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日,余秋雨先生称他年届七十,这次在甘肃兰州做他最后一次演讲,题目叫《中国文脉与丝绸之路》。有着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等耀眼头衔的余秋雨先生,自然"当红未与年俱老",数千名听众到场鼓掌欢迎。我无缘聆听余先生的高论,事后从推崇者录音后制作的微信上有幸看到余先生的演讲整理文本。我们先不评估演讲的思想、水平,因为那见仁见智,难有个尺度定评。而有些文化常识性的错误,确实需要明辨,免得售误于兰州。试就部分胪列于后,以就教于有文化常识的人及余先生。
一、余先生说:"公元前21世纪,按照中国的年代说法从夏、商、周开始,中华跨入了成熟文明的门槛。""跨进去的时间是四千两百年前。"
著名历史文化学家李学勤几乎组织了国内该领域所有顶尖专家,搞"夏、商、周断代工程",才将中华确切的历史纪年推至公元前2070年,今年是公元后2016年,加起来应该是4086年吧,余先生说的,跨进文明成熟门槛是4200年前,是怎么算出来的?
二、余先生说:"(现在)我到伊拉克的时候,那时候找不到人类古文明第一号的痕迹,当时我去的时候凤凰卫视一起跟着我。"
我没去过伊拉克,本无权对余先生质疑,但据2015年7月的《新京报》及各网媒报导称:"伊拉克方面在其境内抓捕了一名中国男子,该男子为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的一员"。随后又有消息称,该男子并不是报导所称的"恐怖分子",而是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学生,在伊拉克参观古迹时被扣,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如果按余先生说伊拉克今连古文明一号的痕迹都没有,那这个北大考古学生去那里参观什么古迹去了?
号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已消失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其北面不远可见的巴比伦最后一件珍贵的文物——用整块的青灰石雕刻而成的石狮子,爪下踩着一个奄奄一息的石头人,像空中花园的守护神一样一直"活"到现在。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WxLiaxvcYSZk621dNJdWqeZcn0s00dMrsTLDulMgiatqQ6gG7FiczxnjSUudSOK0cnkhM3h38MTSNiakOgNyX6Iicvw/640?wx_fmt=jpeg)
伊拉克出土文物,出自远古苏美尔人创造的乌鲁克文化,距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
这算不算伊拉克古文明一号的一痕?只跟着电视台走一圈,就敢说自己考察过了,说"连痕迹都找不到了"?
三、余先生说:"释迦牟尼比孔子大14岁,孔子死后10年,希腊的苏格拉底诞生了。亚里士多德比孟子大12岁、比庄子大15岁,阿基米德和韩非只有7岁之差。这些了不起的人都一起诞生了,全世界都在研究,遗憾的是,我们中国文化界很少研究这种问题。"
终于看到余先生谦虚了一次。亚里士多德比庄子大15岁,这么重大的发现,怎么迟至今天才发表?从西晋司马彪研究《庄子》始,至今,历代知名的硏究者已有数百人,著作等之,可没有人断言庄子比亚历士多德小15岁,生于公元前369年。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他的《先秦诸子系年》中,则小心翼翼地说:"以此上推,庄子生年当在周显王元年十年间。若以得寿八十计,则其卒在周赧王二十六年至三十六年间也"。同时附表为(前365-前290)。
余先生在没有作研究,就武断庄子的生年,这实在不是一𠆤学者对待学术的态度。
四、余先生说"诸子百家我很尊重,但他们严重缺少行政能力,斯文过度。""北魏孝文帝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一直生活在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背景下,他们什么都能办到,他们做事情很干脆利落,北魏孝武帝改变了诸子百家的大毛病。"
余先生视野下的先秦诸子百家里大概只有孔孟、老庄吧。且不说孔子曾经代理过丞相,诸子中韩非、墨子等多人的行政能力暂且不提。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WxLiaxvcYSZk621dNJdWqeZcn0s00dMrsF0MD7GWicgKHGSVS9yRGIGDMNXIzMeAl2H5B78765xlLrzkTBCzg7bw/640?wx_fmt=jpeg)
有个叫商鞅的,也属诸子之列的,他就是因为行政能力太强,才把秦国搞强了,把自己搞死了。余先生一杆子把诸子百家都打入行政无能之辈,好大的气魄!
就算诸子行政无能,最有点意思的余先生说北魏孝文帝行政能力大大的强,一下改变了诸子百家的行政能力差的大毛病。如果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秦始皇行政能力还不能入余先生的法眼,未改变诸子的大毛病的话,那汉代那一届赶走匈奴,凿空河西,设四郡,通西域,开拓了丝绸之路的汉武皇帝如何?余先生何薄秦皇汉武而独厚异族的北魏孝文?
对了,额外说一句,孝文帝的"行政能力"并没有富国强兵,反而为后来的六镇之乱埋下了种子,间接导致了北魏的亡国。之后南朝的名将陈庆之趁势带着七千人袭扰中原,把北魏几十万"马背上的民族"撵着打。
五、余先生说:"唐朝有大量的好东西输入,从西域,从印度输进来大量的东西,像我们现在很多吃的,西方的西瓜、葡萄、红薯,都是从这时候传过来的。"
非常遗憾地通知余先生,您说的这三样吃的东西是在唐朝传入中国的,全说错了。西瓜这吃物在汉代已传入中国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西瓜又名寒瓜。"陶弘景(南北朝时人)注瓜蒂言永嘉(晋怀帝年号)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音,即此也。盖五代之先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未遍中国尔。"
1976年,广西贵县西汉墓椁室淤泥中曾发现西瓜籽;1980年,江苏省扬州西郊邗江县汉墓随葬漆笥中出有西瓜籽,墓主卒于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余先别嫌琐细,学问文化就得讲究,细致,还得耐心听讲。
葡萄大概在2000多年前就传入中国。相传是由汉代人张骞引入。在很多汉代古墓中,都挖掘出2000多年前的葡萄酒,可以说明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就已经有葡萄,甚至被酿成酒来使用。
这种考索饾饤小事余先生不屑为也可理解,您不是号召年轻人多背唐诗吗?唐代有个诗人名气不大不小,叫李颀,却写过一首颇有名气的边塞诗,叫《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最末两句是千古名句。蒲桃就是葡萄。这么有名的诗句,余先生也没读过?
红薯这东西是明朝(1593年)传入中国的,与唐朝半毛钱的关系也没有。这玩意原产地在美洲,唐朝的时候,欧亚大陆还没人去过那儿,这差不多是初中生都知道的常识吧。
余先生,您真的上过学吗?
六、余先生说:"我们中国文化本来什么都有,我们音乐、舞蹈、诗歌、散文样样都有,就缺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叫戏曲。我们很难过的是不仅孔子、孟子没看过戏,很有艺术素养的陶渊明、司马迁也没看过戏,连李白、杜甫也没有看过戏,他们不知道戏是什么。但是想一想和我们并驾齐驱的古希腊,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已经有古希腊悲剧,古印度在两千年前就有梵剧,中国曲艺基本上就没有戏剧,谁都不知道,苏东坡也没看过。"
余先生说苏东坡没看过戏剧,那就是说宋代也没戏剧吧?宋无戏剧,那宋代的瓦肆勾栏演什么?再往前,五代史《伶官传》又写什么?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第一篇即讲"上古至五代之戏剧",您总该知道这书吧?王氏的宋该指宋代吧,其中的《唐宋大曲考》《古剧角色考》,您该看一下。作为一个曾给学生上课的戏曲教员,这些基本的东西都搞错了,很不好,真的。不知道余先生怎么看,反正我是觉得挺丢人的。
七、余先生说:"宋朝那么长的历史,只错杀过一两个人(文人),其他都做到了,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无法想象的。像苏东坡、王安石,按照上面的说法就是流放,是不杀的"。
请余先生指教,王安石终其一生,在哪个皇帝的手里?哪一年至哪一年,像苏东坡一样,被流放过?流放到什么地方了?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WxLiaxvcYSZk621dNJdWqeZcn0s00dMrsEz7XjdY4L8RoC7iaxGT3vWPY7Z82b4UeOu7OVc5HaWb4NwF5yqmFSYw/640?wx_fmt=jpeg)
王安石一生并未遭遇流放
八、余先生说:"我说中国文化的祖师爷叫老子,老子这辈子写过五千字,四个字四个字的句式。"
我知道您说的是老子的《道德经》,共八十一章,5000言,这也是老子唯一传世的作品。可就我所见到一般大众认同的断句版本,从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始,通篇四个字四个字的句式只有四章,不足400字,余先生"老子这辈子写过五千字,四个字四个字的句式"的结论是怎么得来的?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WxLiaxvcYSZk621dNJdWqeZcn0s00dMrsBuiasV2Kjj2Tl4B1kxMKBVSFOC0yTbLzlwCyMBs0voASAicj4EtVEfnQ/640?wx_fmt=jpeg)
一个学者,没读过《道德经》已经够丢人了,可是没读过还拿来装蒜闹笑话,简直是当代中国学术界的大悲哀。