兵建制的基本单位,即256人为一组。)
组成。每一列的排头兵都被高低不平突出在他们面前的锋利的长矛裹在中间,因为前六行的兵士都用手握着枪杆的中部,相互交叉地举着,而后十行则把长矛分别架在前一行兵士的肩上。每个人的脸都在面甲的遮掩下若隐若现,右腿都有紫铜胫甲保护,巨大的柱形盾牌可以一直盖到膝部,这个可怕的方阵整齐划一地行动,就像一只活着的野兽,又像一台在运转的机器。两队大象按常规的阵列守护着方阵的两翼,一边在不停地把刺进它们黑皮肤里的箭和矛抖落下来。印度象倌蜷缩在大象肩头一簇簇白翎饰中间,用匙状鱼叉来管束它们;肩膀以下藏身在象塔里的兵士,靠着巨大弓弩不停地摆弄装有点燃的麻絮的卷线杆。在大象左右两侧是轻快地奔跑着的投弹兵,腰间和头上各拴着一个投石器,右手里还拿着一个。接下去是胸甲骑兵,每个骑兵都有一名黑人掩护,骑手和坐骑都披挂着金甲,长矛的矛尖搁置在战马的两耳之间。再后边是散开的轻步兵,在他们举着的猞猁皮盾牌上头,露出用左手握着的标枪的枪尖。在这道兵墙的两头作为收煞的,则是塔兰托弓箭手,每人带着两匹拴在一起的战马。
蛮族军队正好相反,没有办法维持住他们的队列。他们的阵线拉得太长,出现了凹陷和空当,每个人都跑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
迦太基的重装步兵方阵凶猛地行动起来了,所有的长矛都向前戳;佣兵脆弱的战线在这样的重压下,很快就被从中间切断了。
于是迦太基人的两翼便伸展开来包抄他们,大象也跟着前进。重装步兵方阵斜伸着的长矛把蛮族军队切成两半,这两大块军队在拼命挣扎,迦太基的两翼用投石器和弓箭把他们压回到重装步兵方阵跟前。没有骑兵来救他们脱困,仅有的两百名奴米第亚骑兵遇上了右路的胸甲骑兵队。其他人全被围在里面,突不出来。情势危急,必须迅速采取对策。
司攀笛下令同时攻击方阵两侧,企图从侧翼打开缺口。可是方阵较短的那几行从较长的那几行下溜进去,然后迅速复位,转过来用两翼对付蛮族军队,同刚才的正面进攻一样可怕。
蛮族兵士想把对手的长矛砍断,可是受到背后骑兵的牵制。重装步兵方阵凭借大象,时而收紧,时而展开,而且不断变换阵型:方形、锥形、菱形、梯形,或者金字塔形。方阵内部还在不停地进行着排头到排尾之间的双向运动,让力竭和负伤的战士得到喘息和替换。蛮族军队发现自己被重装步兵方阵死死卡住,根本没法前进。这里简直是一片跃动着青铜鳞片和红色羽饰的海洋,而翻滚着的耀眼的盾牌就像海上的银色泡沫。汹涌的巨浪有时从一处最高点猛降到另一处最低点,然后又翻卷上来,但是有个庞然大物却立在中央一动不动。长矛交替地戳下去又抬起来。到处是飞舞着的出鞘的刀剑,快得只能看到一点闪光,骑兵队兜了个大圈子,又旋风般从后面围拢过来。
铅弹和石弹在空中飞过的嘶嘶声盖过了军官的叫喊、刺耳的喇叭和激越的里拉琴,刀剑被这些弹丸从手里打飞,脑浆给砸出了脑壳。伤兵们一只手举着盾牌护身,倚着插在地上的剑的手柄支撑自己,有些人则躺在血泊里还翻滚着去咬敌人的脚后跟。人群那么拥挤,尘土那么浓密,声音那么嘈杂,一切全都无法分辨,就连胆小鬼乞降求饶的呼喊也没人能听得见。丢失武器的人伸出手贴近扭打,胸口被铠甲挤得咔咔直响,死尸的脑袋向后耷拉着还被人用两臂紧紧箍住。有一支六十个翁布里亚人
(翁布里亚地区位于亚平宁半岛中部,被称为意大利的“绿色心脏”。翁布里亚人是构成古意大利人的一个民族。)
组成的蛮军队伍,死命站稳脚跟,高举矛枪,咬紧牙根,一动不动,一鼓作气打退了两组小方阵的进攻。一些伊庇鲁斯
(伊庇鲁斯位于希腊西北部,临爱奥尼亚海,是希腊最多山的地区。)
牧人出身的蛮族兵士,奔向左侧的胸甲骑兵,抓住马鬃,挥舞着手中的木棍,于是那些牲口把背上的人掀翻在地,自己逃到平原里去了。布匿的投弹兵们被完全冲散开了,目瞪口呆地傻站着。重装步兵方阵开始动摇了,军官们失魂落魄地来回奔走,督着兵士们向前,可是蛮族军队已经重整旗鼓,缓过气来;胜利将是他们的了。
突然一阵骇人的吼声爆发了,这是由七十二头大象发出的既痛苦又愤怒的咆哮,它们分两排冲了过来;哈米加一直等到佣兵紧紧挤作一团时才把大象放出来,印度象倌使足全力刺它们,鲜血顺着它们宽大的耳朵往下淌。它们的长鼻子涂了朱红的丹铅,笔直地伸在空中,像条红蛇,它们的前胸安装了长矛,背上披着铠甲,象牙用弯曲的铁片加长,成了两把军刀,——而且,为了使它们更凶猛,人们用胡椒、烈酒和香料合成的饮料把它们给灌醉了。它们摇动着铃铛项圈,大声吼叫,火箭开始从象背上的攻城塔里射出去,象倌都把头低下来。
为了更好地进行抵抗,蛮族兵士紧紧聚在一起向前冲,那些大象也凶猛地径直冲进人群中心。它们前胸的长矛就像船艏,在步兵大队中破浪前进,逼得他们像潮涌般后退。它们用长鼻把人勒死,或者把人卷起来,越过脑袋,甩给象塔上的兵士,它们用象牙扎透人的肚子,抛向空中,长牙上悬挂着死者的肚肠,就像船桅上悬挂着的一捆捆缆绳。蛮族兵士拼命想刺瞎它们的眼睛,砍断它们的腿;有些人钻到它们的肚子下面,奋力把利剑插进它们的肚子,一直没到剑柄,但是自己也被碾压致死;最勇猛的设法吊挂在大象身上,全然不顾火焰、弹丸和箭矢的危险,使劲割断捆绑象塔的皮带,使得柳条编的象塔也像砖石砌的塔一样垮塌。最右边的十四头大象被身上的剑伤激怒了,掉头向后排冲去;象倌急忙拿起木槌和凿子,对准它们的头骨缝,抡起胳膊狠命砸下去。
这些庞然大物倒了下去,一只压一只,叠成了一座大山。在这一大堆尸体和盔甲中间,一头体形硕大被称为“复仇之神”的战象,由于腿被链条缠住,眼睛又给箭扎瞎,被遗弃在战场哀嚎到深夜。
然而,其余的大象却像征服者那样,以毁灭一切自娱,撞倒、挤压、践踏一切,甚至攻击、踩烂死尸和残骸。为了打垮以密集环形队列包围着它们的步兵分队
(步兵分队是古罗马的战斗编制,每队60至120人。)
,它们一边前进,一边以后腿为轴心不停地旋转。迦太基人一下子勇气倍增,重新开始战斗。
蛮族兵士的力量逐渐衰竭,一些希腊的重装步兵放下了武器,恐慌蔓延开来。他们看到司攀笛趴在他的单峰骆驼背上,用两支标枪猛扎肩头催它快跑。于是所有人都仓皇地从两翼冲出去,向着雨地克方向奔跑。
胸甲骑兵的坐骑已经疲惫不堪,没有力气再去追杀。里古芮亚步兵口渴难耐,一心只想赶到河边饮水。只有迦太基人,守在各组小方阵的中央,没吃多大苦头,眼睁睁看着复仇的良机要错过,急得跳脚。就在他们马上要拔腿去追的当口,哈米加出现了。
他胯下的那匹身上带斑点的战马,大汗淋漓,被他用银缰绳使劲勒住。他那系在军盔尖顶上的飘带在脑后飞舞,一面椭圆盾牌遮住了他的左腿。他把手中的三叉长矛一挥,全军立刻停下。
那些塔兰托骑兵飞快地从骑着的马跃到身边的备用马上,分成左右两路向河边和城市疾驰而去。
重装步兵方阵轻而易举地就消灭了残留在战场上的野蛮人。只要刀剑一举,他们闭上眼睛伸长脖子等死。遇上有人拼命反抗,迦太基人就像围打疯狗似的,从远处用石头猛砸。哈米加曾下令要留下俘虏,可是迦太基人压根儿就不打算照办,他们只想享受手刃野蛮人的快意。由于太热,他们就打着赤膊像割草人那样来收拾伤兵,等到歇手换气的时候,他们就抬眼张望着田野里的骑兵追杀蛮族兵士,看他怎样抓住对手的头发,拖着他奔跑,然后一斧头砍倒。
夜幕降临了。无论迦太基人还是野蛮人,全都不见了。一些逃散的战象,驮着烧毁的象塔在天际四处游荡。黑地里东一处西一处尚未燃尽的象塔,仿佛在浓雾中隐约可见的灯塔;原野上一片死寂,只有马加尔河水在汹涌起伏,河水被漂浮的死尸抬高了水位,把它们一直冲到了海里。
(完)
本文选自
福楼拜小说集 之《萨郎宝》
[法] 居斯塔夫·福楼拜
|著
李健吾
|译
福楼拜花费五年时间写成这部将背景、人物与充满感情和神秘特色的冒险融为一体的历史小说。以 3 世纪的迦太基为背景,讲述了一段荡气回肠的战争故事。
李健吾先生生前未能完成全书翻译,由其旅居加拿大的孙女李昡补译完成。为李健吾先生未竟的福楼拜文集翻译事业画上了一个句号,具有特别的意义。该译本为首次出版。
戳以下标题可跳转至
最近五期
的篇目
完整每日读目录请戳文末
阅读原文
每日读第125期
《
罗德岛东镇逸事
》
作者:约翰·厄普代克
每日读第126期
《
面对没有廉耻感的现实,思想往往最终选择了沉默
》
作者:米兰·昆德拉
每日读第127期
《
冥想是对现实的另一种承诺
》
作者:让·克里斯托夫·吕芬
每日读第128期
《
一场关于生命与欲望的对话
》
作者:伏尔泰
每日读第129期
《
心灵也想变得广阔,进入善与恶的极限
》
作者:茨威格
上
海译文
文学|社科|学术
名家|名作|名译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或搜索ID“
stphbooks
”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