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虎嗅APP
有视角的商业资讯交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TechWeb  ·  2025,破产的第一家造车公司! ·  2 天前  
极客公园  ·  他用 AI ... ·  2 天前  
新浪科技  ·  【#法国零售商上线iPhoneSE4产品页面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虎嗅APP

茅台市值“飞天”,“民族奢侈品”的大旗扛还是不扛?

虎嗅APP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5-31 08:25

正文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未经允许不得使用

2017年5月24日,贵州茅台( 600519.SH )盘中创出456.48元的历史新高,市值达5734亿元。2016年,贵州省GDP为1.17万亿,贵州茅台市值相当于全省GDP的49%。

2017年5月10日,贵州茅台董事长袁仁国在“CCTV中国品牌榜”启动仪式上说:“把普通工薪阶层老百姓喝得起、承受得了作为价格高低的重要鉴定标准。”

话是这样说,价格上不去才是茅台的心结 ,于是在行动上一直奉行“限产保价”策略。 2017年春节过后,白酒消费进入淡季, 但“老司机”可不会让价格滑下来 。某经销商对媒体称,“1瓶、2瓶能买得到,要买一件的话就不容易了。”

夕阳产业的龙头

众多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证明: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烈性酒消费必定冲高回落。在中国,烈性白酒消费者后继乏人已是不争的事实,未来市场增量非常有限。

投资者应当着眼于未来,今天日进斗金、明天江河日下的企业不应获得高估值。因此亚马逊市盈率100多倍不算高估,茅台身处夕阳产业获30几倍估值则有些费解。

茅台想要保持营收增长只有涨价和侵蚀他人份额两条路。

1)“夕阳产业”的龙头

2016年,贵州茅台营收389亿,同比增长19%。389亿营收中,94%为茅台酒,6%为“其它系列酒”。

2004-2016年,茅台营收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为26.1%。这12年大致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2004-2011年, 营收从30亿增至184亿,年均复合增长率29%。其中包含一个三年的“大波谷”(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同比增长率暴增至58%;

第二段:2012-2016年, 年均复合增长率16%。其中包含一个两年的“小波谷”(2014年、2015年)。2014年,零售价跌破1000元,逼近出厂价,营收同比增幅仅为2.1%;2015年小幅回升至3.4%;2016年同比增幅突增,达19%。


2014年、2015年高档白酒的“惨象”的确与国家限制“三公消费”有关,当公款让出的空间被私人消费逐步替代后,白酒消费止跌企稳。2016年以来,一线白酒纷纷涨价,“茅五剑”股价一飞冲天。在一此人看来,白酒新的黄金十年可以期待。

在历次行业调整中,茅台不仅在低潮中保持几个百分点的增长,还能“春江水暖鸭先知”地引领复苏,不愧为行业龙头。

2)毛利润率超高

2016年,贵州茅台毛利润355亿,同比增长17.7%。

2004-2016年,茅台毛利润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为24.8%,略低于营收增速。

自2008年以来,茅台毛利润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茅台酒的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燃料及动力四个部分。2011-2016年,直接材料占比从68%降至58%,直接人工占比则由20%增至30%。

以53度飞天茅台为例,天猫、京东标价均为1299元,出厂价约为850元/瓶。2016年毛利润率为91.2%,则生产成本约为75元,其中原材料、人工费用分别为43.5元和22.5元。


1300元一瓶的茅台,成本只有75元。毛利润率超高是奢侈品的重要特征,不值得大惊小怪。

3)净利润增长吃力

2016年,贵州茅台营收167亿,同比增长7.8%。

2006-2016年,茅台营收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为26.9%。但最近3年,净利润同比增幅都是“个位数”:1.4%、1.0%、7.8%……


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2011年波峰时期,净利润增长远高于营收增速。比如2011年营收同比增长58%,净利润同比增速则高达73.5%。显然,茅台抓住“机遇”,提高了价格。

但2016年开始的复苏,营收增长19%,毛利润、净利润增幅分别只有8.6%、7.8%。出货量增长,价格却提不上去。

4)销售费用&管理费用

2013年以来,茅台销售费用不增反降,2016年为17亿,占营收的4.3%。

2016年营收较2013年增长79.4亿,销售费用却少花了1.8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管理费用增加了14亿。


2016年的41.9亿管理费用中,包括19亿薪酬(约2.1万员工)、5.73亿商标许可使用费。

2万吨销量撑起5700亿市值

1)产品结构巨变

2016年,贵州茅台产量、销量创纪录地达到5.99万吨和3.69万吨,单价则进一步滑落到105万元/吨。不是因为茅台降价,而是产品结构发行了变化。


贵州茅台将产品分为两大类:茅台酒、其他系列酒(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赖茅酒等)。2016年,两类产品销量分别为2.3万吨和1.4万吨,同比增幅分别为15.76%和81.69%。 #5700多亿市值由2.3万吨茅台酒撑起#

茅台酒销量占比从2015年的71.9%降至62%。而两者的单价相差一个数量级,茅台酒为160万元/吨、系列酒为15.2万元/吨。因此,贵州茅台产品单价在总体上呈现下滑。


大力推出价格不到茅台酒十分之一的“茅台系列酒”,本质上是“往自家的品牌注水”。假如法拉利公司推出“法拉夏利”,奔驰公司推出“梅塞德斯奔奔”,那么“工薪阶层老百姓承受得了”。

2)产能扩张

茅台先后上马“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万吨茅台酒工程。2011年,茅台酒及系列酒基酒产量接近4万吨:2016年达6万吨(其中茅台酒基酒为3.93万吨);2016年产量为2005年产量的376%,年均复合增长率12.8%。


按茅台酒工艺,当年生产的“基酒”至少存放5年后才能勾兑为成品酒。例如2016年勾兑、灌装并销售的3.69万吨成品酒来自2011年生的3.95万吨基酒。截至2016年末,贵州茅台库存量达25.25万吨(较2015年末净增1.89万吨)、账面值达206.2亿。假如停止酿造,按2016年的销量,现存基酒差不多可以卖到2025年。

2005-2016年,贵州茅台存货账面值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4.4%,几乎是产能扩张速度的一倍。


值得注意的是,贵州茅台存货以生产成本入账。假如毛利润率为90%,206.2亿存货的出厂价将达2062亿,相当于2016年营收的5.3倍。

3)“产能瓶颈”

每到春节前夕,茅台都异常紧俏,厂方给出的原由永远是“产能瓶颈”。具体来讲就是包装车间只能满足市场需求的50%。

茅台不是纯净水,产能瓶颈不可能发生在包装环节。 酿一瓶茅台要花5年时间,灌装一瓶用不了3秒钟。

经过连续产能扩张,基酒产能已近6万吨/年,库存量更是高达25万吨。怎么会被包装“卡脖子”?再说茅台手握660多亿现金,灌装生产线多少钱一条?怎么会年年被“卡脖子”?

可见“包装产能缺口”、“工人加班加点”、“经销商拿不到货”等现象,归根结底是控制产能造成的,目的无非是在需求不振的情况下维持价格。

“民族奢侈品”大旗扛还是不扛?

前些年,茅台成为奢侈品的风声曾传得沸沸扬扬。2011年11月,茅台集团人士曾透露“飞天茅台三年内零售价或超5000元、两年内向国际评选组织申请“奢侈品资格”。但此等“个人言论”没有获得茅台官方认可。不过在“胡润奢侈品榜”上,茅台早已与路易威登、爱马仕、阿玛尼、奔驰、香奈儿等品牌并驾齐驱好多年。
中国是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占比超过25%。却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可以堂堂正正地扛起奢侈品大旗,有些企业有心无力,品牌不够响。而最有希望的茅台,却扭扭捏捏,总是把“工薪族喝得起”这顶破草帽当“紧箍咒”戴在头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